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上映作品就收穫30億票房,編劇鍾偉的類型改編方法論

第一部上映作品就收穫30億票房,編劇鍾偉的類型改編方法論

《我不是藥神》目前票房接近30億,豆瓣評分8.9,幾乎沒有負面評價。

這部票房、口碑雙收的電影是怎麼寫出來的?在監製甯浩、徐崢,導演文牧野之外,還有一位關鍵人物——編劇鍾偉。

第一部上映作品就收穫30億票房,編劇鍾偉的類型改編方法論

在韓家女第一版劇本的基礎上,鍾偉用一年零七個月的時間,進行商業類型化的改編。放大主人公的人物弧光,將他塑造為一個從小商人到救世主的社會英雄,並且在後半段,上升到社會的高度,加上故事本身帶有現實主義質感、人物傳記形式,於是就有了這樣一部現實主義商業片。

商業類型化改編的“命題作文”

做一部“人物傳記類的社會英雄題材電影”,是從監製甯浩、徐崢,導演文牧野明確的方向。

第一稿劇本更像一部文藝電影,人物根據真實的陸勇事件改編,主人公本身是個白血病人,劇本主要寫主人公面臨的所有困境,以及他的家庭關係。主人公因為帶藥被抓,家人為他奔走辯護。

甯浩和文牧野明確了改編方向,要做一部具備商業賣相的類型片,這是鍾偉接到的命題作文。

第一部上映作品就收穫30億票房,編劇鍾偉的類型改編方法論

在開始的半年時間裡,鍾偉嘗試了很多結構,“不斷試錯”,最終形成英雄類型、犯罪類型,再細分為金羊毛團隊類型的方向。

鍾偉說,整個工作過程非常愉快,因為甯浩、文牧野都非常職業。“甯浩非常明確電影要突破小格局的限制。開會最多一個小時就把問題解決了,然後去落實。”

而落實到劇本的階段,鍾偉和文牧野兩個人合作效率也很高。兩個人去農家樂閉關,“在一個菜地裡面,一天就琢磨三四句臺詞,但導演在人物說臺詞和表演的狀態,他腦子裡已經在拍了,可能已經把分鏡頭想出來了。”

鍾偉認為,這符合一個類型片導演的要求,“寫劇本階段已經把拍攝、剪輯階段思考完成,作為編劇要配合他完成導演工作的一部分,包括每個人的表演,臺詞,動作的調度等等。”

鍾偉說,每個人都非常職業,這是作為編劇的運氣,也是福氣。

遵循類型,突破類型

在類型化改編過程中,鍾偉大膽地做了很多結構的“變體”。

在影片的後半段,甚至突破了類型片模式的限制。按照類型,鍾偉曾嘗試過在影片後半段增加一個明確的反派。“一個在醫療灰色地帶的大頭目,心狠手辣,讓主人公面臨警察和黑社會的雙重威脅。”鍾偉認為,這種模式雖然動作場面緊張激烈,雖然好看,但是變成了一部爆米花類型的犯罪片,維度變窄了。

第一部上映作品就收穫30億票房,編劇鍾偉的類型改編方法論

為了突破這個限制,讓電影達到關乎一切人,關乎生老病死,覆蓋廣泛的社會面,電影后半段變成“點狀”。警察、警察局長、醫藥代表等等,“整體氣氛都在壓制主人公。”

由於人物眾多,鍾偉又大膽地丟掉旁支的情節,把一部分人物邊緣化、淡處理。這雖然看上去不符合“人物線索有始有終”的金科玉律,但能夠讓觀眾將主要視點放在最關切的事情上。

做商業類型化的改編,不可避免地存在類型化的痕跡,被一部分影評人指出。鍾偉認為,這些類型化的情節對於電影行業從業者,相對高級的觀眾,確實是“過分甜了”,但是對於大多數觀眾,仍然可以達到很好的效果。比如結尾十里長街相送,“在結尾處煽一下情,讓觀眾把情緒釋放出去,不能憋著。”

為了做貼近中國現實的類型片,鍾偉在前期找了很多英雄類型電影作為參照,在又走訪了很多病人、醫生,為人物塑造所用。

參考的英雄類型電影包括韓國的《辯護人》、《熔爐》,歐洲的《辛德勒的名單》、《美麗人生》、美國的《百萬美元寶貝》、《達拉斯買傢俱樂部》等等。

鍾偉認為,對於編劇來說,“不能一味埋頭寫作,看劇本、看電影特別特別重要。”

上述的這些電影,在人物、敘事結構上,都為鍾偉提供了很多啟發。而到了《我不是藥神》中,鍾偉又根據中國的實際情況進行相應的處理。

為了讓電影情節更紮實,鍾偉實地走訪了很多白血病人,收集到很多真實的故事。比如電影中病人喝酒,似乎是不符合常理,但確實是真實的故事。“喝酒的唯一好處是讓自己覺得不是病人,而是正常人。”因此在電影中,鍾偉在賣藥人身上展現他們不是病人的一面。“他們渴望自己是一個正常人,在黃毛身上體現得最為激烈。”

第一部上映作品就收穫30億票房,編劇鍾偉的類型改編方法論

十年沉澱,順其自然

《我不是藥神》是鍾偉作為編劇寫出的第一部公開上映的作品。

在做過媒體記者、電影節目主編、電影公司監製等工作之後,鍾偉開始全身心投入編劇工作。

做職業編劇,第一部就寫出《我不是藥神》這樣的爆款,是很多從事編劇工作的人在整個職業生涯都沒有的經歷。

鍾偉在心情激動之餘,更多地是保持順其自然的心態。

“在職業範圍內做一個合格的編劇,至於評分多少、票房多少、是否獲獎,不要考慮那麼多,不要患得患失。本來是幕後工作者,要衝到前面恨不得當演員,就有點浮躁了。因為編劇針對的是製片人、導演,要為他們負責。如果不被拍出來,就什麼都不是。”

第一部上映作品就收穫30億票房,編劇鍾偉的類型改編方法論

鍾偉從一開始就保持順其自然的心態。“一開始做半職業編劇,一邊工作一邊慢慢寫,不是特別著急,就是不想為了賺錢去寫。也寫過電視劇,但從來不當槍手,因為槍手對手藝、心態都有不好的影響。然後等一個機會,所以在快38歲才有了《我不是藥神》這部作品。”

對待未來同樣如此,“不去規劃未來,如果下一部片子寫的不盡如人意也放過自己。如果能每一部都不錯,那可能是運氣好,合作伙伴好,自己能力也正好符合,這肯定要感謝電影,感謝合作伙伴。”

目前鍾偉已經和文牧野開始了第二次合作,為新電影開始了新一輪的創作。

採訪手記

從鍾偉的言談中,可以看出他對編劇工作踏實的態度。有趣的人終會相遇,和甯浩、文牧野的合作一拍即合,用將近兩年寫出《我不是藥神》,這部里程碑式的代表作,對於鍾偉來說,是長期積累的結果,是對他的認可,也是他新的起點。

互動話題:《我不是藥神》裡哪些劇情或臺詞讓你印象深刻?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