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情,慢病、急病管理一個都不能少

自2019年12月31日以來,中國武漢市報告了由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2019 nCoV)引起的肺炎疫情。截至2月9日24時,中國累計報告確診病例40 171例,疑似病例23 589例,累計死亡病例908例。現已知這一新型冠狀病毒人群普遍易感,而老年及有基礎疾病者感染後病情較重。針對來勢洶洶的新型病毒,已有包括《新行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在內的眾多指南、共識和建議相繼出臺(圖1),對新型肺炎合併急/慢性病患者的管理進行科學性推薦和指導。只有急/慢性病合理管控,兩手同抓,才能從根本上降低疾病風險。

战疫情,慢病、急病管理一个都不能少

圖1. 眾多指南、共識和建議指導疫情時期的防護

慢性病患者的管理:密切防控+按時、規範用藥

隨著我國老齡化進程的加速,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對我國居民健康造成較大威脅。在本次新型肺炎的疫情中,合併慢病的患者被發現具有高易感性,患病程度更為嚴重,預後較差。在最早報道的41個新型肺炎患者中,32%為慢性病患者,其中31%為ICU患者;且男性更易患病1。另一項數據分析顯示,99名因為新型肺炎入住金銀潭醫院的患者中慢性病患者佔51%,其中23%進入了ICU2。而針對425名武漢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的臨床特徵分析發現,老年人感染患者明顯增多3。可見,男性、老年人、有基礎疾病者(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等疾病史),更容易感染,且感染後易成為危重症患者。

战疫情,慢病、急病管理一个都不能少

圖2. 男性,有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等疾病史患者更易患病

老年人由於各項生理機能退化,抗病能力不如年輕人。因此,這類人群需重點做好防護。2月2日,國家衛健委發佈了《新型冠狀病毒防控指南(第一版)》,其中明確規定了老年人的防控策略。建議老年人:1. 掌握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的個人防護措施、手衛生要求、衛生和健康習慣。2. 老人出現發熱、咳嗽等可疑症狀時,應自我隔離;由醫護人員評估其健康狀況,視病情狀況送至醫療機構就診;3. 曾與可疑症狀者有無有效防護的密切接觸者,應立即登記,並進行醫學觀察;4. 減少不必要的聚會、聚餐等;5. 可疑症狀的老人被確診後,其密切接觸者應接受14天醫學觀察。

老年人即是新型肺炎的高危人群同時也是慢病高發人群。因此,同樣的,慢病患者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首先還是要減少感染的風險,少出門,不去人群密集的地方,出門帶口罩,注意手衛生。同時,每日保持適當的運動,注意控制飲食。

事實上,對於慢病的管理,按時、規範用藥是當務之重。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慢阻肺患者都需要遵醫囑按時用藥,不可擅自盲目停藥,否則會導致疾病急性加重。藥物不足的情況下,可以前往附近的社區醫院就診取藥。一旦慢病患者出現咳嗽、發熱、流涕或者無力等症狀首先要做到和家人隔離、戴口罩,遵從社區全科醫生的指導和建議,包括一日兩次測量體溫、注意觀察症狀變化,輕症者可以按醫生建議居家藥物治療,一旦症狀加重,應儘快轉診。此外,普通上呼吸道感染也會誘發慢阻肺、哮喘等慢性疾病的急性加重,需要在醫生指導下加減藥物。

可見,在這次疫情中,老年人、患有慢性基礎疾病者,感染後病情更為嚴重,是避免感染的重點人群。對於有慢性疾病需要長期管理的患者來說,密切防控,以及按時、規範用藥是首要任務。

急性病患者的管理:就近、安全、遠程

特殊形勢下,對於某些急性病患者如心肌梗死患者的轉運救治流程可造成一定影響。但急性心肌梗死發病急、致死性高、最佳救治窗口期短、且容易合併呼吸系統感染及呼吸、循環衰竭,更加需要就地積極治療。2020年2月4日發表的《新型冠狀病毒防控(2019-nCoV)形勢下急性心肌梗死診療流程和路徑中國專家建議(第一版)》提出,疫情形勢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診治應遵循5大原則:就近治療;安全防護;溶栓優先;定點轉運;遠程會診。

战疫情,慢病、急病管理一个都不能少

圖3. 新型冠狀病毒防控形勢下,急性心肌梗死診療流程和路徑

STEMI患者,溶栓的適應證包括:

战疫情,慢病、急病管理一个都不能少

對溶栓患者推薦的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療4

抗血小板治療:STEMI 靜脈溶栓患者,如年齡≤75歲,在阿司匹林基礎上給予氯吡格雷 300 mg 負荷量,維持量 75 mg,1 次/d(I,A)。如年齡>75歲,則使用氯吡格雷 75 mg,維持量 75 mg,1 次/d(I,A)。

抗凝治療:推薦靜脈溶栓治療的STEMI患者應至少接受48 h 抗凝治療,或至接受血運重建治療,或住院期間使用,最長不超過8 d(I,A)。不建議院前溶栓治療患者常規使用磺達肝癸鈉和比伐蘆定進行抗凝治療,優選普通肝素或者依諾肝素作為院前溶栓治療的輔助抗凝藥物。

溫情政策,疫情阻斷不了的關愛

在科學應對急性/慢性病管理的同時,國家還推出多項便民醫療政策,以保障特殊時期的醫療服務。2月2日,國家醫保局發出通知,為方便慢病患者的長期用藥,支持醫療機構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合理增加單次處方用藥量,減少患者到醫療機構就診配藥次數;對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經診治醫院醫生評估後,支持將處方用藥量放寬至3個月,保障參保患者長期用藥需求。此外,疫情期間,為優化醫療保障,創新服務方式,提升服務效率,積極創新診療模式和全國多省市的多家醫療機構與互聯網平臺合作,藉助信息化技術和遠程醫療,推出了線上就診,線上線下合力抗疫。慢病患者只需掃描二維碼通過線上醫療進行在線問診和藥物處方,包括心血管常用藥物抗血小板藥和降壓藥等多種慢性病用藥。同時,也可進行發熱門診的病情諮詢。

同心抗“疫”,共克時艱。在全國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大家眾志成城、懷抱希望,堅決打贏這場全國公共衛生的攻堅戰。在與病毒與疾病全力奮戰的同時,無論是醫生還是患者都要保護好自己的身心,為取得全國疫情控制的輝煌勝利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 Lancet. 2020 Jan 24. pii: S0140-6736(20)30183-5

2. Lancet.2020 Jan 30. pii: S0140-6736(20)30211-7

3. N Engl J Med. 2020 Jan 29. doi: 10.1056/NEJMoa2001316

4.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診斷和治療指南(2019) 中華心血管病雜誌, 2019,47(10) : 766-783

版權屬《國際循環》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其他任何媒體、網站如需轉載或引用本網版權所有之內容須在醒目位置處註明“轉自《國際循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