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病管理無錫模式的探索和實踐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物聯、大數據、雲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已經浸入到醫療衛生行業的多個環節。被稱為“物聯網之都”的無錫,更是充分將物聯網技術運用到慢病管理當中,讓慢病管理變得更智能、更有效。

無錫市衛生計生委主任、黨委書記謝壽坤在第九屆中國慢病管理大會慢病管理與健康物聯論壇上分享了慢病管理無錫模式的探索和實踐。

慢病管理无锡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無錫市衛生計生委主任、黨委書記謝壽坤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衛生與健康工作,出臺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全力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無錫積極響應號召,正在積極按照國家、省關於健康中國、健康江蘇的佈局要求,推進健康無錫建設,並且將平均健康期望壽命以及慢病的過早死亡率等作為重要的指標,而慢病防控則成為推進健康建設的重要舉措之一。多年來無錫市在慢病防控上堅持信息化引領,積極實施互聯網+慢病管理,推進醫防結合的整合型服務體系,提升慢病健康管理的成效。

據2015年國家衛計委發佈的《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報告》顯示,我國每年因慢病死亡人數佔到總死亡的86.6%,由慢病導致的負擔佔總疾病負擔的70%。如果無法有效應對慢病帶來的健康問題,必然會滋生多種問題,並嚴重影響我國經濟的發展。所以,如何預防慢病已經超越個人和家庭,成為整個國家的責任。

《中國防治慢病中長期規劃(2017-2025)》提出,到2025年要實現全人群、全生命週期的健康管理,重大慢病導致的過早死亡率要較2015年降低20%,逐步提高居民的健康期望壽命,有效控制慢病的負擔。據統計,目前無錫人均期望壽命為82.35歲,但是健康壽命跟期望壽命還有很大的差距。假如說通過慢病的干預,通過醫療衛生的工作能夠把這個差距縮小,那這個意義就非常大。我們通常所說的長壽一定要健康,要健康長壽這才有意義,對個人而言有很高的生活質量,對社會、對家庭就可以減輕負擔。目前,無錫在制定《健康無錫2030規劃要綱要》的時候,就把人均健康壽命作為一個重要的指標,要提高人均健康壽命,就要降低慢病的過早死亡率,就要加強慢病的防控。在慢病的防控過程中,用傳統的辦法可能生效不是很明顯,所以必須要利用現代科技,要利用信息化、物聯網的手段來做這些工作。

1

慢病管理的痛點

目前,制約慢病防控與管理有很多瓶頸因素,主要有三個方面的痛點:

痛點一:缺乏數據鏈支撐導致效率低下。

慢病防控工作相關的數據涉及到臨床診療、社區衛生、健康教育、衛生監督、生態環境以及氣候等諸多領域。慢病防控的成效很大程度上依賴於這些領域相關健康數據的收集、分析、利用,但以往的慢病防控依賴於人力,取得的數據既有限,又存在系統性的偏移,這就間接性地影響慢病防控策略的實施效果。長期以來,醫療、社區衛生、公共衛生等信息化相互獨立,慢病健康管理難以協同開展,多年的信息化建設和運行所積累的海量健康數據,如電子病例、音像等等信息,由於缺乏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的數據分析和加工方法,這些數據金礦一直在沉睡,沒有發揮作用。

痛點二:基層慢病健康管理和服務能力相對不足。

目前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是居民獲取健康管理服務的最直接提供者,也是慢病防控工作的最終落腳點。當前新醫改政策和慢病防控體系建設,始終強調要強化基層服務能力的提升,但是各方面的因素導致目前我們基層社區服務能力還是嚴重不足,制約了慢病健康管理工作的開展。

1.基層人員數量與工作量不匹配,慢病患者和高危人群數量龐大,相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任務與基層衛生人員的承受能力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2.基層服務能力和服務需求不匹配,基層醫療設施設備和全科醫生的能力不足,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斷、治療水平難以滿足居民日益增長的服務需求。

痛點三:群眾自我健康管理和慢病防控仍顯薄弱。

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居民在觀念上仍然是重醫輕防,導致慢性病人群的日益擴大;二是大眾的健康知識仍然欠缺,對於居民個體來說,健康狀況的評判、疾病危險因素的認知、健康行為的養成,缺少便捷有效的獲取途徑;三是缺乏個性化的干預手段,一方面居民需要有可信任的工具瞭解管理自身的健康,另一方面醫務人員要通過便捷的手段來管理好自己的服務對象。

2

慢病防控要確立三個理念

《中國防治慢病中長期規劃(2017-2025)》明確,以慢病的三級預防為主線,要強調防治結合,全程管理,針對一般人群、高危人群、患者三類目標人群提出了針對性的措施,同時,按照主體到支持性環境的順序,針對政策支持、社會支持和技術支持等方面提出了相應的措施要求。根據這個要求,慢病防控要確立三個理念。

第一要確定全民健康的發展目標,立足全人群和立足全生命週期,提供“公平可及”“系統連續”的慢病管理和醫療管理服務。

第二要確立大健康、大衛生的工作理念。慢病防控是一個系統工程,要加強健康教育,提升全民健康素質;要實施早診早治,降低高危人群發病風險;要強化規範診療,提高治療效果;要促進醫防協同,實現全流程的健康管理;要控制危險因素,營造健康支持性環境。

第三要確立增強科技支撐的工作路徑。要充分運用信息化技術和手段,在健康信息的收集、預警、干預等環節,將健康信息送達慢病防控的每一個端點,方便醫生開展精準診療,方便健康管理者開展個性化的健康管理,方便群眾開展自主健康管理,方便決策部門來科學決策。

3

無錫模式的實踐

無錫在慢病防控上堅持信息化引領,打通慢病防控的各個環節,推進互聯網+慢病防控,提升服務能力,主要開展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全數據分析開展科學決策。主要是通過建立區域衛生信息平臺和醫療公共衛生健康檔案的數據中心,把信息打通。

二是信息流通促進分期診療業務協同。我們下發了一些規定,通過統一的信息系統建設,落實一些規範管理的要求,促進分級診療制度的形成。主要實現了健康檔案信息的全程瀏覽、影像協同、雙向轉診、遠程會診、跨院處方等。

三是信息終端向家庭延伸,促進健康服務便捷化。推廣移動家庭醫生簽約、建成物聯網健康管理平臺,還把健康教育知識通過手機APP進行傳播、利用大數據技術助推慢病精準防控、探索人工智能技術賦能基層醫務人員,全市還統一建設胸痛中心無錫模式。

慢病管理任重而道遠,慢病管理必須圍繞健康中國建設目標,積極推進信息技術革命與慢病管理的融合,有效推動慢病管理機制和模式的創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