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的常見七種取象

《周易》的常見七種取象

《周易》的常見七種取象

一、八卦之象

即八卦之象。在《說卦》中有相關講述:乾,健也。坤,順也。震,動也…,另外還有"逸象"。

二、六畫之象

就是重卦為六十四卦的卦象。即《繫辭》所謂“八卦相蕩”而生六十四卦。

三、象形之象

卦之象形。最典型就是鼎卦,為鼎之形。

四、爻位之象

六爻之位。初爻、二爻…上爻。此外按天、地、人又劃分為“三才”。一、三、五爻為陽位,其餘為陰位。陽爻居陽位,陰爻居陰位為得正,否則為失位。此外還有“承”,“乘”,“比”,“應”,“據”,“中”的關係。《易緯.乾鑿度》以初爻為元士,二爻為大夫,三爻為公,四爻為諸侯,五爻為天子,六爻為宗廟。

五、倒象

就是六畫卦象顛倒過來。如:乾卦-》坤卦,否卦-》泰卦。

六、方位之象

先後天八卦方位之象。如乾卦西北。

七、互體之象

互體在訓詁解經中經常看到,宋代《梅花易數》書中有大量數術方面的應用。

以象解經,是先秦以來的重要流派,是瞭解學習《易經》必不可少的基礎知識,在此拋磚引玉,供初學者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