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融」乃大 反響熱烈——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馬鞍山再出發特別報導⑨

發展無窮期,融入無止境。

自2001年正式成為南京都市圈成員以來,馬鞍山和南京在資源互享、交通互聯、產業互補、人文互通、同城生活等諸多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這些都為馬鞍山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打下了深厚的基礎。

當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成為國家戰略,對於這座城市來說,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推動實現更高質量發展,自然就成了馬鞍山再度謀變的現實路徑。寧馬兩地也迎來了全新的發展圖景:緊密合作、抱團發展、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有“融”乃大 反響熱烈——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馬鞍山再出發特別報道⑨

“有‘融’乃大 佔得先機”、“有‘融’乃大 再啟新程”、

“有‘融’乃大 ‘兩情相悅’”、“有‘融’乃大 同心護‘綠’”、

“有‘融’乃大 同名同行”、“有‘融’乃大 同城生活”、

“有‘融’乃大 他山之石”……

從7月12日開始,馬鞍山日報社全媒體平臺推出了《有“融”乃大——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馬鞍山再出發》特別報道,該組報道從融入基礎、融入新進程、融入新措施以及市民對融入的期待等方面,充分展示馬鞍山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的新氣象、新進程、新作為,進一步提振了發展信心。

該組報道先後被人民網、新華網、澎湃問政、中安在線等中央和省級網絡媒體轉載,貴州、四川、湖南、廣西等地的地市新聞網站也紛紛轉載。廣大市民紛紛致電本報社,網友也在馬鞍山日報社旗下的新媒體平臺留言,他們或為馬鞍山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建言獻策,或對馬鞍山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充滿期待,報道引起強烈反響,好評如潮。

精心謀劃 全媒體報道引發社會熱烈反響

當“一體化”、“高質量”成為滬蘇浙皖決策者們的共同語境時,邁向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國家戰略讓我們這座城市怦然心動。

“把加速融入、全面融入、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作為當務之急和首要戰略。”在中共馬鞍山市委九屆七次全委會召開前夕,馬鞍山的決策者們考察調研的足跡已經遍佈南京、崑山、南通、滁州,思考謀劃馬鞍山“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推動實現高質量發展”的藍圖;廣大市民更是熱議融入南京都市圈能給生活帶來怎樣的改變。

融入的當下,我們將以怎樣的姿態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怎樣做到在發展規劃上互融、基礎設施上互聯、產業發展上互補、要素資源上互享、人文交流上互通,努力實現優勢互補、合作共贏?這是每個人都應該思考的問題,因為這座城市的發展與我們的未來息息相關。

作為主流媒體,馬鞍山日報社多年來一直在努力當好城市發展的推動者,通過一點一滴的報道,積極推動城市的健康發展,這是時代賦予媒體的職責。面對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的這一重大抉擇,馬鞍山日報社有責任為城市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在市委九屆七次全委會召開前,馬鞍山日報社精心謀劃實施了全媒體報道產品:《有“融”乃大——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馬鞍山再出發》系列報道。

有“融”乃大 反響熱烈——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馬鞍山再出發特別報道⑨

有“融”乃大 反響熱烈——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馬鞍山再出發特別報道⑨

█《馬鞍山日報》刊登《有“融”乃大》特別報道

有“融”乃大 反響熱烈——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馬鞍山再出發特別報道⑨

有“融”乃大 反響熱烈——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馬鞍山再出發特別報道⑨

█《皖江晚報》刊登《有“融”乃大》特別報道

為提高報道質量,報社派出骨幹記者,前往馬鞍山三縣三區和開發園區,採訪他們在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過程中所採取的措施,梳理他們在融入中的亮點。記者還先後前往南京市浦口區、高淳區、江寧區,採訪當地的發改、規劃、經信委等部門和相關企業,聆聽他們對融入的意願和建議。另外,記者還特地前往滁州市,深入園區和企業,挖掘他們在融入南京都市圈過程中的成功經驗和做法。記者還採訪了馬鞍山部分縣區園區、部門的負責人,市經濟學會、市委黨校、安工大的專家以及普通市民,讓他們暢談馬鞍山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的建議和想法。

從拿出初步策劃方案到7月12日第一期報道推出,歷時1個月。“希望兩市能夠加強商業深度融合,促進商旅互動,實現商業共同繁榮。”“融入發展,交通第一。希望實現城際軌道交通,公交跨城上班,兩城高速免費。”第一期報道推出後,就引起了廣大市民和網友的熱烈反響,他們非常期待融入能給這座城市和自己的生活帶來更大的變化。

市民心聲 期待深度融入帶來城市之變

“看了有‘融’乃大的系列報道後,我對馬鞍山融入南京更有信心了。”市民許佳說,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對馬鞍山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以及百姓生活都是一個利好,“搭上南京這趟高速發展的列車,一方面有助於馬鞍山人獲取更好的教育、醫療、信息等資源,提升獲得感和幸福感。另一方面,馬鞍山特有的資源、產業優勢,也勢必為南京都市圈的整體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市民劉軍說,作為馬鞍山市民,他十分期盼馬鞍山與南京共同繁榮、共同發展。劉軍認為,融入南京都市圈,首先要制定符合市情的中長期目標和規劃,制定實實在在的可行性方案。融入南京還要知己知彼,全面瞭解南京的遠景藍圖,主動爭取無縫對接,努力跟上南京的發展步伐。

“作為一名‘小馬人’,我十分關注和關心馬鞍山未來的發展。”市民尹貴龍希望,各級各部門要積極行動,共同做好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這篇大文章,讓廣大市民真真切切地在融入中有更多的獲得感,讓寧馬同城發展不僅有速度、更有溫度。

東苑社區書記方寶說,系列報道在剖析自我、借鑑之思、融合之舉方面都詳盡客觀,把提升理念、完善制度、解決問題、發展舉措通過事例一一列舉,讓人一目瞭然,“相信馬鞍山會更好更快地融入南京都市圈,實現高質量發展,造福馬鞍山人民。”沙塘路街道工作人員劉瓊表示,作為一名基層街道辦事處的工作人員,希望能進一步加強兩市在社區建設方面的合作,以提升服務水平,更好地服務轄區居民。

在馬鞍山日報社旗下的新媒體平臺上,眾多網友也紛紛留言。

有“融”乃大 反響熱烈——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馬鞍山再出發特別報道⑨

網友“@一飄而過”說:“馬鞍山與南京是搬不走的鄰居,寧馬同城深度融合,是大勢所趨。向南京看齊,主要還是要向南京的需求看齊,向東部發達地區的發展理念看齊,更要形成自己的發展特色和路徑,突出自己的優勢和亮點。徒弟向師傅學習,如果沒有突破,就永遠不會超越。要善於發掘和突出自己的優勢和亮點,這方面馬鞍山也有很多。”

網友“@誰是我”說:“我老家是滁州烏衣的,這幾年的確不錯。南譙新區那裡的碧桂園歐洲城絕大部分業主是南京人,而且公交線路直接與南京公交對接,值得馬鞍山學習。”

網友“@追逐夢想”說:“寧馬互融互洽,大戰略,大構想!都市交融,省省通衢,必將打造超大規模的南京都市圈,輻射周邊,震撼一方,值得期待!”

網友“@登高望遠”說:“寧馬同城是發展之需、民心所向,對接交通便利市民,對接醫保同城便利更是市民所盼。”

網友“@曉天”說:“寧馬同城是趨勢,希望還要有亮點,要立足自身優勢做好自己的產業,加強市區與和縣融合,打造沿江生態風景區。”

網友“@沙鵬”表示:“希望馬鞍山能發展得更好!為家鄉加油!”

融媒報道 全媒體報道引發社會熱烈反響

連日來,馬鞍山日報社旗下的馬鞍山日報、皖江晚報、皖江在線、馬鞍山發佈微信、馬鞍山日報微信、皖江晚報微信、小馬先鋒微信、馬鞍山發佈微博、皖江晚報微博等平臺連續發佈了系列報道,並特別製作了H5,不僅引起市民和網友的關注,還被中央和省內外媒體轉載。

有“融”乃大 反響熱烈——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馬鞍山再出發特別報道⑨

《有“融”乃大——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馬鞍山再出發》特別報道在皖江在線網站推出後,人民網、新華網、澎湃問政、中安在線等中央和省級網絡媒體分別予以推送,貴州、四川、湖南、廣西等地的地市新聞網站也紛紛轉載。

有“融”乃大 反響熱烈——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馬鞍山再出發特別報道⑨

馬鞍山發佈微信、馬鞍山日報微信、皖江晚報微信、小馬先鋒微信、馬鞍山發佈微博、皖江晚報微博等新媒體平臺的閱讀量也在逐步上升。

有“融”乃大 反響熱烈——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馬鞍山再出發特別報道⑨

截至昨日17時,各平臺累計閱讀量超過200萬,其中微信平臺逾10萬,微博平臺累計逾百萬,#寧馬同城#話題閱讀量80餘萬,網站訪問近3萬,“馬鞍山發佈”頭條號、“馬鞍山發佈”企鵝號等近5萬,8期H5總訪問量近2萬。

有“融”乃大 反響熱烈——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馬鞍山再出發特別報道⑨

全媒體、全方位、全融合……馬鞍山日報社積極推進融合轉型,著力打造全媒體陣容,推出融媒體精品。“有融乃大”全媒體報道只是一個開始,我們的精彩還將繼續……

(來源:皖江在線 記者 柴勝松 王永霞 黃瑩 劉小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