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融」乃大 建言獻策——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馬鞍山再出發特別報導⑧

實現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國家戰略讓馬鞍山這座城市怦然心動。這座城市的決策者提出:把加速融入、全面融入、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作為當務之急和首要戰略。

有“融”乃大 建言獻策——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馬鞍山再出發特別報道⑧

對於這座城市而言,應該怎樣融入南京、對接南京、服務南京?怎樣做才能實現優勢互補、合作共贏?本報記者採訪了馬鞍山部分縣區園區、部門的負責人,市經濟學會、市委黨校、安工大的專家以及普通市民,聽聽他們是怎麼說的。

有“融”乃大 建言獻策——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馬鞍山再出發特別報道⑧

馬鞍山市發改委副主任滕青:聚焦項目合作 聚力毗鄰突破

有“融”乃大 建言獻策——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馬鞍山再出發特別報道⑧

“馬鞍山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可以從發展戰略、協調機制、合作項目、毗鄰區域突破四個方面共同發力。”滕青說,在發展戰略上,要把馬鞍山的發展放到寧馬同城化、長三角一體化的大局中謀劃和定位,更好地契合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國家戰略。

滕青認為,要充分發揮馬鞍山對接服務南京協調委員會組織領導、統籌協調、督查落實作用,與南京市聯合成立寧馬合作工作領導小組,具體負責、調度推進寧馬合作工作,努力構建高效、有序、常態、全鏈條的對接工作格局。

有“融”乃大 建言獻策——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馬鞍山再出發特別報道⑧

滕青建議,在合作項目上,要圍繞交通、創新、環保、產業等合作專題,聚焦百姓所想所盼所需領域,明確寧馬合作階段性主攻方向和突破口。當前要聚焦寧揚寧馬城際鐵路、軌道交通1號線等11個2018年寧馬重點合作項目,確保合作項目快落地、快實施、快見效。在毗鄰區域合作上,馬鞍山要率先主動對接,和縣、博望等毗鄰地區圍繞規劃對接、交通先行、服務配套、產業跟進、生態聯動等方面,與南京市開展城市共建、產業共興、環境共治、民生共享、黨建共研“五共”行動,努力打造寧馬融合發展的樣板區。

馬鞍山市商務局副局長李田珍:做好商業規劃對接 主動接受南京輻射

有“融”乃大 建言獻策——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馬鞍山再出發特別報道⑧

“融入南京都市圈,商務融合也是其中重要一環。”李田珍認為,馬鞍山要從三個方面加強寧馬商務經濟對接。首先要建立領導互訪、溝通協調、合作研究這三個機制。兩市商務局領導班子最好定期、不定期開展互訪;成立“寧馬商務經濟融合發展研究組”,促進兩市商務經濟在融合中實現優勢互補,互利共贏。要做好商業規劃對接和流通市場對接,商業網點積極對接南京都市圈,打造輻射長三角地區的都市型休閒消費中心、區域性商貿物流中心。要主動接受南京商流輻射,吸引南京商貿企業到馬鞍山開設連鎖超市、專賣店等,鼓勵以參股、併購、租賃等方式推動商貿企業重組。

有“融”乃大 建言獻策——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馬鞍山再出發特別報道⑧

“此外,馬鞍山還要和南京在物流產業、‘走出去’、口岸三個領域開展合作。”李田珍說,物流產業方面,要以蘇皖物流標準化聯盟為平臺,形成蘇皖城市間物流標準化協同發展的局面。“走出去”方面,要鼓勵本市企業加強與南京外經大企業合作,以“搭船出海”、聯合競標等方式開展對外經濟合作,提升拓展國際市場的能力。口岸方面,要引進南京實力較強的貨代、船代企業入駐,實現外貿內支線資源、港航信息資源共享。

市經濟學會會長洪紹明:確定角色定位 明確發展目標

有“融”乃大 建言獻策——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馬鞍山再出發特別報道⑧

洪紹明認為,“同城效應”下,馬鞍山要積極主動走差異化的發展道路,在深度融入中錯位發展,借勢而為,實質就是要在其中確立馬鞍山的角色定位和發展目標。

“馬鞍山是長江經濟帶上重要的節點城市,也是安徽省推進東向發展和長三角城市向內地延伸的重要門戶,擁有獨特的區位和資源優勢。”洪紹明認為,要從政府引導、媒體推動、公共服務成果共享等方面構建“都市圈意識”,形成一體化發展思路。要建立長效機制,融入南京都市圈是一項艱鉅的長期工作,需要建立行之有效的政策執行和長效機制,採取具體的舉措去推進工作。

有“融”乃大 建言獻策——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馬鞍山再出發特別報道⑧

洪紹明說,在融入過程中,要釐清政府與市場的權責界限,構建政府與市場共同參與、和諧互動、良性循環的協調機制。此外,馬鞍山要將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逐步轉向信息資源的互聯互通。

市委黨校副教授沈潔:立足現有交通通道 建立經濟合作區

有“融”乃大 建言獻策——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馬鞍山再出發特別報道⑧

“當前,南京正處在快速提升首位度的大發展時期,只要我們堅定發展方向、找準發展方位、調動發展資源,就能夠形成大開放、大合作、大發展的新格局。”沈潔認為,對接南京,首先要重點針對馬鞍山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綜合交通、產業分工、人口吸納、開放開發、生態協調等方面進行專題研究,並在此基礎上提出對接南京、融入長三角的總體規劃與具體實施方案,爭取在岸線開發、港口建設、道路交通、生態共建等方面,與南京乃至長三角地區做到項目對接、進度銜接,引領馬鞍山借長三角這一支點實現快速發展。

有“融”乃大 建言獻策——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馬鞍山再出發特別報道⑧

沈潔建議,要立足現有綜合交通通道,打造重要節點區域,在交通相聯的區域建立經濟合作區,積極爭取產業協作配套,分享長江經濟帶的溢出效應,打造區域產業升級的引擎。此外,要在土地、資金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鼓勵有條件的區域和項目率先融入、優先發展,進而在全市形成統一的發力方向。

安徽工業大學經濟學教授方大春:“深耕”南京才能深度融入

有“融”乃大 建言獻策——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馬鞍山再出發特別報道⑧

“只有‘深耕’南京,才能深度融入。”方大春認為,產業一體化是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的載體,實現產業一體化發展,要協調發展形成共贏局面。產業配套、設立產業基地、企業併購是區域產業一體化重要路徑。

“要組織團隊全面梳理南京市及各區產業,掌握產業發展戰略、不同產業特徵、產業空間分佈等,再對重點企業進行全面梳理,掌握企業未來投資重點、企業領導層特性與企業文化。”方大春說,在此基礎上,結合馬鞍山各縣區產業特徵,建立與南京市區定向對接模式,避免馬鞍山市縣區之間相互競爭。

有“融”乃大 建言獻策——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馬鞍山再出發特別報道⑧

“深度融入還需借腦發力。”方大春說,可以藉助南京市著名學者對江蘇省和南京市決策影響力、學術影響力,尋找馬鞍山市融入南京都市圈制度壁壘的破解點,成立馬鞍山市融入南京都市圈工作委員會,聘請南京市發改委、經信委、工商聯等部門領導,以及南京市著名企業家擔任委員,對馬鞍山融入南京都市圈所遇到的問題進行問診把脈,給出建議。

江北烏江新區副主任楊永前:注重與南京的規劃對接

有“融”乃大 建言獻策——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馬鞍山再出發特別報道⑧

今年3月31日,和縣在烏江鎮掛牌成立了江北烏江新區發展建設指揮部。“指揮部成立以後,我們就新區的城市規劃、交通規劃、產業規劃等多次赴南京浦口區、江北新區對接交流。通過交流,雙方一致認為,無論是南京江北的規劃,還是馬鞍山和縣的規劃,雙方都需要統籌兼顧到對方規劃的定位、標準、線性和節點。”楊永前說,特別是一些基礎設施規劃和交通規劃,如果雙方能夠共享一套科學合理、明確可行的規劃,不僅能奠定寧馬合作的基礎,更可以加快合作的步伐,從而降低雙方成本,提升合作成效。

有“融”乃大 建言獻策——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馬鞍山再出發特別報道⑧

楊永前建議,要充分發揮南京市與馬鞍山市已建立的機制平臺,選擇基礎條件相當成熟的合作區域,雙方共同參與,委託同一家規劃設計單位,在雙方原規劃的基礎上,統一規劃設計協作發展規劃,經雙方論證後,分別由各自上級政府批准後實施。在此基礎上,規劃中的基礎設施項目由雙方各自立項報批並同步實施,“這樣既可以解決規劃不對稱的問題,也可以解決行政區劃帶來的項目審批問題,真正實現全面融入、加快融入、深度融入。”

馬鞍山軟件園管委會黨工委副書記、副主任袁德琴:錯位+聯動 謀更深層次融合發展

有“融”乃大 建言獻策——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馬鞍山再出發特別報道⑧

袁德琴認為,馬鞍山首先要找到自己的定位,做好規劃,然後奮力前行。在精準定位和統籌規劃中,要視野開闊,放眼全國,等高對接長三角,在體制上大膽創新。同時,堅持錯位發展+聯動發展,謀更深層次上的融合發展,取得更好的協同發展,實現共贏。

有“融”乃大 建言獻策——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馬鞍山再出發特別報道⑧

對於馬鞍山軟件園融入南京來說,袁德琴表示,將發揮軟件園區位、交通、成本等優勢,做好高新產業承接轉移,努力將軟件園打造成南京高新產業集中承載地。同時,意識到自身不足,如園區企業融資平臺少融資難、中高端人才嚴重缺乏等等。針對問題進行頂層設計,在體制上擴大開放,制定更利於高新企業及軟件企業發展的招商、扶持政策。堅持“招商+招智”並行模式,創新人才培訓模式產學研新模式,與南京更多高校、龍頭企業合作,分梯次培養人才,推動人才交流、互通。

市人民醫院業務副院長陶紅軍:成立都市圈醫聯體 建立雙向轉診機制

有“融”乃大 建言獻策——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馬鞍山再出發特別報道⑧

“目前,我們正在與東南大學附屬醫院共同推動南京都市圈醫聯體的建設。”陶紅軍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機遇,醫聯體一旦成立,市人民醫院作為成員單位,在醫療、護理、教學、科研、醫院管理等方面都會與南京開展合作。

“例如,兩個城市之間可以建立危急重病人救治綠色通道,和雙向轉診上下聯動機制,為危重患者和病情複雜的病人,提供更好的醫療資源和救治流程。”陶紅軍說,這種模式下,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主要提供急、危重症和疑難雜症的診療服務,人民醫院等醫聯體內基層醫療機構除了提供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的診斷、治療、預防等基本醫療服務外,在南京醫聯體總院救治的上轉危急重症患者在病情平穩時可下轉到人民醫院進一步治療,形成良性互動。

有“融”乃大 建言獻策——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馬鞍山再出發特別報道⑧

陶紅軍認為,和南京合作,主要解決的是技術幫扶、人才培養和學科建設這三個方面的問題,“市人民醫院與南京醫院的對接,可能不會選擇一家醫院,而會選擇多家醫院,尤其選擇在某個學科具有明顯優勢的醫院。”

馬鞍山市採秣小學教育集團校長莊慶松:順勢而上 主動融入 實現“雙贏”

有“融”乃大 建言獻策——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馬鞍山再出發特別報道⑧

莊慶松認為,在教育方面,馬鞍山應該與南京建立廣泛的學習交流聯繫,並使之制度化。莊慶松建議,馬鞍山要爭取在南師大和一些名校建立培訓基地,為教師的提高研修與校長掛職學習提供就近的高水準的教育資源;成立“寧馬學校聯盟”或締結一批友好學校,實現持續深度學習;要選擇一批優秀的市級骨幹教師加入南京市名師工作室,參與培訓與提升,促進馬鞍山名教師、名班主任的培養;積極觀摩或參加南京市教育科研活動,參與課堂教學研討、班主任工作交流,瞭解南京市教科研的前沿信息,同時還要定期或不定期舉辦教育教學高峰論壇,促進教育理念的更新、教育實踐經驗的交流以及課改成果的分享。

有“融”乃大 建言獻策——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馬鞍山再出發特別報道⑧

“當然,‘合作’‘交流’必須是雙贏,各有所取、各有所需才能長久。”莊慶松說,馬鞍山是我省教育先進地區,有著自身的辦學特色和課改經驗,要對此認真總結,講好馬鞍山的教育故事,爭取合作交流是互為啟發、互為借鑑,使合作成為雙方的需要。

市城管執法局辦公室工作人員尹貴龍:樹立“一盤棋”思想 走好融合發展之路

有“融”乃大 建言獻策——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馬鞍山再出發特別報道⑧

“首先要有‘借船出海’的大智慧。”尹貴龍說,馬鞍山在產業承接、科技成果轉化、農產品供應、生態建設、大氣汙染聯防聯控方面,都將面臨著難得機遇,必須要有借梯上樓、借船出海的大智慧,主動融入南京都市圈,搭上高質量發展這趟城際“高鐵”。

有“融”乃大 建言獻策——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馬鞍山再出發特別報道⑧

“要有‘借勢發展’的大視野”。尹貴龍認為,馬鞍山同樣擁有著自身的優勢,要充分發揮緊靠南京這個最大優勢,主動搞好功能、產業、城鎮、要素、交通、環境等方方面面的對接。例如,兩市可結合長江經濟帶發展實際,在推動長江經濟帶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方面,開展深層次合作,打造“共享共治”樣板。 尹貴龍說,融入南京都市圈就如同一臺“大戲”,需要馬鞍山扮演什麼角色,我們就要演好什麼角色、演的像什麼角色。要樹立“一盤棋”思想,積極融入,發揮自身優勢,突出產業特色,堅持錯位發展、個性化發展,形成同城效應,避免同質化競爭,在融入發展中獲得更多“紅利”。

悅語湖景酒店總經理田玲玲:出臺更好政策 讓“後花園”變投資熱土

有“融”乃大 建言獻策——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馬鞍山再出發特別報道⑧

“在商言商,我們希望馬鞍山能出臺更多好政策,政府搭臺,企業唱戲,多舉辦各行各業的推介會、交流會,讓馬鞍山不僅成為南京人的‘後花園’,也成為南京人投資的熱土。”田玲玲表示,馬鞍山和南京之間的融合,更多的是民間的,如生活、工作、志願、投資等方面,因此應該出臺更好的對寧招商政策。

有“融”乃大 建言獻策——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馬鞍山再出發特別報道⑧

“採石磯、濮塘環境都很棒,農家菜新鮮、綠色還美味,可在配合鄉村遊的特色民宿方面還有待提升。這也是我下一步投資的重點方向。”田玲玲建議,要開發出適合家庭、商務、聚會等不同人群的不同“澡文化”會所,滿足更多人的個性消費需求。

安民街道萬達社區退休老人李濤:加強文旅合作 共享同城待遇

有“融”乃大 建言獻策——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馬鞍山再出發特別報道⑧

“喜歡去南京玩,雨花臺、紫霞山、中山陵等等,離家近,一日可來回,特別適合我們老年人。”李濤說,馬鞍山和南京應該在文旅方面加大合作,例如兩地市民享受同城旅遊待遇,讓馬鞍山的市民卡在南京旅遊、坐車也可以享受更多的優惠。

有“融”乃大 建言獻策——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馬鞍山再出發特別報道⑧

幾年前,李濤在南京買了一罐雨花茶,從此愛上了雨花茶。“希望兩地的特產尤其是不是很出名的小眾化特產在各自的超市都可以買到。” 李濤說。

(來源:皖江在線 記者 柴勝松 王永霞 黃瑩 劉小慶 通訊員 周青青 吳濤 張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