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东区乡村建设最新规划 形成四大体系区域

颍东区区域乡村建设规划(2017-2030)

1、规划期限:与阜阳市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2017年-2030年,其中近期为2017年-2020年;远期为2021年-2030年。

2、规划范围:颍东区行政辖区范围683.1平方公里。

3、规划目标:回归乡村本位、完善乡村主体功能 。实现城乡要素资源有序流动;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城乡居民点体系、城乡空间格局进一步优化;乡村自我发展能力得到根本提升。

4、乡村体系规划:

——依据颍东区生态格局、产业发展、地理位置、交通状况等要素进行综合分析,规划将颍东区分为四大体系分区:一是都市统筹型区域,城区周边村庄打破原有镇域、村域体系格局,直接接受中心城区的辐射,乡村人口直接被城市吸引外流,村和镇的功能都被弱化。二是村庄网络型区域,村庄远离中心城区,享受不到中心城区的辐射,附近镇的发展缓慢,镇区服务职能薄弱,带动作用有限,村庄只能依靠自身资源禀赋与条件获得发展动力。此时特色较为鲜明,区位、资源、经济社会基础、先发优势强等条件较好的村,与其他村庄之间带动和互补作用则相对明显,强调村和村之间的依赖关系。三是镇村一体型区域,镇距离中心城区远、镇本身的发展能力强,村庄发展更多依赖镇区。四是传统结构型区域,保留原有城镇村的辐射带动和服务层级。

——扁平化乡村居民点体系规划:规划打破了上位规划中“中心村、基层村”的乡村体系,将乡村居民点划分出 7种不同的发展类型:重点发展型居民点(24个):交通条件好、产业基础好、综合发展实力强;特色发展型居民点(10个):具备独特的产业基础或拥有独特的发展资源;潜力培育型居民点(35个):预判在未来有较强的发展潜力;城镇化搬迁型居民点(271个):既有规划给定需要进行拆迁的居民点;移民搬迁型居民点(251个):采煤塌陷区影响,必须要进行生态移民;生态保育型居民点(10个):处于生态高敏感区,不适宜继续发展,应尽量减少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影响;自生发展型居民点(802个):发展潜力不大的居民点。

5、产业发展规划:规划为产业谋划适宜的发展空间,形成了“三轴、四片”的产业空间布局。“三轴”分别指依托S305形成的工业发展轴;依托S339形成的现代农业发展轴;依托S340形成的文化休闲旅游发展轴;“四片”分别指依托主城区、插花镇形成的综合服务区和产业集群、依托冉庙、正午、老庙、新乌江形成的现代农业生产基地、依托袁寨、枣庄、口孜形成的文化旅游区以及依托口孜、杨楼孜以及煤基产业园形成的煤炭工业基地。

二、主要图件附图

附件一:乡村用地现状图

颍东区乡村建设最新规划 形成四大体系区域

乡村用地现状图

根据分乡镇和行政村统计资料汇总,颍东区面积683.1平方公里(土地部门资料),下设3个街道,8个镇,1个乡,2016年末全区总人口65.9万。全区3个街道办事处9个乡镇,现有35个居民委员会, 89个村民委员会,1403个农村居民点。现状建设用地总面积为14693.51 公顷,其中:城镇用地2294.92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36%,农村居民点用地9959.85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4.58%。

附件二:乡村体系分区图

颍东区乡村建设最新规划 形成四大体系区域

乡村体系分区图

依据颍东区生态格局、产业发展、地理位置、交通状况等要素进行综合分析,规划将颍东区分为四大体系分区,分别为都市统筹型区域、村庄网络型区域、镇村一体型区域、传统结构型区域。

附件三:乡村建设用地规划图

颍东区乡村建设最新规划 形成四大体系区域

乡村用地规划图

规划按照乡村居民点的 7种不同的发展类型重点发展型居民点、特色发展型居民点、潜力培育型居民点、城镇化搬迁型居民点、移民搬迁型居民点、生态保育型居民点、自生发展型居民点确定乡村居民点的建设用地规模。

附件四:乡村产业布局规划图

颍东区乡村建设最新规划 形成四大体系区域

乡村产业布局规划图

规划为产业谋划适宜的发展空间,形成了“三轴、四片”的产业空间布局。

附件五:综合交通规划图

颍东区乡村建设最新规划 形成四大体系区域

综合交通规划图

规划形成以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为骨架,二级公路为干线,三级、四级公路为主体的区域公路网络。提升乡村重点发展地区参与区域经济活动的能力。

附件六: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图

颍东区乡村建设最新规划 形成四大体系区域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图

以新的乡村体系给定的乡镇和乡村居民点为服务单元,从居民的生活需求与活动范围考虑,以不同生活圈的服务半径、服务规模为依据,统筹配置公共服务设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