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英國,真是沒想到

這樣的英國,真是沒想到

这样的英国,真是没想到

印象中的英國人總是衣冠楚楚,自成風格,可是現實中的英倫……

在英國留學生活期間,有很多奇怪的社會現象,會讓初到英國的小夥伴驚訝不已,其實,社會風俗的成因跟當地氣候水土文化觀念都有密不可分的聯繫,別說英國和我們隔著英吉利海峽和亞歐大陸,萬水千山產生各種差異化;就說國內,還不是會有:南方人理解不了北方人天天吃饅頭怎麼能吃得下去,北方人也對南方人天天吃米飯感到不可思議這種事嘛。

以下總結英國那些會讓我們感到奇怪的社會現象,如果理解不了,那麼就努力適應它吧。

四季不分亂穿衣

電視新聞裡的英國人總是衣冠楚楚,自成風格,可是現實中的英倫,卻可以在夏天的街上看到四季服裝:穿吊帶背心的、T恤衫的、毛衣的、夾克的、風衣的、棉襖的乃至羽絨服的、五花八門。

這裡氣溫也讓人直呼什麼鬼?!

在太陽底下,能被曬得冒油,可是一片雲彩飛來遮蔽了陽光,又被冷風吹得直打哆嗦。

每天氣溫也相差甚遠,眼光明媚的時候也許就非常冷;有時候濃雲蔽日,兼有四五級大風把樹葉吹得“嗷嗷”吼叫,可也許又非常的熱。

這樣的英國,真是沒想到

草地不怕踩踏

英國的草地實在是太漂亮了,滿山、滿坡、滿城市、滿街道、滿家門口,隨處都有,像翡翠的綠毯,毛茸茸地鋪展在人們眼前,養眼又養心。

可是,哪兒都有英國人在草地坐、臥、躺、跪、走路、打球、追逐、聚餐,就差沒把汽車開到草地上了! 英國人的一大享受就是躺在草地上曬太陽,大中小學校的很多課堂也經常搬到草地上去授課,這也許源於英國的陽光太珍貴了。

這樣的英國,真是沒想到

格林威治公園

窗戶全沒有紗窗

英國居民的住房基本都是兩三層的哥特式小洋樓,有的獨棟,有的聯排,有的裝飾著精美的洛可可紋飾,有的門前還有雕塑。

無論是百年老屋還是幾十年的新房子,均保存、維護得很好。

讓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所有窗戶全不裝紗窗,這樣,經常蒼蠅就飛進來暖和暖和或者涼快涼快。

屋子裡的蒼蠅吵得人心煩意亂,起身轟,它們倒也不在乎,反正窗戶大敞,怎麼進來的再怎麼出去就是了。

這樣的英國,真是沒想到

墓地設在居民區中

無論是倫敦那樣的大城市,還是在卡迪夫、布里斯托、巴斯等等中小城市,大街小巷經常可以看到某個教堂周圍,環繞著大大小小的墓地,裡面不規則地放置著石棺和石碑。

現實中的英國人,喜歡將墓地修在離生活區不遠的地方,他們是伴著墳墓在睡覺——這在中國絕對是不可以的。中國的墓地遠遠避開活人的生活區域,為了逝者的安寧,更是為了生者的心安。

而在英國,墓地常常被視為寧靜的歷史,並不僅僅意味著死亡,而是一種文化的傳承,很多英國人喜歡在墓地辦各種慶典儀式,甚至,靠近墓地的房價都要貴一些。

這樣的英國,真是沒想到

警車常鳴笛

不知是為了起到震懾作用還是單純為了刷存在感,大白天也經常能聽到警車的鳴笛聲,吵得全城不安。

其實英國是犯罪率很低的國家,晚上出門也無須害怕。不能容忍社會車輛和私家車隨便鳴笛的英國人,怎麼就能對警車的“哇哇”聽之任之呢?

這樣的英國,真是沒想到

商店五點就關門

除了大型超市,英國的商店一般上午9點或者10點才開門,傍晚5點或5點半就關門,節日當然是從不開門的,星期六是下午4點就關門,星期日很多商店乾脆不營業。

全雷丁市唯一的華人超市,週一到週五的營業時間是上午10點到下午6點,真是標準的8小時工作制。

這樣的英國,真是沒想到

可以不吃蔬菜

超市的蔬菜除了價錢貴得驚人,而且也不好吃。

比如捲心菜可不是咱們的圓白菜,其根粗葉厚,怎麼炒也炒不爛;芹菜也粗壯如樹枝,得先用水焯上5分鐘再炒,才能熟。

大街上除了比薩餅就是漢堡包,再就是美國炸雞和土耳其烤肉,照今天的科學膳食觀點,都是幫助人猛長脂肪和形成“三高”的垃圾食品。

可是英國人只要有了牛排,再加上半個烤番茄、幾塊烤土豆和幾粒豌豆,就覺得非常美味了。

這樣的英國,真是沒想到

水龍頭各行其事

無論是廚房還是衛生間,英國的水龍頭都是兩個,冷熱水分開,沒有混水閥。

涼水扎手,熱水燙人,用起來還得兩邊一起擰。

最被廣泛吐槽的一個原因是,英國人認為這樣有助於塑造人格。。。

實際上是因為二戰後房屋結構原因,導致來源於儲水罐的熱水不如冷水乾淨可飲用,所以才不能混起來噠。

這樣的英國,真是沒想到

沒有KTV

晚上的英國人都幹什麼呢?

英國沒有KTV,只見過極少的健身房和檯球廳,所以,可以肯定唱歌不是英國的全民普遍性活動。

對倫敦那種大都市來說,話劇和音樂歌舞劇是很愜意的享受,而中小城市就只有酒吧可以消遣了。

這樣的英國,真是沒想到

城市裡有古樹

在英國留學生活會發現,每個城市都有上千年樹齡的大樹。

印象最深的是,在巴斯市的一個街頭公園裡,居然有著十多株直徑1.5米以上的大樹,它們怎麼會矗立在城市中心呢?

這樣的英國,真是沒想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