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兒不教,禍害全家,無奈兒子二百五!哪怕宰相的兒子也教不好啊

養兒不教,禍害全家,無奈兒子二百五!哪怕宰相的兒子也教不好啊

一頓操作猛如虎,無奈兒子二百五!

今天故事的主人公是狄仁傑,也是他的兒子!

狄仁傑是武周朝名相,譽滿天下,但他的小兒子卻幾乎毀掉他一世英名

狄仁傑(630-700年),生於唐貞觀四年(630年),卒於武則天久視元年(700年),唐代幷州太原人,字懷英。

武則天時期宰相,傑出的封建政治家。

狄仁傑為官,如老子所言"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為了拯救無辜,敢於拂逆君主之意,始終保持體恤百姓、不畏權勢的本色,始終是居廟堂之上,以民為憂,後人稱之為"唐室砥柱"。

所以,說起狄仁傑來,人們並不陌生,一部電視劇《神探狄仁傑》堪稱中國版的《福爾摩斯》,劇中狄大人斷案入神,令人拍案稱絕,早已為廣大民眾所熟悉。

養兒不教,禍害全家,無奈兒子二百五!哪怕宰相的兒子也教不好啊

在歷史上,狄仁傑也是非常有名的,他不畏權貴,心繫天下,同時保住了唐朝的國祚,力勸武則天。

698年,武則天欲立梁王武三思為皇太子,詢問宰相們的意見。

狄仁傑道:“我看天下人都還思念唐朝,若立太子,非廬陵王不可。”

武則天大怒。

後來,金世宗完顏雍說“狄仁傑起自下僚,力扶唐祚,使既危而安,延數百年之永”。

公元700年,狄仁傑進封內史,並於同年病逝,追贈文昌右相,諡號文惠,後又追贈司空、梁國公。

狄仁傑一生殊榮,他犯顏直諫,力勸武則天立廬陵王李顯為太子,使得唐朝社稷得以延續。

但鮮為人知的是,狄仁傑的名聲,幾乎被他兒子毀掉,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根據史書記載,狄仁傑一共有三個兒子,長子名叫狄光嗣,在武周時期曾擔任司府丞。

武則天讓當朝宰相們各自舉薦一人來擔任尚書郎,沒想到狄仁傑獨薦其子光嗣,由是拜地官員外,蒞事有聲。狄仁傑舉賢不避親,武則天也非常滿意,可見狄光嗣確實有才,也可以說他是狄仁傑最滿意的兒子。

養兒不教,禍害全家,無奈兒子二百五!哪怕宰相的兒子也教不好啊

則天皇帝謂之曰:“祁奚內舉,果得人也。”(出《唐會要》)

被武則天任命為地官員外郎,非常稱職。

狄光嗣雖然比較稱職,歷任淄、許、貝三州刺史,事親至孝,但最後也因為在職失察而受到降職的處分。

縱觀狄光嗣的一生,應該說他沒做過什麼有損家門的壞事,那麼問題處在誰身上了呢?

再說狄仁傑第二個兒子狄光遠,史書介紹很少,不過他卻救過父親的命。

話說狄仁傑當年因耿直直言冒犯上司,被酷吏折磨下獄。狄仁傑把自己的冤情寫了下來,藏在衣服裡面。

正是狄光遠帶著這份書信冒死入宮覲見武則天,最後在武則天的過問下,狄仁傑是被小人陷害冤枉所致。後來狄光遠擔任過州司馬。

養兒不教,禍害全家,無奈兒子二百五!哪怕宰相的兒子也教不好啊

既然前兩個兒子都沒什麼劣跡,那麼問題自然就出在狄仁傑的第三子身上了。

狄仁傑的第三子名叫狄光昭,後因避諱,改名狄景暉。

也許因為狄景暉是幼子的緣故,對他的管教比較鬆懈,最終導致他比較貪暴,完全沒有狄仁傑的風範。

那麼這個狄景暉到底做了什麼事,把狄仁傑的名譽都給毀掉了?

養兒不教,禍害全家,無奈兒子二百五!哪怕宰相的兒子也教不好啊

話說狄仁傑在河北魏州擔任刺史,安撫百姓,革除前任刺史的弊政,深得民心,“百姓鹹歌誦之”。後來狄仁傑離任後,百姓們感念狄公的仁政光輝,自發為狄仁傑建立生祠,歌頌其在魏州的功德,香火十分旺盛。

十幾年後,魏州迎來了狄仁傑的三公子狄景暉,他擔任的是魏州司功參軍。

司功參軍這個官不大,品級也不高,只是個正七品上的官,但在地方上的職權卻不小。

司功參軍“掌考課、假使、祭祀、禮樂、學校、表疏、書啟、祿食、祥異、醫藥、卜筮、陳設、喪葬”。

狄仁傑十分清廉,但這個狄景暉卻十分貪婪殘暴愛美色,受到百姓的痛恨“頗貪暴,為人所惡”。

完全沒有一點狄仁傑心懷天下清正廉明的影子!

在魏州期間,狄景暉利用自己手中的職權大肆斂財,欺壓良善,引起了魏州百姓的嚴重不滿。但狄景暉畢竟是官,百姓們惹不起,於是就把怨氣發到狄仁傑身上了。

養兒不教,禍害全家,無奈兒子二百五!哪怕宰相的兒子也教不好啊

史書記載,魏州人狄景暉的緣故,“乃毀仁杰之祠”。

狄仁傑是被天下老百姓歌功頌德的名相,卻因兒子狄景暉貪暴惡名昭彰,幾乎毀掉一世英名!這也成為狄仁傑一生偉岸形象下的一個汙點!

養兒不教,禍害全家啊!老話說的好“養兒不教如養虎. 養女不教如養豬. 虎大傷人,豬大被人傷“。

說到這,教育孩子真是門大學問,同樣的家風,大哥二哥都能規規矩矩,本性純良,三弟卻變得如此殘暴,禍害百姓,箇中原因,值得深思!到底是因為幼子被溺愛的緣故還是老三管教不嚴沒加以引導誤入歧途?

參考資料:1.《舊唐書》;2.《新唐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