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連載」江南古鎮馬鞍山——張之洞與馬鞍山煤礦(上)

往期回顧

姿勢已擺好

就等你點啦

張之洞

張之洞,字香濤,直隸南皮人。少有大略,十六歲舉鄉試第一,同治二年中進士,同治六年,充浙江鄉試副考官,旋督湖北學政……

張之洞為建國初期,曾被毛澤東主席提到的、少數幾個不應當被忘記的近代中國人之一。他創建了漢陽鐵廠等一系列民族工業企業,被人譽為中國“鋼鐵之父”。張之洞對近代中國的貢獻還在於:他是中國近代鐵路的開拓者之一,是當時主持規劃和修建鐵路最多的人;他率先引進外國機器鑄造銀元,是中國幣制近代化改革的倡導者和實踐者;他是中國近代新式軍隊的開創者之一;他主持制定學堂章程開創了中國近代學校教育制度;他是留學日本的倡導者,是派出留學生最多、引進國外人才最多的人;他主持制定的礦務章程,是中國第一部行業性法規;由他主筆的變法奏摺,開啟了清末新政。

1889年12月17日,張之洞從廣東調任湖廣總督署(今武昌造船廠內),1907年調離進京,曾兩度暫署兩江總督。他一直駐節武昌總督湖廣,前後長達17年之久。張之洞創辦的漢陽鐵廠,是當時亞洲第一座近代化鋼鐵聯合企業,其規模位居亞洲第一,世界第二。中國鋼鐵工業由此起航,張之洞被後世譽為中國“鋼鐵之父”。19世紀中葉,西方列強用堅船利炮打破了閉關鎖國的清王朝大門,中國日益積貧積弱。鴉片戰爭後,滿清部分官僚在“師夷長技”思想的影響下,尋求“自強”、“求富”,開始大舉倡辦洋務企業。

“洋務運動殿軍”張之洞,主張“湖北新政”,創辦漢陽鐵廠。早在任山西巡撫時,張之洞即萌生過創辦新式鋼鐵工業,主張鋼鐵立國的戰略思想。終因反對聲音過大,李鴻章也曾寫信勸他,“鍊鐵制鋼不是易事”。繼任兩廣總督後,張之洞興辦鋼鐵企業的心依然不冷,甚至還購買了鐵廠機器,卻遭到下有李瀚章上有李鴻章兩兄弟的阻撓與反對,他的主張未能在廣東實施。後來坐鎮湖北,他興辦鋼鐵之心依然,再次奏請朝廷幸而獲准,張之洞遂將原在廣州籌購未得使用的鐵廠機器一併移運鄂地。1890年6月,張之洞設鐵政局於武昌水陸街;9月,在漢陽大別山(今龜山)下勘定廠址,由英國人設計和監工,從路基到地腳螺栓,全部從英國、比利時引進。

漢陽鐵廠從開工到建成,歷時兩年十個月,共耗資568萬餘兩白銀。1893年10月,漢陽鐵廠點火開爐,中國由此告別了無鍊鐵的歷史。1894年6月30日,煉出了中國第一爐鋼水。當鮮紅耀眼的鋼水流出時,整個世界為之震驚,被西方視為“中國覺醒”的標誌,武漢亦被國外譽為“東方芝加哥”,設在上海的西方報館曾立時刊發傳單,電告各國。漢陽鐵廠包括鍊鐵廠、鍊鋼廠共設有十個分廠,高爐兩座,日產鐵100噸,是當時國內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工業企業。此後,漢陽鐵廠又用自產的鋼鐵製造出中國第一批鐵軌,中國的第一支快槍——名聞遐邇的“漢陽造”。“中華第一槍”的巨大紀念標,卓立在紙坊八分山下3303廠區裡。安山煤礦和漢陽鐵廠的興建與投產,開創了中國鋼鐵企業和軍工企業的先河,湖北由原來落後的內陸省,一躍成為中國近代化程度最高的省份,已“駕乎津門,直追滬上”,這是武漢近代第一次名副其實的“中部崛起”!

張之洞一生經歷了三次中外戰爭,即中法戰爭、中日甲午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在前兩次戰爭中,他為堅定的主戰派,且在對法戰爭中起用了老將馮子材,取得鎮南關大捷。晚清年間,1889年至1907年,張之洞調任湖廣總督。在英國、德國支持下,成為後起的洋務派首領。他在戰爭指揮和戰後談判中是極少敢對李鴻章說“不”的人。在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張之洞卻為主和派,他反對同時對八國宣戰,倡議“東南互保”,使東南半壁江山免遭戰火塗炭。作為清朝統治者的一員,走不出封建忠君思想的困鎖,張之洞對反叛朝廷和淆亂朝政的人決不姑容。他砍下了唐才常等人的頭,視革命黨為洪水猛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