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鱼吃小鱼的竞争时代,我们如何锻造自己的企业优势?

作者 | 知知 |首发于老板手记 laobanshouji

大鱼吃小鱼的竞争时代,我们如何锻造自己的企业优势?

美国思科总裁钱伯斯说过一句话:新经济时代,不是大鱼吃小鱼,就是快鱼吃慢鱼。

大鱼吃小鱼的竞争时代,我们如何锻造自己的企业优势?

估值4个亿的小蓝单车,抱着跟摩拜和ofo抢占市场的心态,进入共享单车的市场,却在艰难挣扎了9个月之后,无奈地宣告了破产。

而摩拜和ofo却即将合并成一家市场规模更大的新企业。

面对同样的竞争,为什么有的企业成为过眼烟云,而有的企业却能生存下来,甚至上升为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呢?

这个关键就在于生存下来的企业能找到自己的企业优势,并且能够发挥自己的优势,将这种优势锻造为和其他企业竞争的核心竞争力。

1

怎么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为自己的企业挣得一席之地?很多企业都在思考这个问题,最后得出一个结论:“紧跟时代的步伐”。

市场上流行什么,我们的企业就去学习什么;其他企业什么做得好,我们就去借鉴什么。

移动互联网,新零售,人工智能,大数据,新常态,共享经济.......听到一些企业大佬在这些专业领域谈完他们的成功之道后,很多企业家就跟着心动了。他们不思考公司真正的核心优势,一心一意向“时代”取经,最后却在越来越多、越来越优秀的同质企业的衬托下黯然失色。

尽管所有的企业都希望自己能够适应时代的优势,成为第一批“享受螃蟹”的人,实际上,能够具备真正竞争优势的企业,却并不多见。

更多的就是像小蓝单车一样,冒冒失失的跟着“时代步伐”,追着“共享经济”学习,最终却被比它做的更好,更有优势的“大鱼”吃掉,或者被市场淘汰掉。

想要避免“大鱼吃小鱼,快鱼吃慢鱼”的命运,打造专属于自己的企业优势,我们首先要做的不是盲目的去追赶潮流,而是从基础做起,一点一滴打造自己的竞争优势。

2

事实上,在传统的线下企业也好,还是如今的互联网企业也罢,无论它们处在什么样的“时代环境”和“市场环境”之下,都离不开这3点竞争优势。

企业的人才

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认为“一个企业最大的资产是人”。作为一个极其成功的企业家,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也和他一样,认为“个公司要发展迅速得力于聘用好的人才,尤其是需要聪明的人才

这里的“人才”主要是指企业的核心领导队伍。一个企业的发展格局取决于企业核心团队的格局,甚至取决于团队决策者的格局。

就像乔布斯之于苹果,正是有了乔布斯和他手下团队的共同努力,才有了苹果公司如今独一无二的地位。如果说移动互联网界的团队是在跟随潮流的话,无疑,苹果公司的团队就是在创造“潮流”,也在创建自己独一无二的核心竞争力。

顾客的需求

早在19世纪的美国,营销界就已经提出了“顾客就是上帝”的观念。尽管现代的很多的企业,也经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但是很多的企业却经常走着走着就把自己的顾客忘在了一边。

共享单车忙着扩大版图,却总是对单车的整体质量和服务疏忽对待,顾客的安全得不到保障,资金也经常“有去无回”。

小米忙着向苹果学习,去掉3.5mm耳机接口,却忽视了中国顾客长久以来的使用习惯,给顾客造成了很不好的使用体验。

正如著名的管理学家德克鲁所言,企业经营的目的从来都只有一个,就是创造顾客。

而创造顾客最基本的就是满足顾客的一切需求。无论是显性需求,还是隐性需求,只有企业提前洞察到了顾客的需求,并且第一时间将做好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呈现在顾客面前,他们才能够真正对满足他们需求的企业买账。

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优秀企业普遍存在的共同点就是,他们的产品和服务是最优秀的。

我们寻找优秀的人才,打造优秀的团队,找出顾客的需求,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生产出优质的产品或者提供给别人优质的服务。

也只有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才能为我们长久挽留住客户,维持企业的竞争优势。

3

一流的企业,都离不开优秀的人才,忠诚的顾客群体还有一流的产品和服务。那么一流的企业又是如何打造自己的竞争优势,让自己在这3方面长盛不衰的呢?

一流企业善于“挖墙脚”

想要培养优秀的企业人才,一般有两个路径,一个是自己培养,一个就是从外部寻找高级人才。

这取决于企业决策者自己的选择。像华为这样的大企业,他的高管基本上来源于内部的

“委培生”,自己培养出来的人才,磨合起来更顺手,也更忠诚。

但是更多的企业,都是选择采用“挖墙脚”的方式,从外面聘请更加合适的人才,成为公司核心管理团队的一员。

雷军就曾经公开强调,他工作的一大半时间就是在寻找高级别人才。

除此之外,早在今年11月底,恒大就用1500万的年薪将方正证券的高管,著名的经济学家任泽平先生请到了恒大担任首席经济学家。

真正高端人才的获取,通常是采用“挖墙脚”的方式来实现的,是大型猎头公司和企业高管共同努力的结果。

一流企业善于把握顾客需求

客户需求总体来说,分为两类:一类是客户明确知道自己想要获得什么的需求。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调研来确定,然后生产相应的产品或提供相应的服务来满足它,这样的需求是显性需求,我们只要提供最能打动他们的产品和服务就行了。

另一类是客户自己都不明确自己需要什么的需求,企业要做的就是要洞察到这种需求,再“教育”客户,然后引导消费。

比如王老吉的“怕上火,就喝王老吉”的广告词。在王老吉之前,其他的品牌,向消费者传递的,更多的是凉茶的药用价值,而不是找到顾客“怕上火”的这个需求。王老吉却能另辟蹊径,找出顾客的需求,引导他们消费。这也是王老吉这么多年来,在凉茶界屹立不倒的秘诀。

建立产品的流程体系

一个优秀的产品从无到有,由许多因素共同决定的。这要求企业有良好的内部管理流程、包括研发周期、生产周期、以及市场营销渠道。

在中国的移动互联网界,只有华为是能真正能够实现自主研发产品的企业,这两年华为的产品销售量节节攀升,华为的手机越来越成为商务、白领们的新宠,这与它在IBM的帮助下,建立的一整套内部管理流程是分不开的。

有了这样完善的流程,华为的研发周期能够比同行业的其他企业短了整整三分之一。华为的整体竞争力,与他的产品周期短密不可分。

优秀的企业都是相似的,而失败的企业各有各有原因,要打造企业的真正优势,避免“大鱼吃小鱼”,我们在紧跟潮流之前,就一定要先做好基本的筑基工作,产品、顾客、人才,缺一不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