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驚,康乾盛世在外國人看來實則是退化到了半野蠻人時代!

“康乾盛世”這個詞在最近幾年越來越流行,不知不覺中,很多人開始認為清朝確實曾經有過這樣一個盛世。甚至,小編對這個詞也達到了耳熟能詳的程度,很多文學作品上都有這樣的說法,歷史學家也眾說紛紜。

資料顯示,康乾盛世是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統治時期,起於康熙二十年(1681年)平定三藩之亂,止於乾隆退位(1796年)做“太上皇”,持續115年。某些學者作家們頌揚這百年輝煌的“康乾盛世”,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將中國傳統社會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峰”,創造了“歷史奇蹟”。

震驚,康乾盛世在外國人看來實則是退化到了半野蠻人時代!

我們來看一下,“盛世”指的是一個國家內政外交均有建樹時的狀況,在內政方面國家經濟繁榮,科技發達,思想活躍,文化昌盛;在外交方面國家應該軍事強大,貿易繁榮,具有巨大影響力。

而康乾時期的真相到底如何?

滿清入關吞佔全國以後,實際上跟元代蒙古貴族入主中原類似,造成中華文明的毀壞和全面大倒退。造成社會大倒退,遊牧民族的陋習、農奴制的烙印,隨處可見。野蠻的“圈地運動”嚴重地破壞了中華全國的生產力。

在經濟貿易上,康乾時期的經濟與西方英國相比,在質量和生產關係還有對外貿易情況下來看,在國際經濟中的地位遠不及當時的英國。清朝統治者為了限制明末以來土地兼併的發展和商業資本的發展及恢復農業生產,採取“重農抑商”政策,對民間手工業實行高額徵稅,低價收購,無償攤派;在政治上或則限制其開設,或則控制其流通,或則嚴格約束工人,或則指定特許的商人,對工商業的發展千方百計地壓抑阻撓。封建官僚濫施淫威,而工商業者沒有公開進行對抗的力量,只能匍匐在政權的腳下,任其蹂躪。

震驚,康乾盛世在外國人看來實則是退化到了半野蠻人時代!

根據《英使馬戛尼的中國行記》,英國特使馬戛尼在乾隆後期的出使日記中指出:“自從北方或滿洲被征服以來,至少在過去150年裡,沒有改善,沒有前進,或者更確切地說反而倒退了;當我們每天都在藝術和科學領域前進時,他們實際上正在變成半野蠻人”。

在馬戛尼眼中的康乾盛世真相如此:遍地都是驚人的貧困,人們衣善襤褸甚至裸體,像叫花子一樣破破爛爛的軍隊。我們扔掉的垃圾都被人搶著吃!英使馬戛尼當時就敏銳地察覺到了清朝的衰落,把滿清政權作“一艘破爛不堪的巨大船艦”,預言它將“不再有紀律和安全”。他形容滿清不過是一個泥足巨人,“中國人”退化到了“半野蠻人”時代。

在科技軍事上,當時英特使馬戛爾尼想通過展示最先進的科技來贏得好感,進而順利達到外交目的。在送給乾隆80壽辰的禮物中,有天球儀、地球儀、西瓜大炮、銅炮、各種自來火炮、西洋船模型、望遠鏡等29種,還有英國最新的蒸汽機、棉紡機、織布機。還帶來了衛隊,以便表演現代炮兵裝備。清廷只是將之作為“貢品”、“玩好”收藏,予以玩賞或鄙薄,根本未想到這裡的科技含義及其中的軍事價值。然而清廷卻不屑一顧,拒不觀看英國衛隊的操練和現代武器展示,皇帝和大臣們對這些近代科技反應冷淡。

在思想文化上,清朝興起文字獄,旨在震懾反清勢力,特徵是罪狀由權勢大人對文字的曲解而起,證據也由權勢大人對文字的曲解而成。一個字或一句詩一旦被認為誹謗皇上或諷刺滿清政權,即構成刑責。滿清王朝初期,順治、康熙“文字獄”還只是個別現象,到雍正皇帝在位時則成為一種暴虐的文字檢察制度。文字獄浪潮中表現得最為反常瘋狂者則是所謂“愛好文化”的乾隆皇帝。

震驚,康乾盛世在外國人看來實則是退化到了半野蠻人時代!

由此可得知,當時的康乾時期經濟落後,輕視科學,思想文化被禁錮,外交方面閉關鎖國,何談軍事強大,貿易繁榮更是無從談起,康乾盛世時期中國逐步落後於西方,所謂的康乾盛世名不副實。

康雍乾時期從一定意義上來說,是歷史的倒退,在明朝出現的百家思想逐漸被清朝的政府機構進行了扼殺,康乾盛世發生了大量的文字獄,自此以後清朝開始了高度集中的集權統治,人民的思想被嚴重束縛,從而變得十分愚昧和愚忠。因此不值得我們引以為光榮和作為民族驕傲,我們應該以史為鑑,總結歷史教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