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融」乃大 同心護「綠」——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馬鞍山再出發特別報導④

有“融”乃大 同心護“綠”——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馬鞍山再出發特別報道④

君住長江頭,我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一江水。用這首詩來形容寧馬兩市山水相連的關係再貼切不過。

在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之下,寧馬兩城勠力同心,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為努力建設水清岸綠產業優的美麗長江經濟帶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兩城攜手撰寫的“生態美文”,還有與它們“血脈相通”的石臼湖。

有“融”乃大 同心護“綠”——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馬鞍山再出發特別報道④

連長江,跨皖蘇。石臼湖像一顆翡翠,鑲嵌在南京市溧水區、高淳區、當塗縣、博望區三區一縣交界處。32萬畝的水面,一半屬皖,一半歸蘇。

盛夏時節,站在湖堤上極目眺望,石臼湖浩浩湯湯,一眼望不到頭的湖面平坦開闊,沒有一根圍竿,偶有兩三隻白鷺掠過,“水影山光,相映一色”。

此情此景,讓人很難想象9個月前,這裡還是竹竿林立,圍網密織,猶如一條綿延不斷的“水上長城”。變化,源自三區一縣擰成一股繩,聯防共治守護一湖清水的決心。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滿眼新綠,一江清水,開展生態環境聯防聯治,已成寧馬兩城不變的決心與共識。

有“融”乃大 同心護“綠”——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馬鞍山再出發特別報道④

有“融”乃大 同心護“綠”——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馬鞍山再出發特別報道④

緊鄰長江的陳家圩,是一個自然岸坡。6月6日,站在陳家圩大堤上,極目遠眺,馬鞍山長江大橋如長虹臥波。目光收回,腳下長江岸線如綠色絲帶鋪展開來。一年不到,陳家圩碼頭髮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漫天飛舞的灰塵不見了,江風吹過,滿是田野的芬芳。大大小小的碼頭拆除了,曾經裸露的岸灘栽上了柳樹、灌木,生機盎然令人心曠神怡。

有“融”乃大 同心護“綠”——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馬鞍山再出發特別報道④

此情此景,歸功於雨山區打的一場漂亮的長江岸線修復戰。

2017年7月,根據馬鞍山市沿江港口碼頭綜合整治會議精神,雨山區開始啟動非法碼頭整治工作,制定了整治方案和實施細則,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親自掛帥,親臨一線指揮,強力推進這一工作。

“一開始也是困難重重。”回憶當初,雨山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唐傑介紹說,拆除非法碼頭工作剛啟動時,不是碼頭的負責人找不全,就是見了面對方不配合。為了克服困難,順利完成拆除工作,雨山區對24個碼頭實行包保制,區委區政府班子成員每個人包保一個,實行“一碼一策”,反覆做工作,才漸漸得到碼頭負責人的理解。24家非法碼頭和6家船舶製造企業被成功取締拆除,長江岸線又恢復了寧靜。

有“融”乃大 同心護“綠”——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馬鞍山再出發特別報道④

然而,拆除非法碼頭只是修復長江岸線的第一步,完成拆除後,雨山區緊接著又對陳家圩碼頭進行了全面復綠。2017年國慶期間,該區冒雨施工連續奮戰8晝夜,動用各類機械560餘臺次,出動1600餘人次,破除水泥硬化場地8萬多平方米,清除水面裸露鋼架底座24處,清除各類垃圾12萬餘噸,清運黃沙15萬餘噸,復土18萬餘平方米,在長江岸線種上了8300多棵柳樹,完成了碼頭迎水坡的平整復綠。

“下一步,我們還將進一步加強陳家圩長江岸線的綠化、美化、提綠補綠,進一步打造長江岸線的美好景色。”唐傑說道。

無獨有偶,在南京長江大勝關大橋上游的浦口區橋旺地區,以往從事砂石運輸、洗艙水轉載的4處非法碼頭沒了蹤影,取而代之的是一處佔地約1.5萬平方米的綠地,綠地上栽種的桃樹、杏樹和雪松等,令來人神清氣爽。

有“融”乃大 同心護“綠”——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馬鞍山再出發特別報道④

從2016年起,南京就啟動了非法碼頭清理取締工作,退還長江岸線資源的同時,開展復綠。今年2月,生態修復工作已基本完成,實施生態復綠面積95萬平方米,沿岸自然資源和岸線資源得到切實保護。

“修復沿江生態,全面落實主體功能區定位,優化產業佈局,積極打造沿江生態修復樣板區。”馬鞍山市政府副市長方文如是說道。在修復沿江生態方面,南京也將以溼地為特色,以生態岸線為載體,沿長江和主要通江河流建設串狀溼地保護區域,還綠長江岸線。

有“融”乃大 同心護“綠”——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馬鞍山再出發特別報道④

有“融”乃大 同心護“綠”——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馬鞍山再出發特別報道④

7月2日,馬鞍山市水利局傳來消息,長江馬鞍山河段二期整治工程施工準備工程已經開工。工程的主要任務是做好場地平整、道路暢通、通水通電等前期工作,為長江馬鞍山河段治理順利實施奠定基礎。

長江馬鞍山河段二期整治工程是國家172項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的子項目之一。在一期整治工程的基礎上,工程將對長江馬鞍山河段已建防護工程進行加固,對新崩岸險情進行治理,抑制小黃洲左汊分流比增加趨勢,維護河段河勢和岸坡穩定,保障地區防洪安全、岸線利用、供水安全及航道穩定。工程總工期36個月,估算投資10.19億元。

有“融”乃大 同心護“綠”——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馬鞍山再出發特別報道④

整治長江河段,僅僅是打造水清岸綠產業優美麗長江(馬鞍山)經濟帶的一個縮影。從“金山銀山”到“綠水青山”,從“近水”到“親水”,馬鞍山在重點修復沿江生態的基礎上,不斷強化水環境保護,對長溝水系河道實施清淤截汙、對永豐河和南湖雨水入湖處進行水質淨化、對清溪河進行環境綜合整治……與此同時加強對重點排汙單位的監管,強化對流域工業汙染源管理,確保工業汙染源實現達標排放,運用新技術、新管理、新模式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引導企業加快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實現綠色轉型。

“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是我們共同的責任。”南京市江寧區發改局副調研員餘花榮說,關於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江寧區也拿出了行動方案,不斷強化沿線風險排查管控,嚴格把好環境准入門檻,提升城鎮汙水垃圾處理能力,開展重點行業和農業汙染治理,積極促進產業的轉型升級。

有“融”乃大 同心護“綠”——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馬鞍山再出發特別報道④

就在今年上半年,南京市委、市政府相繼出臺了《南京市濱江生態環境保護要點》和《南京市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實施方案》兩份文件(以下簡稱《要點》和《方案》),大力推進和落實長江南京段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要點》針對性提出長江保護要點的重點任務與年度項目計劃,包括了諸如建設100公頃沿江溼地、推進濱江水環境整治、提升濱江城鄉環境等40項重點任務和55項年度重點工程項目;《方案》部署了包括保護和科學利用水資源、深化生態環保機制改革、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66項重點任務,保障南京市生態環境全面改善。

有“融”乃大 同心護“綠”——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馬鞍山再出發特別報道④

有“融”乃大 同心護“綠”——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馬鞍山再出發特別報道④

“捕魚者舟楫往來,如鳧者渚,日夕則歌聲四起,響徹湖濱,水影山光,相映一色。情景之妙,無過於此。”這是古人對 “石臼漁歌”的描繪,美不勝收,令人神往。

然而,自上世紀90年代起,沿湖村民圍網養殖亂象叢生。湖面上竹竿林立,圍網相連,猶如一條綿延不斷的“水上長城”, 使舟楫不可暢遊,水鳥無膽停憩。

“以前,受利益驅動,沿湖村民圍所盡圍。這裡竿連著竿,網連著網,形成了一片又一片壁壘森嚴的‘人工池塘’。放眼望去,就像一條綿延不絕的‘水上長城’矗立在湖面上。”從1984年退伍就一直在石臼湖管委會工作,和石臼湖打了半輩子交道的陶健感嘆。

有“融”乃大 同心護“綠”——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馬鞍山再出發特別報道④

長時間的圍網養殖,天然餌料已不能滿足魚類蟹類生長需求,漁民們不得不投放冰魚等人工餌料。這樣一來,餌料是夠了,石臼湖生態卻遭殃了。“圍網養殖屬於掠奪性養殖,不僅會造成湖區水草銳減,影響魚類洄游,候鳥遷徙,還使水質淨化能力大大減弱,水質嚴重下降。”陶健說道,曾經能達到飲用水標準的石臼湖水質,一直是博望的重要水源地。隨著水質慢慢惡化為三類,博望區飲水安全受到了威脅。為此,該區只得在長江支流運糧河新建取水口,切實保障全區廣大企業和群眾用水安全。石臼湖就此“淪為”博望的備用水源地。

生態保護刻不容緩,限期拆圍勢在必行。開展石臼湖自然保護區圍網拆除工作,集中拆除石臼湖水域圍網,進一步改善石臼湖生態環境,維護湖泊健康生態,已是三區一縣人心所向。

有“融”乃大 同心護“綠”——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馬鞍山再出發特別報道④

2017年,南京將拆除圍網列入“263”環境專項整治行動,要求溧水、高淳兩區兩年內全部拆除圍網。在聯管共治的機制下,三區一縣也達成拆除圍網、提高水質的一致意見。2017年11月,博望區打響了圍網拆除攻堅戰的“第一槍”,去年底,石臼湖上所有圍網被拆除。

20多年的“積弊”,一朝清理,石臼湖終見天日,許多村民驚奇地發現在一些區域,久違的候鳥又出現了,吸引了許多攝影愛好者前來抓拍。

有“融”乃大 同心護“綠”——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馬鞍山再出發特別報道④

有“融”乃大 同心護“綠”——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馬鞍山再出發特別報道④

告別 “水上長城”,石臼湖的生態保護仍然來不得半點懈怠。

為持續改善石臼湖水質,早日實現水質達標。2017年12月底,當塗縣、博望區和南京市溧水區相關部門齊聚高淳區,共同交流石臼湖水環境治理保護工作。會上,三區一縣都表示,2018年將繼續按照共治聯管工作部署,形成相互溝通協商、分工協作、共享聯動機制。

接著,今年3月29日,石臼湖共治聯管暨交接班工作會議又在高淳召開,南京市、馬鞍山市,溧水區、博望區、當塗縣相關部門參加。會上,討論了2018年度石臼湖共治聯管工作任務菜單,高淳區與2018年值班區博望區進行了公章交接。

有“融”乃大 同心護“綠”——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馬鞍山再出發特別報道④

“從1984年開始,三區一縣就成立了石臼湖聯合管理委員會,按照聯合執法和牽頭值班制度,對石臼湖依法實施管理。”高淳區農業局副局長張震說,去年是高淳區值班,今年輪到了博望區,今年兄弟區縣也將和博望區協同配合,強化監管,加強執法力度,推動石臼湖水質持續改善。

今年6月份,第一場聯合執法行動開始。來自三區一縣的農業主管部門,對溧水、高淳交界處的湖面進行了聯合巡查。巡查中,執法人員發現,部分漁民使用對湖區生態極易造成破壞的工具拖螺螄。執法人員當場制止了非法捕撈行為。“等汛期結束後,我們還將組織一次一次聯合執法檢查,切實打擊非法捕撈行為。”陶健介紹道。

有“融”乃大 同心護“綠”——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馬鞍山再出發特別報道④

一湖清水,情牽“三區一縣”。

不管是在南京還是馬鞍山,都把石臼湖作為下一步的 “重點保護對象”。在南京,2017年構建了市、區、街(鎮)、村(社區)四級“河長制”組織架構,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陳勇任石臼湖市級河長,併為“河長”確定了水環境改善目標,到2020年,實現包括石臼湖在內的重要水體水質穩中提升。在安徽,今年形成了省、市、縣區、鄉鎮、村五級“湖長制”,副省長親自任省級湖長。

此外,今年馬鞍山還制定了《石臼湖自然保護區總體規劃》。新規劃堅持以保護溼地生態環境和水禽資源為重點,嚴格保護核心區,最大限度地減少人為活動對溼地鳥類的干擾和生態環境的破壞,達到社會、經濟、環境協調發展,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存。

(來源:皖江在線 記者:黃瑩 王永霞 柴勝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