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各样的精选,你挑花眼了吗?

不知道大家伙有没有注意到,自从网易搞出来一个严选后,各种所谓的“精选电商”就像雨后春笋一样纷纷冒了出来,淘宝出了个心选,京东弄了个京造,就连腾讯都联合海澜之家开了间杂货店。

各种各样的精选,你挑花眼了吗?

不过,老张总觉得,这些精选,咋都长得一个样呢?不看名字的话,还以为这又是一家MUJI或者网易严选的山寨店呢。

各种各样的精选,你挑花眼了吗?

精选的流行,源于中产阶级消费升级的大趋势。对于已经形成固定品牌形象的大品牌,一些消费者是忠实的品牌拥护者,而另外一些相对外延的消费者,他们也喜欢高品质商品,但是却不愿意为品牌溢价买单。而这类消费者会逐渐成为消费升级的中坚力量,并且数量极大,精选电商正是针对这一类消费者而推出。

看起来挺美好,但老张认为,很多精选电商其实都走错了路。首先,所谓精选,取决于精选者的价值观。精选电商一定要有自己的“调性”,要更加注重创新与创造,打造差异化。不能简单抄一套MUJI就匆匆上线。比如海澜之家×腾讯的杂货店,怎么看都像是MUJI的毫米级复刻版。没有自己的调性与灵魂,再强大也只能沦为别人的小跟班,为别人打工。

各种各样的精选,你挑花眼了吗?

(上图为海澜之家,下图为MUJI,是不是简直一模一样?)

各种各样的精选,你挑花眼了吗?

其次,精选电商的着力点,不在“电商”,而在“精选”。商品种类一定要少而精,通过精选来提高消费者购买效率。和淘宝等开放平台不一样,进入精选电商的产品加入了优质厂商和平台的双重背书,消费者的期待自然更高,这时精选电商就必须在商品种类上保持平衡。多了就会降低效率,失去精选含义,太少则不能满足基本需求。

各种各样的精选,你挑花眼了吗?

最后,精选电商除了渠道、流量、供应链的竞争,还包括对用户需求变化的掌握和不断扩展的边界。“如果我们的客户都倒下了,我们同样见不到下一个春天的太阳!”在所有战略层面上,最重要的是永远把用户放在第一位,想用户之所想。严选致力于“好的生活没那么贵”,淘宝心选致力于“美好而有用”,京造带着“精造”的期望而来。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才是精选的意义。

大家对精选电商有什么看法呢?你的生活又因此有了什么样的改变?欢迎跟老张一起讨论讨论。

-------------------------------------

*快车道·张劲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