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一公:科研水平低下,所有精英都想幹金融是中國潛伏的最大危機

施一公:科研水平低下,所有精英都想幹金融是中國潛伏的最大危機

一、

美國如果真要打擊中國,

不用長槍大炮,

一個小小的芯片就可搞定。

美國商務部週一宣佈,

禁止美國公司向中興通訊銷售電子技術或通訊元件,

為期長達7年,

國內一片譁然。

如果美國真的禁止ZTE進口美國的產品7年,

沒有政府扶持的話,

ZTE基本上確定可以關門了。

核心零件受制於人,沒法。

中興事件註定將成為中國崛起路上的一個標誌性事件。

雖然自家的頭牌“高科技公司”一打就趴下,

但它能帶給我們疼痛和清醒。

施一公:科研水平低下,所有精英都想幹金融是中國潛伏的最大危機

有業內人士評論稱:

現在的中國天天折騰模式創新,

一個共享單車燒進去幾百億,

巨頭們天天圍繞外賣送餐拼團等領域拉幫結派鬥得你死我活,

卻罕有機構大手筆投資尖端科技。

真正的研發需要高投入、長週期,

偷竊來的快,

久而久之大家全進了這個死衚衕。

長期忽視基礎研究,忽視技術創新。

“技可進乎道,藝可通乎神。”

工匠精神的核心內涵是精益求精,

全球77%的手機是中國製造,

但其中不到3%的手機芯片是國產的。

中國電子控制系統核心的芯片,

80%以上都需要進口。

複雜或者核心工作的核心芯片(CPU之類),

全部是進口。

全世界最好的芯片在美國,

其次是日本,歐洲,

再次是韓國,

最後是臺灣。

我們自己所謂的“高科技”,

更像是紙糊的風箏,

徒有其表,稍有風雨,直線墜落。

如果哪天美國拉著日本和歐洲對中國芯片禁運,

那中國的電子行業就徹底廢掉,

中國所有的帶電子控制系統的,

包括家用電器,汽車,飛機,電網控制,

都將不能生產。

嚴重缺乏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產品,

基本就是集成組裝代工企業,

拆開任何一個可以稱得上高科技的裝備,

看看它的芯片是誰的,

看看它的關鍵部位材料是哪裡生產的,

離了那20-30%的核心產品,

高大上的東西瞬間變成一堆破銅爛鐵。

如果美國政府制裁持續過久甚至擴大化,

中國整機產業可能面臨滅頂之災。

但,如果不是因為這個叫特朗普的瘋子發起的貿易戰,

我們大概率會陶醉在“經濟奇蹟”與“大國崛起”的耀眼光環裡,感覺良好,乃至一醉不起。

現代戰爭早已不是靠飛機軍艦打贏的,

而是核心高科技領域的匠心與日積月累的寂寞積累與投入!

從現在起,

我們可以靠美國芯片活得很好的幻想應該破滅了。

特朗普政府在幫助我們下這個決心。

如果真的轉換了思路,

也許多少年之後,

我們會感謝美國今天做出的限制決定,

慶幸它促使中國改變。

二、

有工程師稱,

中國的技術之所以上不去,

就是因為大學的教育沒有上去。

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曾發表演講:

當所有精英都想幹金融,

這個國家一定出了大問題。

以下為施一公演講摘錄:

施一公:科研水平低下,所有精英都想幹金融是中國潛伏的最大危機

如今我們的GDP已經全球第二,

但是看技術革新和基礎研究的創新能力,

作為一個國家我們排在20名開外。

我不知道在座的哪一位可以心安理得地面對這個數字。

我們有14億人口,

我們號稱重視教育、重視科技、重視人才。

我們的科技實力、創新能力、科技質量在世界上排在20名開外。

有的人或許會懷疑,

會說我們都上天攬月、下海捉鱉了,

怎麼可能創新不夠,

我們都高鐵遍佈祖國大地了,

怎麼可能科技實力排在20名開外。

我想說的是,你看到的指標和現象,

這是經濟實力決定的,

不是科技實力決定的。

我們佔的是什麼優勢,

我們佔的是經濟體量的優勢。

請大家別忘了1900年我們簽訂《辛丑條約》賠款九億八千萬白銀的時候,

中國的GDP也是世界第一,

但大不代表強,

這是我們面臨的一個沉重的現實。

我在海外的時候,

只要有人說我的祖國的壞話,

我會拼命去爭論,

因為我覺得我很愛國。

四月份,

我在瑞典皇家科學院年會上領獎,

晚宴時,與一位瑞典的知名教授聊天,

談到中國的科技發展,

他很不屑一顧,

我覺得很委屈、很憤懣,

但是我輕描淡寫地說了一句:不管怎麼說,我們國家登月已經實現了,你們在哪兒?

但他回敬了一句,讓我說不出話。

他說:施教授,如果我們有你們中國的經濟體量,我們能把五百個人送到月球上並安全回來。

我們對國家的科技實力和現狀應該有一個清醒的認識,

中國的大學很有意思,

比如我曾經所在的清華大學,

學生從入學開始,

就要接受“就業引導教育”。

堂堂清華大學,

都要引導學生去就業,

都讓學生腦子裡時時刻刻有一根弦叫就業,

我覺得非常不可思議。

研究型大學從來不以就業為導向,

從來不該在大學裡談就業。

就業只是一個出口,

大學辦好了自然會就業,

怎麼能以就業為目的來辦大學。

就業是一個經濟問題,

中國經濟達到一定程度就會提供多少就業,

跟大學沒有直接關係。

讓學生進去後就想就業,

會造成什麼結果?

就是大家拼命往掙錢多的領域去鑽。

清華70%至80%的高考狀元去哪兒了?

去了經濟管理學院。

連我最好的學生,

我最想培養的學生都告訴我說,

老闆我想去金融公司。

當這個國家所有的精英都想往金融上轉的時候,

我認為這個國家出了大問題。

管理學在清華、在北大、在整個中國都很熱,

這是違背教育規律的一件事情。

每個學校都用就業這個指標考核領導,

這對大學有嚴重干擾。

我們的大學現在基礎研究能力太差,

轉化不出來,不是缺乏轉化,

是沒有可以轉化的東西。

你們認為我們的文化鼓勵創新嗎?

我覺得不鼓勵,

我們的文化鼓勵槍打出頭鳥,

當有人在出頭的時候,

我覺得很多人在看笑話。

當一個人想創新的時候,

同樣有這個問題。

什麼是創新,創新就是做少數,

就是有爭議。

科學與民主是兩個概念,

科學從來不看少數服從多數,

在科學上的創新是需要勇氣的。

我們有1400萬中小學教師,

我們雖然口口聲聲希望孩子培養創新、獨立思考的思維,但我們的老師真的希望孩子們多提一些比較尖銳的問題嗎?

這和我們的部分文化,

師道尊嚴又是矛盾的,

所以我們在創新的路上的確還揹負了沉重的文化枷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