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佬們的腦洞:新零售and無界零售

從持續了幾千年的傳統營銷到電商的興起,我們可以看出:在以前,營銷的各種目標是獨立分散的。例如通過廣告引起注意、通過實物引起慾望,到最後的購買中間要經歷很多環節。自馬雲踐行“新零售”概念起,消費者獲取信息和購買商品的方式都在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二維碼普及使之已成為移動互聯網的入口, AI 的發展和應用讓用戶真正成為營銷體系中的核心,消費習慣和技術的改變也在推動著營銷模式的不斷變化。就在前不久,劉強東也提出了概念叫“無界零售”,所以人們有點迷糊,這又是啥東西?倆大佬到底在說啥?有啥區別?

大佬們的腦洞:新零售and無界零售

關於馬雲的新零售

馬老闆在2016年的雲棲大會上提出了五新概念,新零售正式面世,其核心:線上線下零售的深度結合。通過打通物流,利用大數據、雲計算等創新技術,重構“人、貨、場”。同時馬雲也提出,傳統零售業受到電商的衝擊,純電商時代也很快會結束,未來的新零售將整合線上和線下,線上線下加上現代物流聯合在一起,才能誕生真正的“新零售”,新零售將帶來全新的購物體驗,提升商鋪運營效率。過去的一年阿里的圈地運動也正在如他所願的打造新零售版圖。

關於劉強東的無界零售

就在前不久,東哥提出了無界零售,大意就是:以騰訊的社交、內容體系和京東的交易體系為依託,為品牌商打造線上線下一體化、服務深度定製化、場景交易高融合的零售解決方案,全面賦能品牌商的無界零售解決方案。劉強東認為由於零售的本質沒有發生變化,所以零售沒有新舊之分,零售的核心依然還是成本、效率和用戶體驗的不斷升級。無界零售將實現成本、效率、體驗的升級,從而實現用戶、品牌商、媒體和京東多方合作共贏。

兩概念的實質

這新零售、那無界零售,往大了說是大佬們的格局和眼光,往小了說就是給之前被吹上天的 O2O 換了個名字而已,說白了通通都是為了市值或者上市估值搞點事情。來來去去就是想方設法提高點人均效率和坪效,贏得投資人和消費者的關注。其實他們做的直白來說不外乎以下幾點:

1、IT化。包括進貨、庫存、銷售和物流。零售商每天把各種貨物連同銷售預測傳遞給供應商,供應商及時生產和配送到零售商的倉庫。銷售、掃碼什麼的實現無現金交易,提升安全性和內控風險管理水平,以此來提高各方效率。

2、庫存可視化。各地各倉庫一目瞭然,不斷調節最佳庫存,特別優先補充高利潤又跑的快,用戶滿意度高的。物流對接倉庫和快遞各種全自動化。

3、無人化或者少人化。通過用戶自己取和掃碼付款等,減少服務員投入。

4、最佳庫存和最小化SKU。以最小面積滿足最大消費者需求,在大數據已經比較容易了。

總之,不管給電商起什麼樣的名字,“無界零售”抑或“新零售”,零售歸根結底都是要把貨品從商家賣給客戶。不管你是像拼多多那樣走低價,還是像三代樂一樣走會員制,或者是像小紅書那樣走分享路線,在互聯網時代,都得通過網絡進行貨品的上架和售賣,其他的進貨、倉儲、售後等環節依然和傳統零售沒有太大差別,只是多了個物流環節。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新概念的提出,電商把大數據,智能機器人,智能物流,共享倉儲等技術進行融合,來提高電商中各個環節的工作效率,最終實現提高電商服務水平的目的。這些提高用戶體驗的技術提升,沒辦法單獨拿出來講,只能通過封裝概念的形式來表達。怎麼辦?大家來起名字吧,於是“無界零售”和“新零售”的名字就出現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