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到,暑气到

大暑到,暑气到

大暑之后

大暑到,暑气到
大暑到,暑气到

大暑

前天5:00,大暑至。太阳达到黄经120度 ,“小暑不算热,大暑正伏天”,大暑时节常出现“极端的热”的天气——晴朗时酷热难耐,阴雨时闷得难受 的情况让人难以忍受。那么你知道这个天气是怎么出现的吗?

大暑到,暑气到

太长

不看版

  1.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二个

  2. 这个时候,夏天到达最热的时期

  3. 造成高温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副热带高压

  4. 预计8月底天气才会转凉

  5. 天热谨防中暑,可吃一些传统食物降暑:莲子汤、羊肉汤、烧仙草等

大暑到,暑气到

炎炎夏日

大暑,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在每年的7月23日或24日,太阳到达黄经120°。这时正值中伏前后,中国大部分地区为一年最热时期,气候特征是:“斗指丙为大暑,斯时天气甚烈於小暑,故名曰大暑。”大暑正值中伏前后,这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在我国很多地区,经常会出现摄氏40度的高温天气,在这酷热难耐的季节,防暑降温工作不容忽视。

大暑是夏天最热的时候,一般要经过3个月到立秋天气才会慢慢变凉爽。今年7月19日才刚进入三伏的头伏(加长版的三伏天有40多天呢)再加上就算立秋了还有秋老虎。因此,起码要8月底才能慢慢凉快下来。(不管你信不信,反正团团信〒▽〒

大暑期间之所以这么炎热,首先是因为在这段时间里,是因为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高温酷暑,降水较少。另外,通常入夏以来,地面上白天从太阳光中吸收的热量多于夜间散发的热量,热量不断积累,到大暑期间,所积累的热量达到了顶峰,所以大暑节气最为炎热。

副热带高压

副热带高压,它出现在南北两半球副热带地区。在北半球,副热带高压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北移而缓慢向北移动。

被它笼罩的地区会受下沉气流的控制,天空中不能再积攒出很多云彩,格外晴朗,导致地表接受的太阳辐射能急剧上升,气温也随之上升。然而在副热带高压的西北边缘地区,一些偏南方向的气流把海洋上的暖湿空气吹到我国大陆,为降雨提供水汽,地表湿度增大后,散发的热量会减少。

这样,在吸热增多、散热减少的情况下,地表热量不断累积,出现一天比一天热的情况。进入三伏,地面积累热量达到最高峰,天气就最热,这也是为什么夏至日虽然太阳高度角最高,却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的原因——积累的热量还未达到高峰。

天气转凉

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大暑前后,热死泥鳅”,“大暑到,暑气到”等谚语就是因为大暑之后出现了:晴朗时骄阳似火,酷热难耐;阴雨时则闷得让人难以喘气的气候。

随着大暑的到来,7月23日三伏天的中伏也将接踵而至。今年的“中伏”有20天的时间,末伏为10天。紧跟大暑节气后的是每年8月7日或8日太阳到达黄经135°时的立秋节气。“秋”就是指暑去凉来,意味着秋天的开始。

但是立秋之后还有秋老虎,此时也非常的热。因此,预计到八月底天气才开始转凉。

降暑饮食

  • 莲子汤

    明清以来,伏日最盛行吃莲子汤。医学认为,莲子性味甘平,有补脾涩肠,养心益肾的功用。夏日常饮莲子汤,能补中强志,养神益脾。中老年人食之,轻身益气,令人强健。夏日饮莲子汤益寿是有科学道理的。先把莲子去蕊,然后放到水中浸泡一个小时,其间把银耳撕碎洗干净,然后用清水冲泡一会儿,取一锅,加适量水,放入银耳、莲子一起炖两个小时,直至汤色变成透明色的,加入适当的冰糖就可以了。

  • 喝暑羊

    山东南部地区有在大暑到来这一天“喝暑羊”(即喝羊肉汤)的习俗。在枣庄市,不少市民大暑这天到当地的羊肉汤馆“喝暑羊”。枣庄吃伏羊的习惯,与当地的农事、气候有关。营养学家对此进行过深入研究,认为羊肉在伏天吃营养程度最高。三伏天,人体内积热,此时喝羊汤,同时把辣椒油、醋、蒜喝进肚里,必然全身大汗淋漓,这汗可带走五脏积热,同时排出体内毒素,极有益健康。

  • 吃仙草

    广东很多地方在大暑时节有“吃仙草”的习俗。仙草别称凉粉草、仙人草,唇形科仙草属草本植物,是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由于其神奇的消暑功效,被誉为“仙草”。将其茎叶晒干后,可以做成烧仙草,广东一带叫凉粉,是一种消暑的甜品。

  • 喝姜茶

    南北各地流传甚广的食方是——大暑老鸭赛补药,以老鸭慢炖后加入莲藕、冬瓜、芡实、薏苡仁来煲汤,消暑滋补。老鸭是暑天的清补佳品,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因其常年在水中生活,性偏凉,有滋五脏之阳、清虚劳之热、补血行水、养胃生津的功效。

大暑到,暑气到

长按二维码,送你清凉一夏

大暑到,暑气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