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中至尊——梅瓶

瓶中至尊——梅瓶

梅瓶是傳統名瓷,是一種小口、短頸、豐肩 、瘦底、圈足的瓶式,以口小隻能插梅枝而得名。因瓶體修長,宋時稱為“經瓶”,作盛酒用器,造型挺秀、俏麗,明朝以後被稱為梅瓶。

瓷中行話“臥器不如坐器,坐器不如立器”,

而立器中又以梅瓶為至尊。

原因何在?除了器形優美之外,更重要的是其作用。

瓶中至尊——梅瓶

在歷史上,梅瓶各大窯系都有,但以景德鎮青花梅瓶最為精湛。其造型的優美程度可以說天下第一,所以梅瓶的造型可以算是中國瓷器的第一造型。梅瓶”這種器形得名比較晚,它在歷史上還有一個名字,叫“經瓶”。這跟宋代皇家的講筵制度有關。當時“講經”也叫“講筵”。講完之後,皇帝要招待大家吃喝,當時的酒,就是裝在這樣的瓶子裡,所以它又叫”經瓶“。

瓶中至尊——梅瓶

梅瓶出現於唐代,盛行在宋代。在宋朝,民間生產了很多梅瓶,一般在大小酒鋪裡都能見到。宋代的梅瓶,器體一般高且偏瘦,肩部向下斜,足部長而接近於直線,底部比較小,器體的最小直徑在肩部之上至口下部,處理手法多樣,常有稜角分明的轉折。

瓶中至尊——梅瓶

南宋趙德麟在《侯鯖錄》一書中,提到梅瓶即經瓶,是一種

儲酒的容器,後來在大量出土的遼、宋、金、元等墓室壁畫中得到了證實。古代,官宦和文人雅士大多嗜酒如命,愛屋及烏,對酒的痴迷自然波及裝酒的瓶,梅瓶成諸瓶至尊也順理成章了。

瓶中至尊——梅瓶

到了元代,梅瓶作為盛水插花和裝酒的功能尤為明顯,為擺放沉穩起見,逐漸加大了足部的寬度。到了明宣德

,梅瓶的底部更顯得寬大壯實,大大加強了擱置的平穩性,故酒置之類的插入架也隨之不再施用。

如果說宋代的梅瓶造型挺秀、俏麗,富於女性的特徵的話,那麼明代的梅瓶則是雄健、敦厚,富於男性的特徵。

瓶中至尊——梅瓶

明代是梅瓶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表現在梅瓶的形制上至此已完全程式化,可以說是

梅瓶形制演進史的終結時期;而見之於用途,作為的傳統貯酒器具明代的梅瓶已演變為“酒瓶”、“瓶”併成為衡定酒之多少的標準量器,同時又被明之文人雅士當作堂廈插擺大枝花卉的器具而有了新的用途;就器類性質看,斯時的梅瓶在傳統的實用器外,又多了擺設觀賞一面。

瓶中至尊——梅瓶

到了清朝,梅瓶幾乎只作為陳設器了,瓶形也趨於多樣化,還別心裁地在其肩上加環加輔首等等,口也出現五花八門的型制,有蒜頭的,撇口的,敞口的等等,尤其亁隆時花樣更多,少了唐宋時崇尚的簡樸美。

瓶中至尊——梅瓶

梅瓶自誕生以來就和達官貴人,文人雅士的生活緊密結合在一起,並深受他們的喜愛,在瓶類中有著其他瓶器所無法替代的地位。我們知道,古陶瓷界受人追捧的國寶級文物元代藍釉白龍紋梅瓶,現分別藏於揚州市博物館、法國吉美博物館和北京頤和園,十幾年前,早在元青花鬼谷下山圖罐尚未創天價前,此梅瓶已被業內人士估價八億元,這只是估價,真正的國寶是無價的!

瓶中至尊——梅瓶

從梅瓶的誕生、發展到演變的歷史蘊含著豐富的人文內涵,細數所有的瓶罐演變史,

沒有一件可以和梅瓶相匹敵的,

也從另一側面證實,梅瓶的至尊地位無可替代!

瓶中至尊——梅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