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上藥材香飄飄

通訊員鄭家雲

7月8日上午,小雨天氣,宣恩縣椿木營鄉長槽村,滿山遍野的牛膝藥材孕育花蕾,空氣中瀰漫著沁人心脾的清香。6組建檔立卡貧困戶肖子林正在自家藥園除草。滿山的牛膝花蕾映照著他幸福的笑容。“再過2個多月,3畝多地的牛膝將獲得6000塊錢的收入就可揣進腰包了。”他樂呵呵地說。

這裡是恩施州中心醫院脫貧攻堅幫扶村。自2017年初進駐以來,該院駐村脫貧尖刀班在充分調研基礎上,決定走藥材產業脫貧之路。通過“建基地,修道路,引企業”,建設“基地+企業+貧困戶”利益聯結髮展模式,使資源優勢變成增收優勢。2017年底,全村家庭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8181.2元,實現脫貧摘帽。

長槽村藥材資源十分豐富,村民祖祖輩輩種植藥材的傳統得以很好承襲。但是,一般貧困戶的藥材大多滿足於自產自銷,有很多常規產品也只是在本鄉範圍內銷售。

“要想辦法引‘鳳凰’來,讓‘鳳凰’帶領‘小鳥’飛翔。”州中心醫院院長,駐村脫貧尖刀班班長李拓說。

2017年10月,在州中心醫院駐村脫貧尖刀班第一書記楊毅和鄉駐村扶貧工作隊的多方協調下,造價200多萬元佔地面積2500多平方米的藥材加工廠房竣工投入使用。曾賢浩帶著他的宣恩縣恆瑞藥材有限公司進駐該村,投入20多萬元建成藥材加工生產線,一道與村民念起“藥材經”。“公司+基地+農戶+市場”的“共贏”模式正式開啟。

通過廣泛發動,積極引導,村民種植藥材的熱情空前高漲。目前,全村共有藥材面積3000多畝,2017年,僅收產鮮牛膝藥材15萬公斤,實現收入30多萬元。今年來勢更為喜人,鮮貨產量將與去年同期相比實現翻番。

陶自宇州中心醫院駐村尖刀班隊員姚唸的結對幫扶戶,53歲的他在10年前因一場車禍差點丟了性命,在鄉村的關心幫助和姚唸的具體指導下,去年發展七葉一枝花0.4畝,貝母一畝,黃連一畝,牛膝2畝。“說起來我自己都不敢相信,去年11月份我靠賣牛膝還增收了1萬多塊錢哩,今年收入還要多。”他高興地說。

在3組爛泥壩,貧困戶馮意成說,今年6月份管護藥園6天,除了生活外,掙了600塊錢。該村部分貧困戶自家缺勞力,就靠相互務工互助的方式,幫助有藥園無勞動力的農戶。52歲的貧困戶伍朝貴自己有1畝藥園,在管護自家的藥園後,還通過互助務工,目前已經收入4000元……

該村基礎設施條件差,家家戶戶開門見山,出門爬坡。80%的藥園在山邊坡上,交通不便,村民種藥賣藥靠肩挑背扛,勞動強度大。

針對這一情況,州縣鄉駐村脫貧工作隊積極爭取道路建設項目,決心改變這一現狀。

幾年來,在多方努力下,共籌措資金1000多萬元,新建,硬化、加寬改建通達、通暢產業路8條13公里,全村道路發生根本改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