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可乐”?来自欧洲,比可乐还要受欢迎

炎炎夏日,解暑饮料总是大受欢迎。而类似于可口可乐、百事可乐这一类的产品,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

而古代又是怎样通过饮料解暑降温的呢?

我国自古便有夏季制作饮料的习俗。饮食界认为,宋元时期是中国制作冷饮最多的一个时代。特别是元代,在少数民族执政、西方文化的传入融汇,在冷饮这一方面也出现了新的发展。

中国古代的“可乐”?来自欧洲,比可乐还要受欢迎

元代最流行的饮料叫"渴水"或"解渴水",蒙古语称为"舍儿别""舍里八"。

宋末元初人陈大震《南海志·物产》中称:"舍里别,蒙古语日解渴水也,凡果木之汁,皆可为之。"

解渴水,其实和"凉水"并没有什么区别,类似于现代超市里卖的果汁饮料。

但是不同的是,这种饮料的发源地并不是中国,而是阿拉伯地区。是冰镇果子露的变种,其主要成分是糖水加紫地丁露、香蕉露、蔷薇露等等。是当地最流行的一种"不含酒精的饮料"。

蒙古人西征中亚时,最先喝到了"舍儿别",并带回了中原。

中国古代的“可乐”?来自欧洲,比可乐还要受欢迎

元世祖忽必烈尤爱这种饮料,所以一直到元朝灭亡,"舍儿别"都是在皇家里最流行的饮料。后来"舍儿别"逐渐世俗化,普通人也会制作了。高手在民间,"舍儿别"的配方得到了不断的改进。

时人的"生活指南"之中就有记载到许多关于"舍儿别"的制作方法。因为制作的方法主要是"煎",所以民间又称他们为"XX煎",比如杨梅煎、葡萄煎等等。

相对来说,宫廷之中的制作方法较为讲究,工序也相对复杂。但是味道更好的渴水并非在宫廷而是在民间。而在民间之中,渴水变得很有名气以后,还成为了贡品运往朝廷。比如说当年镇江的"舍儿别"就很出名。那里的"葡萄煎""香橙煎"也成为了贡品供皇室饮用。

中国古代的“可乐”?来自欧洲,比可乐还要受欢迎

在所有的渴水之中,"里木"是最受宫廷欢迎的一种渴水。而在古代,"里木"即为柠檬。而"里木渴水"就是现在的柠檬饮料。为了能够为制作"里木渴水"作为原料供应,朝廷在广州大面积专门设置种植柠檬的柠檬园,叫做"御果园"。大概种植了大小800棵里木树,由此可见当时的"里木渴水"是有多么受欢迎。

但是中国是在清末时才正式出现进口饮料的。此时的中国街头出现了一种新型饮料叫做"荷兰水"。换到现在,其实就是现在大家所喝的汽水。这也是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可乐",甚至比现在的可乐还要更受欢迎。许多史料皆有记载。

正如清末人徐珂在《清稗类钞·饮食类》之中对这种"荷兰水"作有详细的介绍——

"以炭酸气及酒石酸或枸橼酸加糖及他种果汁制成者,如柠檬水之类皆是。吾国初称西洋货品多曰荷兰,故沿称荷兰水,实非荷兰人所创,亦非产于荷兰也。今国人能自制之,且有设肆专售以供过客之取饮者,入夏而有,初秋犹然。"

从徐珂的描述之中我们可以知道,清末已经有了荷兰水的专卖店,但是均由日本人控制。而史料中也有提到,上海的荷兰水最早是由日本人带来的,所以当时的专卖店大多数都是由日本人来经营,这种趋势逐渐发展,只有在日本人的冷饮店里才能买到荷兰水。

中国古代的“可乐”?来自欧洲,比可乐还要受欢迎

除了"荷兰水",清代人过夏天的时候还会吃"冷饮冰"。

冷饮冰实际上是一种冰块,就像是我们现在的冰棍。而在当时夏日的上海街头,随处都能听到卖冷饮冰的叫卖声。而卖冰最早是在唐朝出现的。由于荷兰水只能在日本人专卖的店才能买到,物以稀为贵。当时的荷兰水是一种高级的饮料,价格不菲,只有有钱人家才能消费得起。而冷饮冰则是下层民众的避暑佳品,价格低廉。一般上流社会的人都不会去吃。

而这种冷饮冰,就是后来的冰棍啦。

中国古代的“可乐”?来自欧洲,比可乐还要受欢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