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統兵不過十萬,這個草包卻敢領五十萬兵馬,結果斷送大好河山

當年,劉邦與韓信閒談時曾向韓信詢問了過底下武將的領兵水平,當說到劉邦自己時,韓信曾坦言劉邦在他眼裡不過只有領十萬兵馬的才能,劉邦聽完十分不樂意,最終韓信也因為自己的傲慢丟了性命。話又說回來了,以劉邦的能力才區區統領十萬人,能夠統領數十萬兵馬的人,即使放到任何一個朝代都可謂能夠橫掃天下。人貴有自知之明,假如幾十萬人馬交給一個草包指揮會如何呢?答案只有一個,兵敗如山倒!

劉邦統兵不過十萬,這個草包卻敢領五十萬兵馬,結果斷送大好河山

這個統領幾十萬兵馬斷送河山的便是明朝開國功勳之一李文忠的兒子李景隆,要說這李家與老朱還有點血緣關係,李文忠除了開國功勳的身份以外還有一個身份便是朱元璋二姐的兒子。都說老子英雄兒好漢,李文忠何等的英雄?愣是在亂世的殘磚破瓦中幫助舅舅建立起一個王朝,按理說他的兒子也差不到哪去,可這個兒子就偏偏和老子差了十萬八千里,說其是個草包也不為過。

劉邦統兵不過十萬,這個草包卻敢領五十萬兵馬,結果斷送大好河山

李文忠死後,李景隆世襲了父親的爵位,成了第二代曹國公,因其喜好讀兵書,朱元璋也有意栽培他,曾多次派遣他去各地練兵。可這些終究比不上戰場上玩命的拼殺,無法考驗一個武將的能力。

到了建文帝時期,朝廷上下掀起了削藩的熱潮,考驗李景隆的時候也就到了。公元1399年,身處北平的朱棣造反,這時朝廷急需一個領兵將領出來平叛,當商議由誰平叛時,翰林院學士黃子澄推薦了李景隆,恰好建文帝本就與李景隆交好,自然一個願意將兵權交予他。不久後,李景隆就掛帥出征了,同時跟隨他的還有建文帝調撥的五十萬人馬。

劉邦統兵不過十萬,這個草包卻敢領五十萬兵馬,結果斷送大好河山

朱棣聽說朝廷派了五十萬大軍來圍剿他時,他嚇得寢食難安,又得知領兵將領是李景隆時,朱棣樂了,因為他早就看透了這個人,雖然熟讀兵書,卻是個活生生的現代版趙括。

李景隆大軍到達北平城外時,朱棣恰好出去救援永平城,城內只留下了長子朱高熾以及部分守軍,按理說李景隆的五十萬大軍很容易就能攻破北平城活捉朱高熾,可惜的是這個草包卻怎麼也攻不下,沒過多久就撤退了。

李景隆撤退後,沒有立刻想著重整兵馬再次攻城,而是休養生息準備第二年再戰,在統領五十萬大軍的情況下,這可是大忌,任何一個動兵法的人都不可能這麼幹,畢竟五十萬大軍一天所需要的糧草就是不小的數目,何況像這般持續消耗。

劉邦統兵不過十萬,這個草包卻敢領五十萬兵馬,結果斷送大好河山

到了第二年,還是朱棣先發制人,李景隆才被迫再次起兵,原因是朱棣攻打了大同,他要去救援。結果,朱棣都退兵了他的大軍還沒到達目的地。對於這種大規模的出兵,朝廷自然也非常在意,建文帝聽聞這場戰役打了這麼久還沒任何進展,他甚至還認為這些失利都是因為給予李景隆的權力不夠。

因為李景隆的漫不經心,給了朱棣修整兵馬的良機,逐漸朱棣實力越來越強,朝廷想剿滅他的機會也就更小了。這時建文帝才想著召回李景隆,待到李景隆回朝時,朝廷各大臣紛紛上書彈劾他的罪狀,就連曾經推薦他的黃子澄也認為自己看走了眼,上書請求誅殺李景隆,可這些奏書都被建文帝擱置了。

劉邦統兵不過十萬,這個草包卻敢領五十萬兵馬,結果斷送大好河山

公元1402年,朱棣率軍過了長江,朝廷上下又有人上書誅殺李景隆,認為之所以有今天的失敗,都是數年前李景隆的草包造成的,可建文帝還是保下了李景隆。不久後,事實就證明了建文帝是有多麼愚蠢,正是這位他多次在群臣的刀筆之下救的人,將他出賣!當朱棣大軍攻打金川門時,李景隆沒有感念皇帝陛下的恩德,反而為了自己能夠活命打開了城門。至此,皇城徹底淪陷。

劉邦統兵不過十萬,這個草包卻敢領五十萬兵馬,結果斷送大好河山

同一年,朱棣登基稱帝,那些不服朱棣的人被斬盡殺絕,獨獨李景隆因為自己的識時務受到了封賞,立於朱棣的朝堂之上,彷彿在向世人說明:“改朝換代與我何干?只要走對路子,高官厚祿照樣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