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義務教育監測報告打了誰的臉?輔導班爲什麼是剛需?

教育部首次發佈基礎教育質量評估報告,回答了很多有關中小學教育的疑問。

教育部義務教育監測報告打了誰的臉?輔導班為什麼是剛需?

2018年7月24日,教育部官網發佈《中國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報告》。這份報告基於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抽樣的57萬小學四年級、初中二年級(以下稱作八年級)學生在2015—2017年間參與的問卷調查。

報告中列出的指標很多,但核心指標是課業負擔。

三成以上學生感到“學習壓力很大”。其中數學是最大的難點,讓30.7%的四年級學生焦慮,在八年級這邊,比例高達49.4%。

這些數據至少說明,中國基礎教育難度大!而由此產生的壓力向教育的各個側面傳導。

教育部義務教育監測報告打了誰的臉?輔導班為什麼是剛需?

輔導班成為剛需。四年級學生參加數學輔導班的比例為43.8%,八年級學生是23.4%。

學生近視率極高。四年級、八年級學生視力不良率分別為36.5%、65.3%,這裡隱含著鍛鍊不足的問題。

教學資源利用率低。在大多數學校教學設備配置充足的前提下,37.2%的四年級學生和50.5%的八年級學生沒去過圖書館;39.1%的四年級科學教師、39.7%的八年級物理教師、59.4%的八年級生物教師表示從不或很少使用實驗室設備。

可以想象,中小學生每天的時間和精力,大部分都耗費在書本中指令性學習內容上了。

這樣的基礎教育與高考一樣,效率太低!

教育部義務教育監測報告打了誰的臉?輔導班為什麼是剛需?

2017年2月《中國教育報》報導了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教授對中國教育的評價。

楊老提到“在中國不是念得最好的小孩,到美國中學、大學去唸書,都會變成佼佼者”,由此得出結論是“中國的教育是成功的”。

從上述觀點的論述可以感到,常年在海外研究、生活的楊老,沒能看到中國基礎教育缺失的東西——對學生興趣的引導和培養。

問題的核心其實楊老也提到了——“確實壓力很大”,什麼壓力?無外乎是考試、升學。

教育部義務教育監測報告打了誰的臉?輔導班為什麼是剛需?

而換了環境、擺脫壓力的中國學生,卻能成為美國學校中的佼佼者,恰恰說明中國教育功利化對學生潛力的壓制。

從最近教育主管部門打擊課外輔導班、禁止幼兒園辦學前班的舉措可以推測,基礎教育改革很可能繼續“減負”,也包含了降低課業負擔和課程難度的可能性,以便回到正常的學習進度,迴歸合理的學習壓力。

當然,基礎教育改革的終極目標,還是輔助高考及高等教育改革,減少功利性對教育、個人成長的干擾。

教育部義務教育監測報告打了誰的臉?輔導班為什麼是剛需?

英國格拉斯哥大學MBA,國際教育知名專家;十幾年來一直從事中英教育交流、文化傳播工作,著有《留學的邏輯》《到英國去》《歐洲情調之旅》等;資深自媒體人,獲評騰訊教育“2017年度最具價值自媒體”、一點號“2017年度耕耘獎”、搜狐“2016年度留學類自媒體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