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付费,是交智商税?

知识付费,是交智商税?

某天,年轻的小H同学突然跑到我们面前,期待的问:“小百科呀,有啥创业的书给推荐推荐吗?”

我惊讶笑道:“你看创业的书干啥,难不成想跑路?小心我告诉你老板哟…”

小H尴尬一笑,说:“你别管,赶紧给我推荐就行!”

我略一思索,道:“很久以前倒是看过些,但我现在很忙很少看纸质书了,我平常在樊登读书会、得到里面听书比较多,我听过的关于创业比较好的书有….”

“没想到你是这种人!”还没等我讲完,小H打断道:“我看错你了!没想到你也是这些所谓的知识付费的庸俗信徒!”

“......”我一时说不出话来,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停顿了一会儿尴尬道:“啥情况,我觉得蛮好的呀...”

小H同学也不答话,转而拿起手机倒腾了起来。

叮咚叮咚,我的微信里接连收到了好多篇文章,分别是《知识付费:请放过咱爸妈、放过年轻人吧!》、《抱歉,知识付费真的治不了你的焦虑》等文章,其中两篇《3个步骤,掏空普通女青年,顺便毁掉她》、《3个步骤,杀死普通男青年,顺便拯救他》还特别有意思,类似用小说的形式,通过李雷、韩梅梅的故事,直指当下困扰年轻人的“贩卖焦虑、消费主义和成功学”。看完之后,颇有感觉知识付费简直穷凶极恶,啥罗振羽、李哭去简直就是迷惑普通男女青年的幕后推手…

在我仔细观看的过程中,小H已然抱着不屑的态度走开了…

知识付费,是交智商税?

确实,我也关注到,近些日子好像各种媒体上关于知识付费的讨论越演越烈,从刚开始的备受关注,到现在的纷纷质疑。2018年以来,知识付费的内容同质化、流量骤减,各种自媒体唱衰和质疑知识付费行业声音不绝于耳。

当然,我自己接触知识付费的各种形形色色的产品也不算久,算是一枚“轻度用户”,但面对着小H对知识付费如此不屑的情况,我也简单想谈谈我自己的看法。

知识付费,是交智商税?

什么是知识付费?

知识付费,是交智商税?

要讨论话题,还是先厘清下概念,网上具体的解释很多,也都非常官方和科学。

我个人看法,讲得大白话点,就是通过互联网的的途径,想自己所拥有的知识分享给跟多的人,目前大家对其定义更多有着“碎片化”、“定制化”、“有趣”等关键字。

我个人而言觉得知识付费的出现对我来说是福音,确实可以利用“碎片时间”去学习自己想学的知识,而且种类繁多,我可以很精准找到最符合我需求的产品,题目可以小到“如何去干XX事”,而且往往还颇有意思,学习门槛低,易于坚持。

对于提供方而言,我觉得某种程度上改变了过去“百无一用是书生”的知识变现困境,在除了通过出版书籍、教育培训的方式,缺乏让“书生”们通过便捷的途径赚取收益,实现自我价值。

在各种媒体中,知识付费经常和“在线教育”出现,个人认为二者是密切联系又有区别的。知识付费的范围比起在线教育更广,在线教育比知识付费更系统化,一般目标群众也不是具体抱着某个目的去“系统受教育”,而知识付费更多是单纯的了解或者学习某个方面的知识技能。

知识付费,是交智商税?

是“天使”还是“恶魔”

知识付费,是交智商税?

近期,众多媒体似乎认为知识付费是以售卖知识的名义透支网民消费,引起了很多的网民对此口诛笔伐,“你们这群人就是在收智商税!在利用焦虑骗我们的钱!”

那么知识付费是传统渠道在互联网新时期的积极转型,还真的反而阻碍了我们的认知进步?

我看了下,网络上质疑主要来源于几方面:

1

“劣质内容”不少,这样损耗消费者耐心。因为内容生产门槛的降低,以及互联网传播的途径便利快捷,也没有具体的官方组织进行审核。导致了很多消费者在消费了一些不好的产品之后深恶痛绝,认为知识付费就是垃圾。

2

浓缩就是精华?此前,大家讨论知识付费的优势在于它提供内容的浓缩和便利。我非常喜欢用得到的“听书项目”,听到结束基本会听到“恭喜你又听完了一本书”。但后来在知乎上,却看到对此讨论各种说“恭喜你智商又降低了一分”,感觉在被收智商税等等。

事实上,读一本书远不止几十分钟,需要用心进行体验和感知,而知识付费的捷径是一种误区,让你觉得你懂了。俗话说:不懂装懂,会变马桶。懂一点不去追求真相,反而危害更大。

3

推广途径通常有夸大的手段。内容上就是“如何财富自由”,宣传上经常利用焦虑,如果你不XX,那么将导致XX。内容商想要用户焦虑,因为焦虑才会对知识有渴望,才会转化为付费。

对这些,我也都表示赞同。

有本书叫《知识的边界》(我也是在得到里面听的)对很多人认为“互联网让人们不再能深度思考,网络让我们远离真正的知识,而变得浅薄而又愚蠢”的观点进行了反驳,我觉得讲得非常好,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或者听听。

我们作为一枚信息爆炸的信息时代,其实没有互联网,过去的信息已经超载,无数的出版书籍,多得你根本看不过来。

知识付费,是交智商税?

知识付费的出现,同样是知识的载体,是正在以传统出版物的几何速度倍数的方式出现,有一些问题是非常正常的。

难道出版的书籍就没有“胡说八道”的?你过去看到的觉得浪费时间的书还少了?

你不知道本来就有很多专门的“浓缩版”“简版”的书籍和教导去降低你学习的门槛?比如说如何读圣经,就有N个版本的解读小册子,辅助初学者学习圣经。

至于营销?卖任何产品不是用了很夸张的手段了呢?就像卫生巾广告,用了某某宝,统统没烦恼,那就真没烦恼了?本来卖所有的产品其实都是在利用你的焦虑,或者说利用消费者的软肋,换句话,那也是你的需求。

本来知识就没有绝对的正确,有好也有坏,本来就需要我们去筛选,为何过去对传统途径宽容,却对新形式的知识形态反而觉得是洪水猛兽?

我个人是很感激知识付费的产品的,他所解决的是,是我学不进去,或者根本没有时间学的问题,我经常利用的是走在路上、交通工具上的时间听,有些短短几分钟的话,确实经常给我有所启发的地方。

而且这些知识付费的APP真正PK掉的不是我看书的时间,只是占用了我听音乐和娱乐的时间。(自从我用知识付费的软件之后,打开哔哩哔哩的APP时间指数下降,过去我可是B站的重度用户)

多少人过去因为各种各样的理由没学习了,就像是从0到1的区间,重点是实现了突破了你学习的“0”,而不是去质疑为何不是“1”…

知识付费,是交智商税?

天下谁人不焦虑

知识付费,是交智商税?

之前网上流传甚广的段子,说当下中国最好的生意,概括起来无非就是:向少年卖娱乐,向少妇卖仁波切,向老女人卖青春,向中年男人卖鄙视,向老男人卖健康,向上班族卖焦虑,向玩知乎的卖知识,向看微博的人卖无聊,向读公共号的人卖鸡汤,向玩游戏的人卖装备,以及向中产阶级兜售生活方式。

好像里面基本都和焦虑有关,焦虑好像是当下所有人的问题。

打开微信朋友圈:以前的同事小A都升总监了!以前班上的同学小B都创业融资到N轮了!小C同学都嫁入豪门了,儿子都会打酱油了!

好像别人的生活都在快进,自己远远被甩在身后。

房价疯涨,A股暴跌,经济形势不好,咋整,好担心有一天自己养不活自己….

经济学意义上,有购买力的叫需求,没有购买能力的叫欲望。

焦虑无非就是:想要得到太多,能得到的太少….

因为害怕现实中的自己比想象差距太大,其实都是欲望惹的祸。

知识付费之所以很火,可能也是寄托了人们对缩小需求与欲望之间的差距吧…

大家害怕对市场和职场的变化自己应接不暇,害怕行业和技术的变跌使自己被淘汰…

焦虑跟知识付费真的没啥关系,焦虑加剧,更要怪那些传播和扩大焦虑的自媒体平台,天天都是你要被抛弃的危言耸听。

但问题,这哪里又是简单买个课程,就不被“抛弃”了呢?

毕竟成功不是你想买,想买就能买。

从认识到实践之间本来就有鸿沟,哪里是听个知识付费课程就能解决。

其实,或许知识付费的营销确实很多存在问题,但知识付费也不是“药神”。

解决焦虑,唯一的办法是欲望少一点,意识到自己缺陷在哪,就努力多一点,知足常乐。

知识付费,是交智商税?

知识付费,是交智商税?

知识付费是收“智商税”?

在知识付费发展过程中,是不是‘智商税’”的争论从未停止。

问题是,用户的智商真的这么低,低到要被收税?

真的以为听几节课就能“百万年薪”、“人生赢家”的课程,就可以升职加薪,走上人生巅峰?

反而大多数用户,都是有辨别能力的,毕竟大家都受过那么多年的教育。

真正好的内容,不在于真的能够想怎样改变自己的人生。而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即使一直都没有发现什么新的东西,但突然出现了某句话敲中了你的心房,这样就足够了。

为何在学校付了学费学了那么久可以认识“知识的无用”,对于“知识付费”的容忍度就如此之低?

知识付费,是交智商税?

“付费”值不值得?

也有人质疑:很多知识免费,我为什么要用付费的方式?

而且很多人还质疑真正去做知识付费的老师未必是特别好的老师,好的老师是不愿意去做知识付费的。

此前,在新闻媒体中也看到引用北大国发院的教授汪丁丁曾说过,“一流的知识都是免费的,收费的都是三流的”。

先不说,一流知识是不是真的免费这种,但我认可其实在目前的互联网时代,确实可以做到“学习不用花钱”。

知识付费,是交智商税?

其实我觉得只要你会用检索工具,就足够自学近乎世界上近乎所有高深的知识。之前还听说,利用谷歌你可以研究造出原子弹,当然不知道传闻是否真实。但确实侧面体现了“很多知识免费”的观点。

但前面也提到了,我们这个时代,是信息爆炸的时代,通过知识付费,通过研究别人研究的成果,很多只是为了时间,为了便利。

确实你明明走路也可以到达终点,但你凭什么嘲笑那些打车的人?

就像得到薛兆丰经济专栏里面说的,多少人买过曼昆的宏微观经济学,确实从来没有认真的翻完过?

知识付费,是交智商税?

而我就是属于这样的人。薛老师的课程我听得津津有味,我也不在乎像知乎和新闻媒体上的论战那样说薛老师的学术水平究竟如何,我只知道他确实把很多道理讲得非常浅显易懂,而且形成了体系循序渐进。

对于我这样一个门外汉,我觉得很受用。

有启发,有思考,一年199的专栏,我觉得值。

知识付费,是交智商税?

知识付费的未来:系统化与低门槛化

在许多人的印象里,现在的知识付费约等于成功学的代名词,基本上是理财、投资、思维升级、创业…

但知识付费是一直在发展的,我觉得主要会有两个明显的方向:

系统化:在线教育、助力出版等。

前面也提到了知识付费和在线教育概念交叉较大,其实在线教育本也不是应该简单的将线下的东西搬到线上,因为线下的沉浸感终究是无法替代的。但是互联网的价值,以及说知识付费的优势,应该是变革内容和方式本身,形成比线下更有趣的知识内容和教授方式,同时辅之于更好的技术,才能让在线教育真正超越在线教育的效果。至于出版,过去出版一本书有多难赚钱大家也是知道的,而且往往要和出版社做较多的交涉。如今你可以先选择成为“网红”,在获取用户流量认可和改进之后,再进行出版,这样效果和价值都会大大提高。

低门槛化:人人都可以是导师。

之前在知乎搜东西,搜具体的关键字的时候都会看到“Live”里面的内容,包括读书、健身、旅游、摄影、写字等方面,甚至有非常“小”的题目都出现了,比如说“如何写一篇论文”、“如何申请mba”等,满足了更多需求。

在未来,知识付费成为了一种“技能分享平台”,人人都可以是导师。在未来,真的你不会因为不懂某样东西而烦恼,因为在网上都有着无数人教你做的教程。

知识付费,是交智商税?

不知为何,翻开知乎里面的讨论,不管是针对罗胖亦或是樊登,都有大量的负面的评价,说收智商税,说只是内容的搬运工糊弄人什么的。

就像我经常有看了觉得很好看的电影,上了豆瓣,发现很多人在说深度不够,这不好那不好,甚至有的是比较早的评论还是电影没上映之前的。

我不知道知乎大神为什么那么多,到处都是年入百万,人生赢家。

做键盘侠总是容易的,难得是几十年坚持如一日的学习。

对于知识付费,我反正是感激的…

我读研那会儿确实每天保持着阅读的习惯,三年下来kindle的日均阅读时间两小时么,总数突破了两万本(较多是微信一键推送的文章,比较短)。进入工作岗位之后,确实很久没有认真静下来去学习了。有时间也是更多去研究新的政策和法规,或者是业务上的比较实用的信息。

如今我手机里有各种知识付费的APP,得到、樊登读书会、混沌大学、喜马拉雅等,五颜六色。

我最开始经常用知识付费的内容是从“樊登读书会”开始的,在里面短时间在里面听了大量的书。不否认很多书是需要仔细品味的,有些书我听完是真的有去买一本的冲动。但对我而言,短短一小时之内的总结提炼出来的精华观点,有很多在听的时候就让我很震撼,因为我过去是切实有遇到过相关的问题的。现在用得到的听书部分比较多,种类会更多一些。

像《穷查理宝典》所说的“多元思维模型”,你需要了解很多其他的学科的知识去帮助你的判断。这是一件很高门槛的事情,感谢知识付费,让我用比较低的成本了解到了很多其他学科的知识,毕竟让我自己去读,我是绝对看都看不下去的。

我只是花了一点点的钱,学到了一些我认为有用的东西。

——————————

作者介绍:金融小百科,一枚正能量段子手,误入金融业的法科生。混迹过资管、投行和PE行业,熟悉金融行业求职规划。小朋友们也可以在微博或知乎搜索同名找到他,可以私信他提问哟~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