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正如文章題目所說,南北朝時期,南朝統治混亂,人民百姓苦不堪言,用樓臺風雨來形容這段時期人民的生活真是再恰當不過了。朝代更替頻繁,朝堂之上尚且風雨飄搖,更何況身處水深火熱的貧苦百姓?那麼關於歷史上的南朝,究竟是如何演變的,各個朝代的統治者都是怎樣發展經濟、鞏固各自的統治的?接下來就由我來帶大家梳理一遍歷史上風雨飄搖的南朝歷史,看看朝代的更迭,感受歷史的更替。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歷史上的南朝是個什麼樣的存在呢?東晉之後,劉裕自立為王,國號宋,開啟了南朝政治的開端。大家都知道,南朝包括宋齊梁陳。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首先來談一下宋國。宋國的建國者是宋武帝劉裕。但是,劉宋時在位時間最長的卻是劉文帝,劉義隆。在文帝統治的時期,國家的社會經濟有所發展。當時北方正是北魏太武帝在位。兩者都有攻略對方,統一中國的意圖。於是就爆發了元嘉之戰。元嘉之戰後,南北對峙的局面開始向北強南弱轉化。戰後宋朝的國力衰微,一個叫蕭道成的禁軍統領登上政治舞臺,建立齊朝。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蕭齊原是北方世族之一。但是蕭道成當皇帝后,蕭齊卻是一個短命的王朝。因為國家內部骨肉相殘,政治腐敗不堪,所以僅僅歷史23年。歷史上的齊朝朝政腐敗,人民凋敝,農民暴亂頻發。人民起義的導火索是“檢籍”,也就是清撿士籍。當時氏族衰弱,但是卻仍然保留特權。階級矛盾來自於等級特權,為了與這些氏族獲得同樣的權力,很多人便賄賂官員、假造士籍,仕途將自己變為士族。士族增多之後,國家賦稅減少,財政不濟,因此政府便大力推行“檢籍”,官員紛紛去民間“卻籍”。可是有官員就會有腐敗,很多官員貪汙作弊,導致卻籍戶不滿,大家都向朝廷抗議,更有甚者直接發動農民起義。由此可見,齊朝的政治腐敗,已經到了無可救藥的地步。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取代齊朝的是梁朝。梁朝的開國皇帝是梁武帝蕭衍。梁武帝開朝之初認為宋朝齊朝之所以短時間內就滅國,原因在於皇室內部爭權奪利,階級矛盾頻發。因此。他在位期間,把治國重點放在了調整統治集團內部利益上,想方設法擺平皇室內部、氏族和寒門之間的關係。但是他在位期間對百姓的統治相當殘酷。梁潮的地方官欺壓百姓,國家監獄裡,總是塞滿了貧苦的老百姓。最終,梁朝爆發侯景之亂。侯景之亂,是南方的一次大浩劫,同時也是南朝歷史的一個轉折點。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南朝的最後一個朝代是陳朝。陳朝的建立者叫陳霸先。他在侯景之亂爆發後起兵討伐候景,逐步取得權威。陳朝建國時,地方割據勢力仍是十分嚴重,在平定了南朝內部爭鬥之後,陳朝與北齊爭鬥最終被隋軍攻略,俘獲後主。陳朝滅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