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上药材香飘飘

通讯员郑家云

7月8日上午,小雨天气,宣恩县椿木营乡长槽村,满山遍野的牛膝药材孕育花蕾,空气中弥漫着沁人心脾的清香。6组建档立卡贫困户肖子林正在自家药园除草。满山的牛膝花蕾映照着他幸福的笑容。“再过2个多月,3亩多地的牛膝将获得6000块钱的收入就可揣进腰包了。”他乐呵呵地说。

这里是恩施州中心医院脱贫攻坚帮扶村。自2017年初进驻以来,该院驻村脱贫尖刀班在充分调研基础上,决定走药材产业脱贫之路。通过“建基地,修道路,引企业”,建设“基地+企业+贫困户”利益联结发展模式,使资源优势变成增收优势。2017年底,全村家庭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181.2元,实现脱贫摘帽。

长槽村药材资源十分丰富,村民祖祖辈辈种植药材的传统得以很好承袭。但是,一般贫困户的药材大多满足于自产自销,有很多常规产品也只是在本乡范围内销售。

“要想办法引‘凤凰’来,让‘凤凰’带领‘小鸟’飞翔。”州中心医院院长,驻村脱贫尖刀班班长李拓说。

2017年10月,在州中心医院驻村脱贫尖刀班第一书记杨毅和乡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多方协调下,造价200多万元占地面积2500多平方米的药材加工厂房竣工投入使用。曾贤浩带着他的宣恩县恒瑞药材有限公司进驻该村,投入20多万元建成药材加工生产线,一道与村民念起“药材经”。“公司+基地+农户+市场”的“共赢”模式正式开启。

通过广泛发动,积极引导,村民种植药材的热情空前高涨。目前,全村共有药材面积3000多亩,2017年,仅收产鲜牛膝药材15万公斤,实现收入30多万元。今年来势更为喜人,鲜货产量将与去年同期相比实现翻番。

陶自宇州中心医院驻村尖刀班队员姚念的结对帮扶户,53岁的他在10年前因一场车祸差点丢了性命,在乡村的关心帮助和姚念的具体指导下,去年发展七叶一枝花0.4亩,贝母一亩,黄连一亩,牛膝2亩。“说起来我自己都不敢相信,去年11月份我靠卖牛膝还增收了1万多块钱哩,今年收入还要多。”他高兴地说。

在3组烂泥坝,贫困户冯意成说,今年6月份管护药园6天,除了生活外,挣了600块钱。该村部分贫困户自家缺劳力,就靠相互务工互助的方式,帮助有药园无劳动力的农户。52岁的贫困户伍朝贵自己有1亩药园,在管护自家的药园后,还通过互助务工,目前已经收入4000元……

该村基础设施条件差,家家户户开门见山,出门爬坡。80%的药园在山边坡上,交通不便,村民种药卖药靠肩挑背扛,劳动强度大。

针对这一情况,州县乡驻村脱贫工作队积极争取道路建设项目,决心改变这一现状。

几年来,在多方努力下,共筹措资金1000多万元,新建,硬化、加宽改建通达、通畅产业路8条13公里,全村道路发生根本改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