走,到牛津上课去!——听听北京华信医院妇产科医生的培训感想

走,到牛津上课去!——听听北京华信医院妇产科医生的培训感想

编者按:北京华信医院妇产科医师侯俊光,2016年在医院青年教师讲课大赛中获得第一名、在清华大学第七届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中获一等奖;2017年在北京高校第十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中获三等奖。近日,侯俊光由清华大学公派参加英国牛津大学英文课程教学培训(EMI)。

作为世界闻名的顶尖学府,牛津大学在过去数百年间一直以其在教育、科研、医药、数学、经济及历史等各领域所取得的卓越成就而著称。牛津大学的课堂有啥特别之处?和国内有啥不一样?一同与侯俊光医生分享吧!

牛津大学EMI创始人Julie Dearden和EMI顾问及高级培训师Tom Spain等担任本次课程主要的导师。不知不觉中,培训时间近半。在近一周里,我对于全球顶尖学府的教学方式有了很多深刻的体会,分享几点感受,希望能对大家今后的学习和临床教学有新的启发和思考。

让学生享受知识的快乐

牛津大学教授们教学的出发点是让学生爱上自己的课程,并能从中获取知识的快乐。这一点与国内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大量知识灌输的做法是不一样的。

在牛津大学的课堂上,感受是欢乐和轻松。轻松是因为老师不会在课堂上讲很多需要记忆的知识点,课本上内容都是课前发给学生预习和查阅的相关资料(所以学生在课下都是非常用功的)。在课堂上,老师不会把课本上的内容讲得面面俱到,但绝对会将知识重点让学生充分掌握。欢乐是因为老师会和学生有非常多的交流和互动,整堂课甚至一上午都是师生互动,形式多样。

互动过程中,学生需要不停思考、总结和发言,其脑细胞的“损耗”程度完全不亚于国内课堂海量的知识记忆。因此,牛津大学课堂目的是针对一个重要知识点,启发和提高学生自主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绝非学到知识本身。

课堂小技巧体现智慧用心

牛津大学的教授们授课看似随意,但每个细节却饱含深意和技巧。有一个例子让我非常深刻:课堂上最前排的一个学生回答问题的声音比较小,Tom教授听得不是很清楚,但Tom教授却并不靠近学生尝试听清楚,而是慢慢走到教室最后一排,和这位学生站成对角线。

对这个行为我们甚是不解,Tom教授解释道:不靠近反而走远的原因是,站得离学生远一点,学生就会本能提高音量让老师听清楚。而不是简单粗暴地让学生大点声,这样会激发学生的自信和参与度。站在对角线上的目的,是使全班同学位于他和这位同学对话的中间位置,这样每个学生都可以听清回答,而不是让学生仅仅面对老师一人。

Tom教授认为课堂上的交流是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不仅仅是老师与学生一对一的问答。从这个很小的细节中,可以看出牛津大学的教授对课堂教学技巧的深刻思考和研究。

游戏中学会思考总结

牛津大学的上课方式远远不仅限于课堂,当老师发现学生有些疲惫时,也会采取多样的方式继续授课,并且充分保证课程质量。

不同于国内的45分钟授课,英国一堂课在60~90分钟,差不多是一部电影的时间。对有一些课程,教授们会特意设计成户外课,采用类似幼儿园小朋友玩游戏的形式,在“游戏”过程中,启发我们思考问题、交流看法和分享经验,最后教授会对每一个环节进行总结和升华。

我们发现,其实大部分的答案最终不是教授讲出来的,而是在游戏的过程中我们自己去思考、总结出来的。我觉得这个过程非常有意思,也特别有意义。

互动问答调动课堂气氛

课堂的氛围非常活跃,教授会鼓励大家在课堂上随时打断他,这样他会对大家不理解的地方及时解释。如果课堂上同学回答问题不踊跃,教授们会运用非常多的技巧让学生回答问题。

比如教授会在上课开始就提问一些非常简单和开放的问题,比如ABCD四个答案都是正确的,非常容易。当学生缓解被提问的警惕性和恐惧心理后,教授会接下来让学生解释为什么要选择这个答案,这样学生就被“骗”了。此外,教授也会通过分组、抽签和多媒体手段让学生积极、主动回答问题并参与到课堂当中。

在这里,教授们会把核心内容通过互动、游戏等方式充分鼓励学生思考、交流和分享,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己发掘答案,而不是刻意让学生去记忆,然后强化记忆。

走,到牛津上课去!——听听北京华信医院妇产科医生的培训感想

通过几天的学习,确实让我收获颇多。2018年青年教师大赛又将开始,清华大学非常重视青年教师大赛以及青年教师的培养,希望北京华信医院的同事、老师们都能踊跃参与,青年教师大赛不仅是一个比赛,更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每个人在这个过程中一定都会得到收获和成长。

作 者:妇产科 侯俊光

摄 影:妇产科 侯俊光

关注方式:

1.点击文章上方的“北京华信医院”。

3. 扫描左边的二维码。

医保编码:05110006

咨询电话:010-64369999

长按识别我院科室二维码,为您提供更多专业信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