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縣這些人「搬」出了幸福感!

漳縣這些人“搬”出了幸福感!

(通訊員 馬金滿)

“感謝黨的政策好,易地搬遷房子新,出行不走泥濘路,學校就在家門口,吃水不用遠處挑,做飯不用煤柴火......”這句漳縣秧歌隊唱詞,形象地表達了易地扶貧搬遷給貧困群眾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

“如果沒有黨的易地扶貧搬遷好政策,我哪能住上這樣‘上下圈樑構造柱,白牆青瓦二層樓’的好房子”,貧困戶夏貴子激動地說。

“原來住的房子,牆體有裂縫,遇上下雨天更是恐慌,別人下雨天休息,我不但不能休息,到了晚上還要不斷查看房前屋後排水情況。”提起以前的居住條件,夏貴子神色凝重。夏貴子家中四人,兩個孩子都在上學,妻子常年患病,他家上世紀80年代修建的土坯房漏雨漏風,破敗不堪。由於家住宋家山深處,土路又窄又陡,修房子運材料都非常困難,居住條件無法改善,家庭生活只能靠一畝三分薄田維持。

如今,藉著易地扶貧搬遷的政策,通過政府補貼和自籌資金,夏貴子在武當街上蓋了一座二層小洋樓,從大山深處搬到了漳武公路沿線。他還利用一樓的閒置房間開了一間雜貨鋪,每天收入過百,生活明顯改善,開啟了幸福新生活。

夏貴子家的變化是漳縣大力實施易地扶貧搬遷的一個縮影。目前,漳縣已完成異地搬遷入住280多戶,並配套建設了道路橋樑、灌溉渠道、文化廣場、村級綜合服務中心等,使搬遷群眾交通、就學、就醫更方便。

近年來,漳縣堅持安居與樂業並重,搬遷與脫貧同步,按照“一年建設、兩年搬遷、三年穩定”的工作思路,緊盯“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的目標,在充分尊重搬遷群眾意願,統籌考慮搬遷群眾生產生活及後續發展需要的基礎上,廣泛宣傳,科學規劃,進行鎮域分散搬遷和中心村插花安置。並與群眾深入交流,精準完善制定“一戶一策”,量身定做脫貧方案,面對面商量探討發展方向,一對一激發內生動力,引導搬遷群眾找準致富路子,增加家庭收入,提升致富信心,點燃脫貧希望。

“有了好房子,還要過上好日子。我們不僅要讓貧困群眾搬得出,還要讓他們住得穩,能致富。我們要搞好致富技能培訓,做好勞務輸出對接,加大致富產業培育,拓寬致富增收門路,讓搬遷的貧困群眾有事做、有穩定收入,在新房裡住得舒適、過得安心。”縣扶貧辦負責人介紹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