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實基礎 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

組織振興是鄉村振興的政治保障,要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必須著力推進組織振興,切實有效發揮基層黨組織的堡壘作用、農村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以及黨員幹部的幫帶提升作用,充分發揮黨建引領,跑出鄉村振興“加速度”。

近年來,我縣始終堅持黨建引領鄉村振興,加強高素質專業化“三勇”鐵軍建設,聚力打造全面過硬、走在前列的“鋒領寧海”,切實把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鄉村振興的發展優勢,為鄉村振興戰略在寧海落地落實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

“三勇”鐵軍

強化鄉村振興力量支撐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要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我縣提出“六重六不讓”選人用人導向,以鍛造“勇立潮頭、勇挑重擔、勇爭一流”的鐵軍隊伍為抓手,推動幹部凝心聚力、奮力攻堅,幹出了鐵軍風采,幹出了城鄉面貌美麗蝶變。過去的一年間,我縣累計贏得省美麗鄉村示範縣等省級以上榮譽20多個,成功舉辦全國和省市現場會10餘個。

我縣著眼鄉村振興事業需要,出臺優秀年輕幹部“寧接未來”成才計劃,創新年輕幹部培育模式,實施“優苗甄選”“優苗培育”“優苗選拔”等工程,培養選拔使用經過一線實踐考驗的優秀年輕“三農”幹部。開展“六爭攻堅、百人比拼”,分批次組團選派幹部到美麗鄉村、重大項目等基層一線掛職。在全市率先選派村黨組織“第一書記”,連續三年選派166名縣直機關幹部全脫產擔任,有效破解了一批疑難複雜問題、推進了一批實事項目工程、規範了一批基層組織建設制度,不斷強化鄉村振興的力量支撐。過去一年間,“第一書記”駐村幫扶累計走訪農戶2.2萬戶次,實現群眾微心願1300個,爭取幫扶資金1.22億元,引進發展項目121個,完成基礎項目146個。

著眼增強“三農”幹部適應鄉村振興的能力,創辦“週末課堂”鄉村振興專題研修班,精準培育高素質“三農”幹部梯隊。創新實施年輕幹部培養“導師制”,幫帶提升服務農民群眾、解決實際問題的專業化能力。緊扣鄉村振興重點任務,分層分類開辦美麗鄉村建設、全域旅遊、農業農村等系列培訓班,不斷提升“三農”幹部隊伍的能力和水平。

建立“政治、事業、健康、經濟”四位一體的激勵關愛機制,將幹部精氣神凝聚到鄉村振興發展的新徵程中。實行縣委書記黨員幹部雙向約談、組織部長“週三夜談”等制度,落實容錯糾錯機制,主動引導幹部在鄉村振興一線展現新氣象新擔當新作為。深化“走村不漏戶、群眾考幹部”,組織開展“黨建爭強、鄉村振興”集體承諾,以鄉鎮(街道)排行榜、滿意聯村幹部大比拼、觀摩交流會、項目競賽、攻堅作戰圖等形式,定期亮出成績單,營造比學趕超氛圍。創新開展心理素質測試,完善重大醫療“綠色通道”制度,保障幹部身心健康。逐步提高基層幹部經濟待遇,鼓勵幹部安心紮根基層。

夯實基礎 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

幹部教育“週末課堂”鄉村振興專題研修班開班。

“鋒領寧海”

助力鄉村振興走在前列

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中提出,必須把夯實基層基礎作為固本之策,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紮實推進抓黨建促鄉村振興。我縣通過實施“雙整兩全”“堡壘強基”“金雁培育”“先鋒提質”等四大工程,持續打造“鋒領寧海”,讓基層黨組織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的堅強戰鬥堡壘。

實施“雙整兩全”工程,大力推進“鋒領集群”。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回信精神,聚焦鄉村振興戰略,推動黨建引領美麗鄉村精品村、A級景區村莊建設,多精合一打造農村精品黨建升級版,著力建成一批精尖型的標杆樣板村。以“整縣提升”示範縣為目標,採取月彙總、季通報、半年考評等形式,全程對賬、動態公佈“精品創建”“攻堅整轉”及“黨建+消薄”三張作戰圖,強勢推進首輪“雙整”三年行動收尾工作。年底前將50%以上村社打造成“黨建爭強”精品點,累計建成50個“整片建強”示範片、36條精品線。大力推進“百企結百村、黨建促消薄”專項行動,統籌抓好117個集體經營性收入5萬元以下村結對工作,全覆蓋推進村企共聯,助力鄉村振興。

實施“堡壘強基”工程,著力打造“鋒領前哨”。推進組建產業黨建聯盟,聚集產業鏈上的黨建資源,形成產業支部為橋樑、抱團合作為手段、產業發展為目標的基層黨建工作格局。目前,全縣已建立產業黨建聯盟23個。緊扣美麗鄉村建設,開展百村立功競賽,突出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推動村級組織拼搶業績、攻堅消薄,以黨建爭強助推集體增收。深化黨組織攻堅整轉,推動全縣2108個基層黨組織逐個破解2項左右年度重點難點問題,實現整體增星晉位。同時,倒排17個後進村和35個攻堅整轉村重點抓提升,通過縣領導直接聯繫、部門定向結對,縣鎮村三級聯動整轉,組團打好後進黨組織殲滅戰。

實施“金雁培育”工程,選優育強“鋒領雁陣”。建強頭雁隊伍,制定出臺《關於加強新時代村幹部隊伍建設的意見》,明確“鋒領頭雁20條”舉措,著力持續提升村班子整體戰鬥力。分類開展書記示範班、主任培訓班、學歷提升班等主體班次,推進村幹部全員輪訓,強化績效考評管理,提振“爭、拼、搶”激情和美麗鄉村建設能力。完善“群雁爭先”機制,建立“聯繫不漏戶、黨群心貼心”機制,構建黨員聯繫服務群眾標準化體系,以“鄉村振興支部大會戰”形式落實項目競賽、排位爭星制度,樹立實幹導向。實施“能人返鄉”工程,搭建鄉賢議事會,充分發揮鄉賢在推動鄉村建設、招商引資、招才借智的作用,激發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的熱情,助力鄉村發展。

實施“先鋒提質”工程,從嚴鍛造“鋒領細胞”。創新打造智慧黨建工作平臺,借鑑“O2O”模式開發運行“紅動寧海”網上基地,把30個開放式組織生活基地從線下搬到線上,2個月時間已累計800餘個黨組織2萬餘名黨員通過平臺預約主題黨日活動。聚焦“六爭攻堅、三年攀高”,推動“黨群同心圓”擴面提質,構建“一大平臺引領、百個項目攻堅、千支隊伍聚力、萬名黨員爭先”的工作格局。推廣建立優秀人才培育支部,著力破解農村黨員發展中的“中梗阻”“家族化”等問題,消除一批“發展黨員空白村”“年齡老化村”“後繼乏人村”。

夯實基礎 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

實施“金雁培育”工程,村社幹部在鐵軍承諾牆上簽字。

小微權力清單

築牢鄉村振興“反腐防線”

讓群眾明白,還幹部清白。村級小微權力清單制度“36條”的出臺,讓村幹部手中的小微權力首次有了明確的“邊界”,也真正把權力放到了老百姓眼皮底下運行。哪些符合流程,哪些不符合流程,一目瞭然,實現了讓幹部“不敢腐”“不能腐”,為我縣紮實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築牢了基礎“反腐防線”。

在經過一年多充分調研、徵集意見、會商、論證的基礎上,今年4月份,我縣推出了小微權力清單“36條”升級版。

讓村務工作照單運行。過去,村務工作相關制度散落在各類文件中,幹部不清楚、群眾不明白。我縣對零散繁雜的涉農事項規章大刀闊斧地進行“瘦身”,上百項的文件被濃縮成“36條”權力清單,基本實現了村幹部小微權力內容的全覆蓋。同時,按照工作步驟設置每項事務的操作環節,繪製下發具體權力行使的流程圖45張,確保村級權力運行“一切工作有程序,一切程序有控制,一切控制有規範,一切規範有依據”。

同時,我縣緊緊抓住權力行使過程可檢查、責任可追溯的核心環節,構建上級黨委、政府監督—村監會監督—村(社)群眾監督和巡察監督有機統一的監督體系,相繼出臺了村幹部違反廉潔履職責任追究辦法、村幹部辭職承諾辦法等制度,進一步紮緊了制度的籬笆,從制度上保證“36條”嚴格執行和長期有效。

自2014年推行小微權力清單“36條”以來,我縣在農村基層治理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針對村幹部的信訪量大幅下降,農村幹部用權更加規範,基層群眾辦事更加便捷,村監會監督履職更加有序,村級項目推進更加有力,為我縣紮實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築牢了基層“反腐防線”。

夯實基礎 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

胡陳組建農業產業黨建聯盟館。

夯實基礎 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

村級後備幹部培訓班學員正在上課。

夯實基礎 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

選派“第一書記”駐村助力鄉村振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