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识美”之人

做一个“识美”之人

中国陶瓷艺术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中国陶瓷艺术以其独特的东方魅力享誉海内外,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我们知道,陶瓷是具赏用结合的器型,也是最贴近人类生活本质的物质和精神象征。尤其是出于自然般、如诗化的造型、装饰图画生发出的艺术魅力,让人感到合乎心象的意境美

陶瓷线性美

陶瓷的造型,由于是旋削而成,其造型的外轮廓线一般都是富有韵味的自由曲线,极少用纯粹的直线造型。陶瓷造型的轮廓线,讲究均匀对称、委婉曲折,刚柔相间、变化丰富,追求造型的自然、饱满的意趣。

做一个“识美”之人

从原始社会的彩陶,到明清时期的彩瓷,可以感到古往今来许多形式优美韵味十足线性饱满的经典陶瓷造型。其依靠自身展露的线形、体态,给人以线性美感。

做一个“识美”之人

陶瓷艺术的诞生、发展,恰似一个生命姿态的流转,由里而外,继而由外及里,自然回复,包含着起而复始的线性美指向。

做一个“识美”之人

做一个“识美”之人

做一个“识美”之人

做一个“识美”之人

做一个“识美”之人

以祖传窑为例,祖传窑瓷器线条端庄雍容、天然浑成等视觉感受,以其流畅的线韵、充沛的线势与高雅的线体而备受收藏者的喜爱。

陶瓷形体美

陶瓷之美具有着广泛的含义。从器物功能上说,它应该从属人体工程学;从材料上说,它应符合材料成型、复制、烧成的特性;从造型上说,它应遵从力学原理及泥性。归根结底,应该是一个和谐统一体,进而达到各得其所、恰如其分、相得益彰的审美要求。

做一个“识美”之人

做一个“识美”之人

陶瓷造型,无论单纯还是复杂,在形式处理上,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整体与局部之间,应取舍得当,使整体统一合理,符合内在和外在的视觉和心理的互相照应。使单纯造型不致乏味、复杂造型不致繁缛。

做一个“识美”之人

有些陶瓷造型虽然简单,但却富有韵味,形式感强。因为它的造型影像感是明确的,它以概括性很强的外在审美线性,推出让人赞美的器型。

做一个“识美”之人

做一个“识美”之人

如祖传窑的玉青釉撇口瓶。其外形非常简洁、明快。但是整个型体端庄、稳重,起伏有致、自然天成。无论视觉还是触觉,都会使人感到清晰、明快、稳固的审美意趣。

陶瓷釉色之美

自明清以来,釉色丰富多彩。凝聚着古往今来技艺人员的聪明才智,或热烈

、或奔放、或沉稳、或雅静,体现着火的艺术。漫长的陶瓷历史,岁月沧桑,积淀着陶瓷之路釉彩的辉煌。

做一个“识美”之人

陶瓷釉色之美,以光、色、透、洁的审美特性令人遐思、心爱。光者,晶莹、闪亮、夺目生辉;色者,纯静瑰丽、内蕴丰富;透者,清澈如玉,貌如乳汁;洁者,平滑无瑕,蕴含内秀。陶瓷因釉而出光彩,被历代收藏家称为“类宝石”,倍受珍爱。

做一个“识美”之人

不同的釉色,给人以不同的感受。平滑、光鲜、苦涩、凝重、阴冷、轻松、火热、温存等一切人的心理反映,都会因釉色观感而有所变化。艺术陶瓷釉色绚丽如诗般美丽,深深地打动着爱美人的心。

陶瓷装饰美

陶瓷装饰,首先要明确陶瓷装饰是依附陶瓷造型而存在的,没有陶瓷造型就无从谈陶瓷装饰。陶瓷造型

有的浑厚、有的轻巧,有的质朴、有的怪异。这就要求造型和装饰画面必须协调一致,更好地加强造型的内在美,反之,会破坏造型固有的美。画面装饰的到位,不但可以使造型锦上添花,更能充分显示陶瓷的意境美。

做一个“识美”之人

写意青花气意的姿纵、流利,虽着笔不多,却意境深远。其线饰、分水敷染、点画、笔笔意到,形象率真,与造型留白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得益彰。画面的艺术处理也是因造型而设,因造型而作。

做一个“识美”之人

陶瓷艺术的装饰,追求清新雅丽的审美意境表达,是每个工匠师傅一生求索的事业。陶瓷画面装饰以其精美的图案、丰富的色彩、独特的工艺、精湛的技艺、奇特的创意,形成了特有的陶瓷文化,呈现着与造型浑然一体的风韵,使陶瓷上升到又一艺术层面,绽放光彩。

做一个“识美”之人

陶瓷艺术是中国民间艺术的典型代表,是中国文化发展的象征。陶瓷艺术的神采和意韵,只有通过对造型、装饰的整体去审视,才能体味其中奥妙意味。它是以线性结构组构造型姿态进行釉彩装饰,完成如诗般意境的创造。表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审美旨趣,蕴涵着民族文化精华,具有永恒的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