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猗傳說:蘇秦張儀雲濛山軼事

臨猗傳說:蘇秦張儀雲濛山軼事​蘇秦(?一前284年)字季子,今河南洛陽人,戰國時著名的縱橫家、外交家。幼時家境貧寒,有志好學。早年喪父,母親體弱多病。為治母病,他四方奔走,尋藥求醫。後得知雲濛山所產名藥遠志可醫此病,於是爬山涉水來到雲濛山。但見叢林蓊鬱,百草漫漫,花果滿山,曲徑通幽,究竟藥在何處?一曰,忽見半山腰茅屋前一群后生圍住一老者,好象在講什麼,便走了過去。側耳細聽,覺得老者講的全是經天緯地奇論,治國安邦良策。遂拱手上前拜問,才知老者正是他慕名己久的鬼谷子先生。蘇秦說明來意,並表示願拜師學藝。先生見其聰敏誠懇,求知若渴,欣然應允。並賜“遠志"數株,讓其回家速為母治病,不料,他剛到家母親己故。他悲憒至極,待辦完喪事,即返雲濛山,跟鬼谷子學藝。 五年學成,下山出遊,蘇秦來到秦國。此時秦孝公剛卒,秦惠文王即位。惠文王不重視蘇秦,將他趕出宮庭。回家後,又遭妻子責難和鄉鄰白眼。但他沒有灰心喪氣,狠下決心刻苦攻讀,每天直至半夜三更。有時困得連眼都睜不開,他就將自已的頭髮用繩子拴在屋樑上。磕睡時用錐子在大腿上猛剌,孜孜不倦刻苦學習。特別是找到《周書陰符》一書,更是如飢似渴,伏案鑽研,揣摸出合縱之術。公元前334年,他出遊燕國,受到燕文侯的信任,並支持他的合縱主張。於是他又出遊趙、韓丶魏丶齊丶楚五國,促成六國聯盟。他被推為從約長(合縱聯盟的聯盟長。擔任六國國相,佩帶六國相印,實現了他的鴻鵠之志。


臨猗傳說:蘇秦張儀雲濛山軼事


張儀(?一前3|o年)他是魏國時安邑(今山西萬榮)張儀村人,戰國時期著名的謀略家丶縱橫家丶外交家。原是魏國貴族後裔,後因家境敗落,窮困潦倒,便到雲濛山拜鬼谷子為師,與蘇秦同窗,但智商極高,聰明絕頂,在蘇秦之上。為實現自己的抱負,學成後來到了楚國,做了楚相昭陽的一名門客。一天,楚相宴請眾門客,於行酒前,拿出楚威王賞賜的一塊寶玉,請各位辨認。在場的各位門客中,唯有張儀知道這塊寶玉叫"和氏璧",並能說出其來龍去脈。誰料,第二天這塊寶玉競不翼而飛。楚相猜疑是張儀所為,把他打得皮開肉綻,遍體鱗傷,結果璧也無從著落。張儀忍辱含屈回到家中,妻子萬分埋怨,他便張開血汙的嘴問她:“你看我的舌頭還在不?"。妻子看了半天說:“還在哩”。張儀此時忘記了疼痛,跳起來高興地說:“好,只要舌頭這個本錢還在就行"。 養病期間,張儀回想起下山時曾問過先生:"當今七雄割劇,弟子該向何方?″先生說:“你拔一根草來,我為你占卜一下"。張儀面對山崖,隨手拔了一根形不俏麗細葉小花象驢尾巴一樣的草。先生一看便說:"好!好!好!”。此草叫“遠志",象徵你有遠大志向也。隨口作歌道:"小花細葉貌不揚,深根入土三尺長。遠志喜溫除疫病,策馬西去佐秦王”。張儀想到這裡,茅塞頓開。不等全愈便踏上赴秦的征途。因黃河天險,他繞道趙國,聽說蘇秦在此執掌相印,順便前去探望,不料蘇秦傲慢無禮,象打發叫化子一樣,一頓粗茶淡飯,幾兩銀子就吆喝送客。張儀怒不可遏,摔了銀子,直奔秦國而去。 張儀憑他高人一籌的政治主張和三寸不爛之舌,贏得了秦惠文王的信任,並做了秦國的宰相。他利用六國之間的矛盾,採取了連橫方略,使各國都同秦國和好,又不斷離間六國之間的關係,使各國逐步退出合縱聯盟。連橫戰勝了合縱,秦國終將六國個個擊破。張儀達到]了目的,實現了遠大抱負。 此時,他想起了羞辱過他的蘇秦,就領兵找他算賬,途中遇到他貧困潦倒時多次賙濟他的同鄉。問:“今領兵何往?”。張儀忙下馬施禮說:"讓蘇秦給個說法"。此人說."你錯啦,蘇秦之所以薄待你,使的是"激將法"。他曾對我說:"張儀才高八斗,勝我十倍,宜幹一番大業"。又道:"過去賙濟你的銀兩都是蘇相讓我轉給你的,我個小本買賣哪有那麼多銀兩?他怕你不接受才這樣做的″.張義才恍然大悟,羞愧難當,頓足長嘆日:“蘇秦.真兄弟也。”

臨猗傳說:蘇秦張儀雲濛山軼事

這兩位歷史名人的佳話流傳至今。他們當年同窗棲足的雲濛山也為人們所仰慕。現在大嶷山北坡的萬榮張儀村.張儀路.北張.南張.西張.西儀等村都留有張儀的蹤跡。蘇秦“頭懸樑.針刺股”的故事,也曾被後人寫入教課書,成為莘莘學子刻苦學習的好榜樣,受到世代稱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