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大学,就像买房?北上广深成为首选

各省高考成绩陆续开始公布,很多家长孩子正在为志愿填报而发愁,高考填志愿:选城市还是选大学。

填志愿就好比买房子,选对了就像中大奖。所以此刻,这些人更需要指导。

以下人称“你”指的是考生。

1

选城市还是选大学

在高考填志愿这件事情上,通常是有几大规律可寻的:

老师希望你报985、211或者是能上的最好学校;

父母希望你报省内或者离家近的学校,专业一定要选最热门的;

同学希望你跟他一起复读;

而看门的王大爷则认为根本不用担心,反正是大学生就好。

终于到自己做决定的时候了。不管考了多少分,接下来的志愿填报才是决定你过什么样的大学生活、和谁谈恋爱的关键。

你刚刚高中毕业,从没想过要学什么专业,突然要选一个肯定很头疼对吧?父母要求选最热门的专业,听说学好这个专业就不愁饭吃,你犹豫着要不要去选这个专业排名最靠前的学校,但是,别急。

你可能还忘了影响未来的另一个要素:城市。

2017年的北京高考文科第一名熊轩昂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农村的孩子越来越难考上大学,而第一名都是我这种,家里条件好又厉害的人。”

他以一种孩子式的纯真道出了真相,贫寒子弟很难考上北大、清华这样的名校了。但是,真相还不仅是如此——这是大城市的胜利,而大城市的胜利,是全面的,从房价到收入,当然也包括大学。

2

城市格局巨变,有些城市被抛在了后面

多年以前,我第一次去上海大学时,就被它的校园震惊了。

那时我在广州读大学,学校刚刚庆祝了校庆,但是和上海大学这种土豪大学相比,我读的那所百年名校显得那么寒酸。

上海大学不但有一个大湖,教学楼按从A到Z依次排开,也非常壮观。

美丽壮观的上海大学,多年前就以校园建设著称▼

读大学,就像买房?北上广深成为首选

这是在一大块土地上拔地而起的新大学,每个引进的教授,都有自己的办公室。但许多人瞧不上这所大学的就是它的土豪气质。

教学楼不会取一个文雅点的名字吗?北京的几所名校,可是每栋楼都有一个温暖名字。这样的土豪大学,没有个十几年,是很难有像样的学术氛围,校园再美有什么用?

到今天,已经过去了十几年。在过去的十几年中,中国最核心的变化,就是城市的巨变。

因此,昨天高考成绩公布,我和一同事在办公室里讨论她刚刚上河南一本线的妹子,是该选211规格的上海大学,还是该选择985阵营的兰州大学时,我几乎毫不犹豫地亮明自己的观点:读大学,就像买房一样,首选北上广深。

虽然房子限购,需要户口或5年社保,好在大学还是开放的。

过去十几年中国的“城市化”,核心问题当然是城市的崛起以及城市人口的增加,即使是三四线城市,也水涨船高地膨胀了。

但是,我们往往忽略了一个问题,这种城市化进程,同时也是城市排名的大洗牌。尽管每个省会城市都喊出了自己的口号,但是十几年下来,大城市之间的差距变得越来越大。

多年前,我去安徽旅行,听当地人抱怨“合肥是全国最差的城市了”,它离南京太近,又不在京沪线上,几乎乏善可陈。

但是,最近几年,仅仅从房价来判断,合肥已经是全国省会中排名靠前的了,远远超过长沙、西安。

同时,合肥的城市GDP排名也在大幅提升,城市建设也大为改观。

郑州虽然曾是陇海和京广铁路的交汇,但是在新一轮的城市更新中,如果没有郑东新区的开发,就会被合肥远远地抛下。

合肥城市风景▼

读大学,就像买房?北上广深成为首选

在新一轮的城市升级潮中,很多城市都被甩在了后面。

还有我刚刚写完的衰落的东北,以前长春、沈阳都是相当重要的城市,吉林大学通过6所高校的合并,在规模上排在全国前列,但是其吸引力却无法和中大、武大这样的同级别大学相比,因为长春作为一个城市拖了后腿。

沈阳曾是超大型城市,但是如今GDP只排在全国城市第19位,和烟台一个量级。

中国国家足球队在沈阳比赛,赛后却发现沈阳地铁准时停运,导致大量球迷滞留,很多出租车坐地起价。

这样的突发情况,其实比GDP更能代表一个城市的发展水平。沈阳城市的观念、文化以及应急管理水平的落后,暴露无遗。

2016年,国足12强赛首个主场选择在沈阳举行,沈阳地铁22点准时停运,大批球迷滞留▼

读大学,就像买房?北上广深成为首选

3

小城市大学,好老师难以留住

你在全国城市GDP的排行榜上,很难找到兰州。它在第96位,排在它前面的5个城市,依次是廊坊、宿迁、周口、连云港和湖州,都是一些小城市。

正是因为如此,你才会觉得兰州大学有多么不容易。

进入21世纪,教育部先后与各省市签订协议,把部属大学改为与地方共建。这样做的好处,是提高地方政府财政支持的积极性。

但是,由于各地财力悬殊很大,每个大学获得的拨款就是云泥之别。比如,在青岛,中国海洋大学是教育部与山东省、国家海洋局、青岛市四方共建,但是青岛市的财政更偏向于青岛大学。

在90年代高校的大投入、大发展之前,兰州大学曾是全国排名前十左右的名牌大学。

到如今,在各类大学的综合排名中,兰州大学大多排在三十多位,它仍然是一所不错的大学,有好几个院士,也有一些王牌专业。

作为西北地区最好的综合性大学,兰大肯定得到国家层面的支持,但是从地方得到资金支持,就很难和上海大学、深圳大学、苏州大学这样的发达城市的“地方大学”相比了。

读大学,就像买房?北上广深成为首选

兰州大学毫无疑问是一所名校,但由于资源投入不足,许多方面会显得艰难。

教育部科技司去年公布的《2017年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显示,兰州大学的科研经费排名,只排在了第84位,以这么低的

科研经费来保住一个比较高的大学排名,兰州大学也算是相当努力了。

读大学,就像买房?北上广深成为首选

但是,各种公信力存疑的大学排行榜很难反映这一股潜流:西部高校的人才,正大量流向东部沿海高校。

2017年1月,教育部发布了一个通知,明确指出“不鼓励东部高校从中西部、东北地区高校引进人才”,甚至教育部长陈宝生都出面求情,“请对中西部高校的人才‘手下留情’!挖走这些人才,就是在掘人家的命根!”据媒体报道,教育部已经观察到近年高校人才的异动。

现实中会有大量这样的情况:一个西部高校教授,已经被挖到东部高校担任“兼职教授”,但是关系还在西部原单位。

在统计中,西部高校还保存了颜面和纸面实力,但是如果你是一个学生,投奔一个名师,报考某教授的研究生,很有可能连他的面都见不到。

教育部很难通过行政命令来留下西部和东北大学的优秀人才,要知道,在上海搞一套房产,财富就比在西部增长10倍以上,这对教授的吸引力无疑是巨大的。

4

“人的城市化”:大城市会给你更多

当然,对一个考生来说,最重要的问题仍然是,作为个体,他在哪里能学到更多?

大城市意味着更大的压力,也意味着更高的眼界和视野。如果你是一个好学的人,这意味着你用一张大学通知书,可以享受几所大学的课程。

我在广州读书的时候,就经常和同学一起骑自行车去中大蹭课。对于想学到更多的人来说,这样的蹭课,其实也是一种“社交”。从功利的角度来讲,你可以认识你心仪的导师,为你的下一站学习,抢占半个身位的先机。

你和家长可能没有意识到的是,像北上广这样的城市,可以共享的社会、文化类公共资源非常多。

大量的讲座,都对所有人开放,这些讲座的价值,甚至要远远高于课堂教学。

这种高质量社会、文化活动,会让一个高中毕业生很快进化为一个“社会人”,实现“人的城市化”。

“人的城市化”,是人思想、意识的城市化,其实它是城市化中最核心的部分。

不仅仅是广州,北京的国家图书馆,对于善于学习的人是一座宝库▼

读大学,就像买房?北上广深成为首选

特别是普通人家的孩子,更要选择离市区近的大学,市区里会有更多社会上的资源,对于十八线小城市和农村的学生来说,在大学时期多长见识尤其重要。

我非常喜欢的哈佛经济学家爱德华·格莱泽,在他的名著《城市的胜利》中就谈到,如果想要获得快速的成长,最好的方式就是去城市里。

武汉武昌街道口附近,拥有武大、华师、武汉理工等多所211/985大学▼

读大学,就像买房?北上广深成为首选

从城市化的角度,我们能够看出另一个不同:现在,很多大学的本科教育,都安排在了大学城或者新校区。

北上广这样的超级大都市,已经建成完善的地铁网,即使你在大学城,你也可以轻松抵达任何一处想去的地方。

相比之下,那些二线城市的大学城,就是真正生活在郊区了,这会让你拥有几分郊区气质。

中国的大学城有一半以上离市区有10公里以上的距离,兰州榆中大学城离市中心的距离甚至达到了47公里,如果要去大学城读书,优秀大学的数量和离市区的距离,一定是最重要的两项考量指标。

如果找不到合适的离市区近的大学,也一定要选一个大学城内的大学,多所学校聚集在一起也能够提供丰富的资源。

就像买房最好选多家开发商集聚,共享配套资源。

千万不要在乡下读完四年大学 ▼

读大学,就像买房?北上广深成为首选

那种离市区特别远,周围不超过两所学校的,你最好要慎重考虑,比如到了兰州大学榆中校区后你会发现,自己需要坐车一个多小时,穿越荒山和农田才能到达本部。

你以为自己上的是985,结果不过是从一个农村到了另一个农村。

被农田包围的兰州大学榆中校区▼

读大学,就像买房?北上广深成为首选

另一个常识是,大城市的机会更多。

毕业后找工作,也有更大的可能性。

如果你在小城市上大学,毕业后要到上海这样的大都市试一下运气,你可能不得不想办法找一个在这里读书的高中校友,寄宿到他的宿舍里。

在那里,你会发现,你们的差距,比读高中的时候要大得多。

就算退一万步,从“退步”的角度来说,一个北上广毕业的大学生,要到小城市去,也是“迁就”,虽然适应是一个问题,但是他的格局和视野,会让他获得更多的机会。

而这一刻,你要自己做出正确的选择。

结束语:大量粉丝还没有养成阅读后点赞的习惯,希望大家在阅读后顺便点赞,如果喜欢,也请分享给身边的朋友,以示对小编的鼓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