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12年了,還不來了解一下越來越珍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嗎?

古藝新生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小鼎眼中那些第一眼美,第二眼沁心,第三第n眼……依然餘韻不散的匠心製造吧:)

1

黃大安柴燒二十一天

柴燒是一種古老的燒窯方式

通常用靜置三到六月的木柴

進窯燒三到五天

急功的作品甚至只燒一天

黃大安住在地震高頻的臺灣

柴燒二十一天是考驗亦是修行

成爐低、難度大、易有不測

8012年了,還不來了解一下越來越珍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嗎?

為什麼要堅持柴燒二十一天?

黃大安的女兒黃珮榛告訴GreatSeed

父親沒想過很商業地製作柴燒

所以沒追求量也沒追求快

8012年了,還不來了解一下越來越珍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嗎?

二十一天非常消耗體力

不可預知、不可期待、不可彌補

加之曬木材等準備工作通常十月燒一窯

黃大安年輕時還可以一年燒兩窯

現在年齡大了,一年只能燒一窯

8012年了,還不來了解一下越來越珍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嗎?

因為柴燒會產生大量煙霧

黃大安燒窯期間隱居山林之中

遠離城市與自然為伴

吃自己種的菜

8012年了,還不來了解一下越來越珍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嗎?

8012年了,還不來了解一下越來越珍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嗎?

全無人工上色上釉

如何燒出美麗的色彩?

黃珮榛告訴GreatSeed

柴火燃燒時的灰燼是天然的顏色

燒製過程留下火痕陰陽變化

刻意舍之,隨性取之

構成人工難以達成的優美紋路

8012年了,還不來了解一下越來越珍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嗎?

黃大安老師生於1950年

年輕時是國小老師

曾獲臺灣省教育最高榮譽師鐸獎

除了教書外,他喜歡野外生存

幾乎把熱情都放在攀登山嶽中

8012年了,還不來了解一下越來越珍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嗎?

8012年了,還不來了解一下越來越珍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嗎?

8012年了,還不來了解一下越來越珍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嗎?

臺灣山地奇險秀麗

登山過程中

隨著高度上升

溫度逐漸變化

景色與植被也慢慢不同

常常山下晴空萬里

到了山上卻雲霧繚繞,變化莫測

8012年了,還不來了解一下越來越珍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嗎?

8012年了,還不來了解一下越來越珍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嗎?

黃大安思考著如何將山上變化萬千的風景

帶入人們的生活,柴燒恰是一種方式

其作品色澤千變萬化

有如娑婆世界濃縮在一個個茶碗中

強烈的風格來自豐富的登山經驗

用感情掌握火候

將屬於萬物的色彩與紋理

化為一件件生活中的器皿,妙造自然

8012年了,還不來了解一下越來越珍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嗎?

8012年了,還不來了解一下越來越珍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嗎?

8012年了,還不來了解一下越來越珍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嗎?

8012年了,還不來了解一下越來越珍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嗎?

8012年了,還不來了解一下越來越珍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嗎?

8012年了,還不來了解一下越來越珍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嗎?

2

漆生活

大漆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包容性

可與許多材質相結合

以大漆修復殘件可讓老器煥發新生

8012年了,還不來了解一下越來越珍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嗎?

大漆專業的90後女孩林華

畢業後用4年時間

把自己對漆的熱愛慢慢養起來

從副業變成主業

現在的她已擁有了自己的工作室和店面

8012年了,還不來了解一下越來越珍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嗎?

8012年了,還不來了解一下越來越珍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嗎?

8012年了,還不來了解一下越來越珍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嗎?

從小在福建山區長大的她

喜歡喝茶,熟悉建盞

用建盞喝茶有助於軟化水質提升茶湯質量

因此她嘗試用大漆結合建盞的創作和修復

希望人們從茶席中慢慢迴歸漆的生活方式

8012年了,還不來了解一下越來越珍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嗎?

8012年了,還不來了解一下越來越珍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嗎?

修復老器物對把控、學習古代經典器型有很大幫助,每一次修復都需要手藝人根據老器物的氣息來做,當問及林華如何感應每件老器的氣息時?她笑著告訴GreatSeed:"是要我夢迴大宋"。比如:氣息本身比較古樸的老器,她就不會用金繕,而是用漆用更加深厚的色彩去修復,否則會搶了器物原本的氣息。哪怕主人喜歡金,她也會先建議,事先告知。

8012年了,還不來了解一下越來越珍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嗎?

▲林華大漆修復、金繕作品

8012年了,還不來了解一下越來越珍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嗎?

8012年了,還不來了解一下越來越珍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嗎?

8012年了,還不來了解一下越來越珍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嗎?

8012年了,還不來了解一下越來越珍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嗎?

8012年了,還不來了解一下越來越珍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嗎?

8012年了,還不來了解一下越來越珍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嗎?

▲林華大漆修復古樸老建盞作品

讓器物與漆藝融為一體

堅持使用天然的材料

順從大漆固有的特性

表達大漆自然的語言

技藝是人在宇宙中為自己所找到的位置

8012年了,還不來了解一下越來越珍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嗎?

8012年了,還不來了解一下越來越珍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嗎?

8012年了,還不來了解一下越來越珍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嗎?

8012年了,還不來了解一下越來越珍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嗎?

8012年了,還不來了解一下越來越珍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嗎?

▲林華大漆創作,為建盞做的茶葉罐,茶托。

3

匠藝新中式紅木禮

8012年了,還不來了解一下越來越珍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嗎?

工之成者稱為“匠”

造物至美是為“藝”

匠藝的設計總監薄向偉告訴GreatSeed

他主張的設計走向生活

是有功能的美,為生活而生的用

紅木筆尺、鏡、名片夾、燭臺、U盤

用古老技藝演繹現代用途

8012年了,還不來了解一下越來越珍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嗎?

8012年了,還不來了解一下越來越珍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嗎?

擁有工業設計與工商管理雙學位的薄向偉

是一個很有親善力的設計師

善於拿捏著感性與理性

藝術與商業之間的平衡

其團隊擁有多項國家設計專利

作品山水戒指託曾獲2015年金點設計獎

8012年了,還不來了解一下越來越珍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嗎?

8012年了,還不來了解一下越來越珍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嗎?

他不是那種講起話來會被自己的想法

所陶醉的設計師或者創業者

對環境的感知以及他人需要很敏感

典型的暖男一枚

其作品也因此顯現出

一種深思熟慮的優秀性價比以及

一個年輕設計師對最大化設計價值的追求

8012年了,還不來了解一下越來越珍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嗎?

8012年了,還不來了解一下越來越珍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嗎?

8012年了,還不來了解一下越來越珍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嗎?

8012年了,還不來了解一下越來越珍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嗎?

8012年了,還不來了解一下越來越珍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嗎?

8012年了,還不來了解一下越來越珍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嗎?

8012年了,還不來了解一下越來越珍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嗎?

4

新手工藝國際特展

“一個國家的設計實力並不取決那些看似宏大、空洞、浮華的表面,而是取決於這個國家究竟有多少人願意為了一件單純而美好的事物堅持幾十年,甚至幾百年。”

8012年了,還不來了解一下越來越珍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嗎?

因為這樣的堅持而誕生的極致工藝,來到創博會的“極致工藝,過去、現代與未來” 國際特展上,這也是囊獲了包括五項德國紅點獎以及德國iF、日本G-mark、美國

IDEA獎、亞洲最具影響力設計銀獎在內的六十多項設計大獎的著名工業設計師楊明潔繼“設計上海”成功策展“羊舍造物計劃”之後,為觀眾帶來的最新手工造物設計盛宴。

8012年了,還不來了解一下越來越珍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嗎?

8012年了,還不來了解一下越來越珍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嗎?

8012年了,還不來了解一下越來越珍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嗎?

8012年了,還不來了解一下越來越珍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嗎?

5

全州韓紙

全州,韓紙之鄉

自古通過製作韓紙發展文化

古時,韓紙是專門向皇上進貢的貢品之一

可用於服裝、建築製造

甚至用韓紙製成甲衣,防止箭射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其為韓國遺產

8012年了,還不來了解一下越來越珍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嗎?

8012年了,還不來了解一下越來越珍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嗎?

8012年了,還不來了解一下越來越珍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嗎?

6

中外手藝人現場展演

8012年了,還不來了解一下越來越珍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嗎?

8012年了,還不來了解一下越來越珍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嗎?

8012年了,還不來了解一下越來越珍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嗎?

7

各地精品織錦繡

8012年了,還不來了解一下越來越珍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嗎?

8012年了,還不來了解一下越來越珍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嗎?

8012年了,還不來了解一下越來越珍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嗎?

8012年了,還不來了解一下越來越珍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嗎?

8012年了,還不來了解一下越來越珍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嗎?

8012年了,還不來了解一下越來越珍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嗎?

8012年了,還不來了解一下越來越珍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嗎?

8012年了,還不來了解一下越來越珍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嗎?

8012年了,還不來了解一下越來越珍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嗎?

8012年了,還不來了解一下越來越珍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嗎?

8012年了,還不來了解一下越來越珍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嗎?

◆ ◆ ◆ ◆ ◆

圖文 | GreatSeed

(部分圖片由匠人提供)

8012年了,還不來了解一下越來越珍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