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因一句自誇的話潦倒一生,去世時還是朋友花錢埋葬。


世人笑我忒風顛,我笑世人看不穿。記得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做田。

唐伯虎因一句自誇的話潦倒一生,去世時還是朋友花錢埋葬。

人都說唐伯虎風流倜儻才氣無雙,我卻看他人生失意舉杯長嘆;人都說唐伯虎飄逸瀟灑縱酒狂歌,我卻讀他歷經滄桑鬱鬱寡歡。

唐伯虎出身於小商之家,自幼熟讀四書五經,16歲就因參加秀才考試得第一而轟動家鄉。1488年,19歲的唐伯虎與徐氏成婚。原本家境富裕其樂融融的唐伯虎,卻在他25歲之時,迎來了人生的第一次沉重打擊。那一年,唐伯虎的父親去世。“父沒,子畏猶落落”,但他還沒有從失去父親的悲痛中緩過神來,緊接著,巨大的痛苦又接踵而至,他的母親病逝,妻子難產而死,兒子夭折,妹妹病逝,一個個親人相繼永遠離他而去。現實如此無情,沉重地擊垮了一代才子。接二連三的失去親人,一度讓25歲的唐伯虎陷入了絕望,而家境也迅速衰敗下去。唐伯虎年紀輕輕就承受如此巨大的人生打擊,實在讓人悽嘆。

唐伯虎因一句自誇的話潦倒一生,去世時還是朋友花錢埋葬。

看到唐伯虎日益消沉,好友祝允明規勸他苦讀詩書,以成功名,重振家業。1498年,29歲的唐伯虎參加應天府鄉試時中解元第一名,一時名震江南,“冒東南文士之上。”盛名之下,大家閨秀何氏又慕名投入唐伯虎的懷抱,做了唐伯虎第二任妻子。

但天有不測風雲,在唐伯虎人生得意之時,又一場足以改變他人生的牢獄之災隨之而來。

民間是這樣說的:唐伯虎才氣為天下之冠,書畫為天下絕。就是因為自己名聲太大又太喜歡誇讚,在考試前因為喝酒後頭腦不清醒,說“我來就是來拿狀元的!這屆的狀元非我莫屬!”

唐伯虎因一句自誇的話潦倒一生,去世時還是朋友花錢埋葬。

同行者側目。

等到發了榜果然是他,敵對派就拿這事當他們的小辮子說,向皇帝奏報:唐伯虎狂妄是假,他和主考官事先通了消息是真,結果害得唐伯虎自己被皇帝關大牢吃盡苦頭,最後趕出京城,永世不得入考場,不得為官。家庭因此破碎,財產也消耗殆盡。聰明如唐伯虎,只活了54歲就在貧病中結束了一生。

而主考官是明代著名的大家程敏政也因此丟了官貶回家當平民,很快抑鬱而終。

唐伯虎因一句自誇的話潦倒一生,去世時還是朋友花錢埋葬。

當然這是民間的傳言,不能盡信。官方的說法是:1499年,30歲的唐伯虎進京參加會試,其才學得到主考官程敏政的賞識。但由於“江陰富人徐經賄金預得試題”事發,程敏政捲入此案中,最後也牽連到唐伯虎,結果唐伯虎求取功名不成,反倒因此下獄。這種牽連主要就是因唐伯虎的宿妓喝酒,放浪形骸,口不擇言有關。

唐伯虎因一句自誇的話潦倒一生,去世時還是朋友花錢埋葬。

唐伯虎在獄中的生活十分悲慘,他在給文徵明的信中寫道:“至於天子震赫,召捕詔獄,自貫三木,吏卒如虎,舉頭抱地,涕淚橫集。”一句“涕淚橫集”,讓我們不禁心酸動容。

那時的唐伯虎,經過科考案的四處傳播,已是聲名掃地,他自述道:“海內遂以寅為不齒之士,握拳張膽,若赴仇敵。知與不知,畢指而唾,辱亦甚矣!”

一場科考案,讓唐伯虎“扶案而思,仰天而嘆”、“憤悒而哀傷”。科考案擊碎了唐伯虎的所有夢想,吹散了他的一腔豪情,也委屈了他的絕世才情。

唐伯虎因一句自誇的話潦倒一生,去世時還是朋友花錢埋葬。

唐伯虎自從仕途失意之後,他一度以“酒仙”李白為榜樣,常常酗酒,使得他在晚年時期身體每況愈下,在身體狀況不好的情況之下,他也難以工作,所以生活十分窮困,常常借錢生活。

在此期間,他曾寫了一首《七十詞》來自嘲:

人生七十古稀,我年七十為奇,前十年幼小,後十年衰老;中間只有五十年,一半又在夜裡過了。算來只有二十五年在世,受盡多少奔波煩惱

然而,唐伯虎並沒有撐到七十歲,公元1532年,唐伯虎在貧病交加中去世,享年54歲。唐伯虎去世時,家中一貧如洗,經濟十分困難,最後還是他的好友祝枝山慷慨相助,將他埋葬在桃花庵附近(在華府中,9527那樣對待祝枝山,就顯得有些不厚道了)。

唐伯虎因一句自誇的話潦倒一生,去世時還是朋友花錢埋葬。

至於唐伯虎的那些珍品字畫,在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並不值錢,唐伯虎曾親口對朋友哀嘆道“上好良田無人買,誰肯購我畫中山?”

唐伯虎因一句自誇的話潦倒一生,去世時還是朋友花錢埋葬。

桃花塢裡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