壺中壺說壺——紫砂壺的寄思

早上,我離開了南京,下一站就是無錫了。記得我國現代著名的戲劇家曹禺的《雷雨》寫的就是無錫的故事。所以,無錫在我的心目中留下了深刻而神秘的印象。現代的無錫一定有它更為迷人的風采。思緒還在想象的天空遨遊,導遊就告訴我們即將到達全國最著名紫砂壺生產基地——蠡湖紫砂館觀賞紫砂壺生產流程並參與購物活動。

拿著參觀券走進紫砂館展廳,進門便是中國製陶第一人范蠡的雕像。在他紫紅色雕像前,我懷著崇敬的心情在這位偉人像前佇立致敬,沒有他便沒有中國製陶業的傳奇;沒有他,中國的紫砂壺便少了一份歷史的凝重和神秘的文化淵源所營造的神秘與美麗。在他莊嚴偉岸的塑像上雕著幾個鎏金大字——製陶第一人——范蠡。

壺中壺說壺——紫砂壺的寄思

在展廳的貨架上擺放著形態各異的紫砂壺和紫砂工藝品。銷售人員在給我們展示各種茶具的功能、使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項。一些高檔的紫砂壺在製作過程中融入了先進的科學技術,使其功能更加人性化。比如一種叫做“滴水觀音”的茶具,當你拿起茶杯接近壺嘴時,水會自動流出,當茶杯離開壺嘴時,水便自動停流。

這種茶具融入了科技元素,在茶杯的底部裝有一種磁性物質,能吸引水往外流淌。這套茶具價格很昂貴,人們都十分喜歡,所以便盡情地觀賞了一番。總之,這裡的紫砂壺不僅品種多,據介紹人稱蠡湖紫砂館是國家領先企業,也是南京唯一一家國企。這裡的同類產品價格比我的家鄉要便宜得多。看著滿架的紫砂壺,除了它具有保健功能外,我們更看到了這種稀有礦物質的珍貴。

壺中壺說壺——紫砂壺的寄思

走廊上張貼著採礦工人作業場景和紫砂壺的加工的照片。看著那些礦區,高大的樹木被伐掉,工人剖開了坡皮開採紫砂礦時的情景。路邊的礦渣堆積如小山,連路上的碎石都是紫色的。看著照片上光禿禿的山,不禁使人產生一種被剝離得感覺。為了獲得國家乃至世界珍貴的紫砂礦,人們不惜砍伐樹木,破壞植被,剖開山體,大肆挖掘,使整個礦區林坡狼狽不堪。除了國家允許開採的礦區外,很多地方偷採礦藏現象十分嚴重。

壺中壺說壺——紫砂壺的寄思

雖然國家在對礦產資源的利用上三令五申,也關閉了一些非法開採區,但偷採者不乏其人。人們在巧取豪奪後,在享受高檔的茶具及日用品、在展示著自己生活品味的抬升和奢侈之時,我們的生活環境卻遭到了極大地破壞,我們留給大自然的是累累的傷痕、是遍野的狼藉、是泥石流的先兆、是沙塵暴的源頭。更何況像紫砂這樣珍貴的礦產資源是人人都喜歡的奢侈品,所以,環境的破壞往往與人類的慾望成正比。我們能否在向大自然索取的同時也給大自然一些溫存,開發與環保比翼齊飛,給子孫留下福分,留下生存的契機、留下宜人的居所、留下綠色的希望。

喜歡壺中壺文章的可以關注下哈,如果有什麼好的意見,也可以在文章下方評論,你們的寶貴意見和支持是壺中壺創作下去的最大動力.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半畝方塘文化傳播SMPN999,瞭解更多紫砂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