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稿被加「有神論」結尾變網紅文 施一公回應

施一公:有神論網紅文是被篡改的

該文原為施一公2016年在“未來論壇”的演講 網傳版本被加上“有神論”結尾

“我的認知再度崩塌了,世界可能根本就不存在”“我的認知再度崩塌了,這世界可能真的有神”……過去兩年來,你是否在網上或微信朋友圈裡看過這樣標題的文章?這篇持有神論觀點的文章自稱作者是清華大學的施一公院士,因此引發較高關注,流傳之廣堪稱網紅文章。昨天,施一公院士對此向北京青年報記者作出回應,表示是有人篡改了他兩年前的一次演講稿,文中的有神論觀點他從未在任何場合或刊物上發表過。

演讲稿被加“有神论”结尾变网红文 施一公回应

核心

施一公確認有人篡改了其演講稿

“我的認知再度崩塌了,世界可能根本就不存在”是這篇網傳文章最常使用的標題,有時換成“我的認知再度崩塌了,這世界可能真的有神”,甚至還有“愛情也是一種量子糾纏”這樣八卦的標題。但北青報記者對照這些文章發現,無論用什麼聳人聽聞的標題,其內容都是一樣的,而且都指明作者是著名結構生物學家、清華大學施一公院士。有的還註明:文章來自施一公院士在“未來論壇”上發表的演講。

施一公院士在委託其助理李文奇發給北青報記者的郵件裡確認,這篇文章的部分內容確實來自他本人在“未來論壇”上發表的演講。未來論壇由包括施一公在內的一批中國科學家和科技領袖發起,2016年1月17日舉辦了“人類認知新百年”首屆年會,施一公正是在年會上發表了這次演講,原主題是“生命科學認知的極限”。

北青報記者在網上搜索這篇文章後發現,施一公的演講發表後第三天,著名科普類微信公眾號“賽先生”率先刊發了他的演講節選,經施一公確認是沒有問題的。之後的一年多時間,也有大洋網等官方網絡媒體轉發過這篇節選,內容並無二致。但是從2017年10月開始,以“我的認知再度崩塌了,世界可能根本就不存在”為標題的文章開始在網絡和微信上大批出現,其中尤以個人微信公眾號為主。出現在個人微信公眾號後又被搜狐科技、新浪博客等門戶網絡平臺大量轉載,以至於有學者站出來對文中的“有神論”觀點進行批駁,也是以後出現的版本為藍本的。

演讲稿被加“有神论”结尾变网红文 施一公回应

“網傳版”增加的“有神論”結尾

調查

演講稿被加“有神論”結尾變網紅文

北青報記者對比施一公院士確認的版本(以下簡稱“確認版”)和2017年10月以後出現的“我的認知再度崩塌了”的版本(以下簡稱“網傳版”)後發現,兩個版本的前面內容都一樣,唯一區別是:“網傳版”比“確認版”多了最後一段內容。

“確認版”從精子卵子的生命起源說起,討論了科學如何應對神經退行性疾病給生命帶來的挑戰,闡述了“人的本質是由微觀世界決定,再由超微觀世界決定”的觀點,最後討論了“量子糾纏是否存在於人類的認知世界裡面”等問題,提出“人類科學發展到今天,我們看世界猶如盲人摸象,我們看到的物質世界是有形的,我們自認為這就是客觀的世界,但不要忘了,這些在宇宙中只佔4%的質量,96%的物質和能量我們根本不知道,我們叫暗能量和暗物質”。文章最後以“我們是原子,我們在宏觀世界,我們希望隔著兩個世界看超微觀,但我覺得那是一個最美好的、極其美妙的世界”結束。

而“網傳版”在後面多了一段內容:“世界還有多少我們不知道的東西?”文中稱,暗物質、暗能量、量子糾纏3項科學成果攪亂了我們的世界。得出的結論是:“既然宇宙中還有95%的我們不知道的物質,那靈魂、鬼都可能存在;既然量子能糾纏,那第六感、特異功能也可以存在;同時,誰能保證在這些未知的物質中,有一些物質或生靈,它能通過量子糾纏,完全徹底地影響我們的各個狀態?於是,神也可能存在。”最後的結尾甚至語法不通順:“世界如此未知,人類如此愚昧,我們還有什麼物事必須難以釋懷?”

這多出來的一段內容不僅與前文邏輯有違和,而且持有神論觀點,明顯違背科學精神,經施一公院士本人確認,他從未在任何場合發表過,目前也難以查明是誰將其加在了施一公的演講文稿後面。

對話

施一公院士:謠言止於智者

針對網上流傳的冠以施一公之名的這篇文章,北青報記者昨天向施一公本人求證,獲得了施一公院士委託其助理回覆的電子郵件。

北青報記者:2016年1月“賽先生”刊載的文章是否是您演講的原文和全文?

施一公院士:我在眾多場合作過科普演講,“賽先生”編錄的這一篇具體演講時間和地點記不太清楚了,但應該是“未來論壇”組織的一次演講。

北青報記者:那篇網傳文章中,最後一段及其結論,您是否在什麼場合或刊物上發表過?

施一公院士:從來沒有。

北青報記者:如果網傳文章中的最後一段不是您發表的,您是否知道它的出處或作者?您對此持何態度?

施一公院士:我的科研工作以及西湖大學的工作很繁忙,基本沒有時間關注網絡新聞。我對這種聳人聽聞的新聞竟然可以傳播很詫異,但是這種移花接木假他人之口完全歪曲我本人意思的事件已經不是第一次。對此我很無奈,只寄希望於一句話:謠言止於智者。

現狀

科學家文章被“張冠李戴”不是首次

據北青報記者瞭解,科學家的言論被張冠李戴甚至被篡改,已經不是第一次了。2013年,網上盛傳一篇楊振寧先生《佛教與科學是徹底相容的》的文章,以至於楊振寧本人接連收到各種與佛教相關的研討活動邀請。本報調查發現,文章源自十年前一篇署名“楊振華”的文章《佛教與科學精神》,後來被篡改為楊振寧先生的作品。本報於2014年初獨家刊發了楊振寧先生的闢謠聲明和調查過程。

同樣是施一公院士,某門戶網站於2016年發表題為《施一公:中國大學及研究所科研是為西方免費勞動》的文章,一時被廣為轉載,影響巨大,逼得施一公在自己的博客上專門闢謠,對該門戶網站擅自添加內容編造無稽言論的行為表示強烈譴責。北青報記者發現,該杜撰文章至今在網上仍然大量存在。本組文/本報記者雷嘉

施一公簡介

施一公,中國科學院院士、結構生物學家、清華大學教授。曾任清華大學副校長,現任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西湖大學校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