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條馬路,見證了汕頭的歷史變遷

汕頭金平區有一條馬路,名為外馬路,它西起商平路,東到汕頭市第三中學,全長2600多米,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前,這是汕頭最長的馬路,也是是汕頭最久遠也最具風情的馬路……

這條馬路,見證了汕頭的歷史變遷

明朝嘉靖年間,在汕頭天后宮與崎碌之間的海面上,浮現出一條沙脊。這條沙脊就像上天送給汕頭的禮物,讓這個城市多出一片寶貴的陸地。

1860年,汕頭開埠,得益於天時地利,這條從海里露出的沙脊被開闢成為一條沿海街道,起名崎碌路,後改為外馬路。

在近百年的時間裡,外馬路的發展牽動著汕頭這座城市的變化。這條馬路的變遷,就是一部濃縮的汕頭近代史。

這條馬路,見證了汕頭的歷史變遷

外馬路是汕頭開埠文化的起源地,在近百年裡它幾經改名。1946年改為中正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改為外馬路,在“文革”時期成東方紅大道,1975年又恢復了外馬路的原名。從20世紀初到改革開放這段歷史裡,外馬路是汕頭市區最重要的主幹道,承擔著汕頭經濟與文化發展的使命。

這條馬路,見證了汕頭的歷史變遷

隨著時代發展,外馬路的歷史作用漸漸減弱,但歷史印記留了下來。如今,放眼望去,外馬路兩邊是上個世紀建造風雨騎樓,教堂、洋樓、百年老字號、宗祠、寺廟穿插其間,不同年代的建築交織在一起,彷彿穿越時空,真正置身於歷史中,感受風雨變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