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金頭盔懸殊比分曝光 殲-20或將續寫傳奇

如果要評比近年來中國空軍最引人關注的十大事件,那麼從2011年開始舉辦一年一度的“金頭盔”比武競賽肯定能上榜了。這項比武競賽中,飛行員要使出渾身解數,駕駛各型戰鬥機進行空戰角逐。俗話說武無第二,只有奪得第一才能夠戴上“金頭盔”這個中國空軍戰鬥機部隊的最高榮譽象徵。

首屆金頭盔懸殊比分曝光 殲-20或將續寫傳奇

參加“金頭盔”角逐的殲-11雙機籠罩著金色陽光

正因為角逐激烈、實戰意味濃厚,所以“金頭盔”始終是軍迷熱議的話題。近日,軍報首次披露在2011年第一屆“金頭盔”競賽的一次對抗中,對抗的雙方居然打出了一個“42比0”的懸殊比分。這個比分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流傳很廣的一個案例,那就是美國空軍F-22服役後與F-15進行模擬對抗時,打出來的超過“100:1”的懸殊分差,儘管這個比分很可能含有宣傳報道的水分。

首屆金頭盔懸殊比分曝光 殲-20或將續寫傳奇

金頭盔,每一位戰鬥機飛行員都向往的最高榮譽

但是需要強調的是,2011年“金頭盔”比武中,對抗雙方使用的都是同一種型號的戰鬥機,也就是說,殲-10A只跟殲-10A打;殲-11也只跟殲-11打,絕不會跟殲-11B對陣。在雙方裝備技術水平完全相同、不存在“代差”的情況下,“42比0”這個比分究竟是怎麼打出來的呢?

首屆金頭盔懸殊比分曝光 殲-20或將續寫傳奇

“金頭盔”競賽已經引入了四機格鬥

首先要說明,這個“42比0”並不是說“擊落敵機42架”。當年首屆“金頭盔”對抗採用的是計分制。打個比方,在超視距空戰中率先首次“命中”對方,己方得4分;隨後己方也被對方導彈“命中”,則對手也得到3分;陷入格鬥空戰後再次“擊落”對方得2分,諸如此類。由於殲-11戰鬥機載油量大、留空時間長,而空戰往往幾分鐘就能結束;因此,雙方在同一次飛行中很可能多次交手,兩架戰機對抗也會出現諸如“18比11”之類的比分。但是可想而知,“42比0”依然意味著碾壓性的優勢,有一方完全被打得毫無還手之力。

首屆金頭盔懸殊比分曝光 殲-20或將續寫傳奇

其實現在看來,獲勝方採用的辦法沒什麼大不了的,那就是在空戰中實施電子干擾,讓對方戰鬥機的雷達“淹沒”在強烈的干擾信號中,無法感知目標的方位,從而落入被動挨打的境地。當時對抗結果出來後,失敗方飛行員、指揮員乃至地勤人員都很不服氣,覺得對手勝之不武。但是現代空戰從來不是紳士之間一對一的對決,絕不僅僅只是比拼飛機的機動性和飛行員的格鬥技巧。空戰中的電子對抗,是上世紀80年代至今發生的幾場局部現代化戰爭中必備的戰術之一,而且早已經上升到了戰略支援的高度。

首屆金頭盔懸殊比分曝光 殲-20或將續寫傳奇

GIF

比如說首次引入異型機對抗時,殲-10A某部隊利用自己在航電雷達方面的優勢打遠距離快攻,一邊施加電子干擾一邊發射中距彈,決不拖泥帶水進入格鬥空戰,從而讓殲-11某部鎩羽而歸。第二年重整旗鼓的殲-11則揚長避短,利用殲-10載油量和留空時間遠不如自己的特點,一開始就是不跟殲-10正面接觸,等到殲-10內油告急準備返航,再突然衝刺“追殺”對手從而獲勝。而取消部分戰機外掛和干擾吊艙限制後,殲-10A進氣道下方的自衛電子戰吊艙跟殲-11、殲-11B/BS的翼尖吊艙一樣成了標配,蘇-30MKK、殲-16、蘇-35等重型多用途戰機甚至能夠使用性能更強的專用干擾吊艙用於攻勢制空,極大地釋放了在對抗訓練中的戰鬥力。

首屆金頭盔懸殊比分曝光 殲-20或將續寫傳奇

2013年首次異型機對抗的報道

首屆金頭盔懸殊比分曝光 殲-20或將續寫傳奇

發射紅外干擾彈

在去年的報道中,殲-20首次與三代機展開對抗訓練,就取得了“10比0”的完勝戰績。需要指出的是,這個戰績只是有限依託隱身優勢“牛刀小試”,遠遠沒有發揮殲-20的全部戰鬥力。比如說,殲-20所採用的新一代機載有源相控陣雷達擁有一項潛在功能,即將各個發射單元的電磁能量輻射集中起來,以很窄的波束和針對性的頻率,對敵方戰機或其他電磁輻射源進行強電子干擾和壓制。如果距離合適,其射頻能量足以擊穿防禦薄弱的電子設備,擾亂敵方機載計算機的正常工作,壓制敵方通訊設施。這樣的“射頻武器”,無論在進攻還是防禦方面都是有效的輔助戰力。

首屆金頭盔懸殊比分曝光 殲-20或將續寫傳奇

可以想象,如果未來殲-20參與“金頭盔”的角逐,那麼對與之對抗的所有三代機部隊都將面臨極大的壓力。這種壓力我們在只能用殲7、殲8和蘇-27SK面對F-22的當年也成經歷過。如何讓殲-20充分發揮出作戰潛力,我們在戰略戰術、體系協同等方面還有很多探索要做,而“金頭盔”比武競賽就是最直觀、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