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個信號是糖尿病足早期徵兆,簡單實用的護理法,幫你趕走爛腳丫

有一句廣為流傳的話,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糖尿病併發症。一旦得了糖尿病,糖尿病併發症就會接踵而來,而糖尿病足便是其中一種,糖尿病足是一種嚴重下肢潰瘍疾病。

很多人對於糖尿病足並不瞭解,因此,只有當糖尿病足發展到一定程度時,才會發現。這也就加大了治療的難度。同時也增加了患者截肢的風險,為了避免再出現這類的事件,湘潭糖尿病醫師帶你具體的瞭解一下,我們如何自我檢查,是否患了糖尿病足。

早期的糖尿病足,患者會有哪些症狀?

5個信號是糖尿病足早期徵兆,簡單實用的護理法,幫你趕走爛腳丫

1.由於神經病變,導致患肢皮膚幹而無汗。

2.角化變脆,肢端刺痛,感覺遲頓或消失。

3.因肢端營養不良,肌肉萎縮,使得肌肉失去張力,導致腳趾關節變曲,形成弓形足、雞爪趾等畸形。

4.腳沒有溫度,腳部皮膚髮涼。休息時,腳部會有疼痛感。

5.糖尿病足早期的血管病變既有大血管病變,也存在小血管病變,以及微血管病變。因此會出現下肢皮膚營養不良,呈現蠟狀,皮膚乾燥缺乏彈性,毫毛脫離,皮膚溫度下降,有色素沉著。

5個信號是糖尿病足早期徵兆,簡單實用的護理法,幫你趕走爛腳丫

如何預防糖尿病足?

1.要控制好血糖,血壓、血脂。

2.糖尿病患者足部護理要因人制宜,嚴格預防腳部損傷和感染。

3.要每天檢查足,要檢查足底有無水皰、皮膚鬆弛、疼痛等損傷。

為了預防糖尿病足,應該選什麼樣的鞋?

1. 有條件的話,最好能穿著專門為糖尿病患者設計的"糖尿病治療鞋",其內襯柔軟平滑,鞋頭空間大,鞋底襯墊可以分散壓力,能避免局部皮膚組織承受巨大壓力,防止潰瘍的發生。

2. 穿著寬鬆的鞋。鞋頭要寬一點深一點,不要太緊了,深一點不容易扭傷腳踝,就像我們常說的船鞋。

糖尿病足患者如何控制飲食?

主食:

根據自己的勞動強度或活動強度制定全天的量。

職業男性一天以350-450克糧穀類食物為妥。

女性為300-400克。

重體力勞動者,一天的主食量可酌情增加,反之應適當減少。

休息或臥床者,男性的主食量為250-300克,女性為200-250克。

上述各類患者中,肥胖者進食量限制應嚴格一些,而瘦弱者則可適當放寬。

如何判斷患者是偏胖還是偏瘦?

計算公式:女性:身高(釐米)-105男性(身高<165釐米):身高(釐米)-105男性(身高>165釐米):身高(釐米)-110如果您的體重在理想體重的在10%以內,為正常。

超過20%為肥胖。

低於20%為消瘦。

食物搭配 1、蔬菜類:量及種類無特殊限制. 2、肉食類:避免高脂食物,可選擇少量瘦豬肉,牛肉,雞,魚等. 3、豆,奶製品及蛋類:此類食物富含蛋白質.與肉類一樣,每頓適量便可.如早餐可食300毫升奶或豆漿,或一個雞蛋(有高脂血症者應少食蛋黃),外加50克或100克主食.


4、水果:血糖控制良好者,每天可進食少量的水果,但應避免吃含糖量高的如橘,柑,葡萄,荔枝等,並適當減少飯量。血糖未得到滿意控制者,最好不吃.

醫生指出,預防糖尿病足的關鍵在於控制血糖,併合理使用胰島素,血糖應控制在11.1mmol/L以下或儘可能接近正常。如血糖控制不佳,則不利於潰瘍的癒合和感染的控制。所以,糖尿病人在用藥治療的同時,也要把控好飲食,常吃有利於控制血糖的食物,比如以下3種:

1.絲瓜

在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查到相關資料顯示,泡茶加絲瓜片可助控制血糖,絲瓜兩百克,茶葉適量,將絲瓜切片煮熟再加茶葉沖泡,每日一次。另外還可以芹菜汁200毫升,早晚各服一次。長期堅持會有效果。

2.糖尿靈

糖尿靈是一種野生植物,長在喜馬拉雅山的高寒地帶。這種植物學名綠蘿花,因為能治療糖尿病,所以,當地人將其俗稱為"糖尿靈"。雖然綠蘿花在雲貴川等地均有分佈,但論藥效,還屬西藏地區的最強。綠蘿花是一味藥食兩用的藥材,因為藥用價值很高,因此也被記載在了《西藏特有珍貴植物文獻》中。

5個信號是糖尿病足早期徵兆,簡單實用的護理法,幫你趕走爛腳丫

研究人員曾用小白鼠做了活體實驗,研究發現,綠蘿花含有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而這種抑制劑,正是目前市場上1/3的糖尿病用藥的主要成分,所以,用綠蘿花泡水喝,能治療糖尿病。中醫講,綠蘿花性微寒,歸肝經、膽經,能行氣活血、抗菌消炎,可治療因上火炎症引起的咽喉腫痛,同時,也能治療因肝火過旺導致的脾氣暴躁、容易動怒。綠蘿花是植物抗菌素,能殺滅外來的細菌和病毒,從而治療血管炎。因其歸肝經、膽經,所以能保肝護膽。引起能行氣活血,所以,能擴張血管,清除血液淤堵,平穩血壓,降低血糖,對於"三高",能實現"三降",即降血壓、降血脂、降血糖。

5個信號是糖尿病足早期徵兆,簡單實用的護理法,幫你趕走爛腳丫

用法:取八九朵綠蘿花,開水沖泡,代茶飲。

3.大豆

大豆含有大豆蛋白、纖維素與多糖,對胰腺有良好的作用,能促進胰島素 的分泌,從而使血糖下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