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行,除了读书,还有哪一行真正称为状元郎?没了!

人活一世草木一秋,相信大家都曾在某个时间点思考过一个很深奥的问题:

读书到底有什么用?

结果不言而喻,读书当然有用,而且是有大用,不然你读什么书?你让子女读什么书?

以前听过一个故事,讲的是爷爷和孙子关于读书的讨论。孙子关上书本马上会忘了书本的内容,他很苦恼。爷爷给了孙子一个装煤炭的竹篮,让他去打水。孙子尝试多次,依然是一场空。当孙子带着疑问去找爷爷时,爷爷提醒他看看竹篮。孙子定睛一看,原来肮脏乌黑的竹篮,已经被清洗的干干净净。

360行,除了读书,还有哪一行真正称为状元郎?没了!

这个小故事,暗示了读书的真正用处,可能翻看书本时不理解书中的文字,但是文字的力量却真真实实的烙印在身体里,由里到外,毕生受益。

当然,这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道理,需要日积月累的沉淀,一时半会儿看不到显著成效。但是,读书还有个最直观的作用:赚钱!

读书读出来的那一纸文凭,是一块金光闪闪的敲门砖,分量大小,取决于读书成就的高低。

或许你会拿古人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来反驳,很遗憾的告诉你,古人还有一句话,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其他行业,哪怕你做到极致,顶多夸赞一句匠人精神。自古至今,只有读书,才称之为状元郎。

360行,除了读书,还有哪一行真正称为状元郎?没了!

近段时间,社会上的热点是高考成绩。今年与往年有所不同,教育部严禁各地学校拿高考状元当作宣传噱头,这项禁令得到了贯彻的落实,别说电视广告,就连横幅都不曾出现。我深耕教育二十多年,认识的朋友也多是教育出身,所以微信里铺天盖地的是所谓的“状元榜”。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每所学校拿出手的斐然成绩,都能在衡阳拔得头筹。

然而,对于多数老百姓来说,最大的关注点,莫过于状元是谁。寒窗苦读十二年,于千军万马中杀出重围,让老百姓愿意停下手中的工作多看一眼的名字,仅文科状元理科状元两人,其他名字和数据,都会略过。这并不可悲,我花开后百花杀的状元头衔,当得起此等待遇。

教育部的做法,大概是想淡化高考状元的影响,让青少年有个更快乐的童年。

360行,除了读书,还有哪一行真正称为状元郎?没了!

初衷是好的,家长们也拍手称快,直言如今的孩子,学习压力太大。可是家长们却刻意忽略了自己内心里最原始的想法:我的孩子要上北大清华。我的孩子高考成绩出来后,全国名列前茅的高校的招生办,纷纷打电话过来轮番“骚扰”,我要“怀揣虚心”去问下万能的朋友圈有什么建议。

但说句不好听的话:你凭什么?既让孩子有个快乐的童年又要孩子读书考状元,真当孩子是神童啊?就算是神童,《伤仲永》的故事听过吧?

360行,除了读书,还有哪一行真正称为状元郎?没了!

别纠结了,我亲爱的家长们!

读书是一场马拉松,而不是百米短跑,想要孩子最后的冲刺能够有底气些,唯有步步为营,稳扎稳打,才能脱颖而出!

希望各位家长,不要让孩子在暑假的这条弯道上,落后太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