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感覺眼鏡店的顧客很少,卻不會倒閉?

配鏡對於青少年是剛性需求

眼鏡店雖然看著人少,但如果你在眼鏡店呆一週,計算下客流量和成交率,你會發現顧客還是很多的。如果真的是天天都沒人,那這個店你肯定也發現不了,因為早就入不敷出倒閉了。現在的房租可是都很貴的!

眼鏡店肯定有固定的消費人群,人們一般都是週末去驗配,尤其學生,為了不耽誤上課,週末、寒暑假配鏡的還是很多的。如果大中午的去逛萬達,肯定也沒啥人,那王健林是如何成為中國首富的?那萬達賣東西肯定和宰人沒區別。

如果說眼鏡真的是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

現實中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是存在的,很多商家過年賣的產品,可能就夠一年的生計了。但我們普通消費者都能想到的,為什麼那些精明的商人想不到?肯定是想到的,既然想到,那就有大批的人去開眼鏡店,去做眼鏡,從而供大於需,價格肯定下落。

對比下其他行業:

1、對比手機行業

時下非常流行的智能手機,比如華為,請到了胡歌代言;比如oppo,一堆明星,各處都有海報;比如蘋果,建了300億的大樓。

為什麼感覺眼鏡店的顧客很少,卻不會倒閉?

那這些企業的錢是政府補貼的,還是慈善捐贈的?都不是,都是消費者消費的啊!

但目前我還沒見過哪家眼鏡店,或者鏡片鏡架的品牌,能請到知名的影星,或者天天無腦的放廣告。最多是露個臉而已。為啥只露臉呢?這樣廣告費便宜唄,多了出不起。

如果眼鏡真的那麼暴利,應該明星天天有,廣告天天放,這樣洗腦大眾才能賣的更好。

2、對比藥品

藥品暴利不?那絕對暴利啊,多少以前便宜的藥,改頭換面就提價幾十倍。但是多少人去說這個,多少人買藥時會說一句“這太暴利”呢?比如假藥“莎普愛思”單單一個藥品盈利億元以上,還是個假藥,但大家對莎普愛思的暴利基本沒咋提,頂多問問:這藥有效果麼?對於眼鏡,都會問:眼鏡到底多暴利?

為什麼感覺眼鏡店的顧客很少,卻不會倒閉?

現在暴利行業多,但大眾唯獨反感“眼鏡”

眼鏡成本低麼?確實低,售價與成本對比,確實是暴利,不過,為什麼這麼暴利沒有讓那些眼鏡店、企業,做的像莎普愛思這麼強?現在這個社會,有錢假藥也能賺好幾億,為什麼沒有資本在眼鏡上下血本呢?這對於市場經濟體制是說不通的。

我想一部蘋果手機6000元,單純的實物成本最多1000元,按售價與成本對比,賺你4000。可能你說蘋果系統的設計,外觀的設計等值2000元,加工及運輸成本1000元,那最後還是賺你2000元,我覺得這是非常非常保守的估算。

而眼鏡呢?眾多報到就是按實物成本和售價,比如1000元眼鏡,成本就算是200元,賺你800元。蘋果手機賺的錢是眼鏡的2倍,但很多人願意每年換一部蘋果手機,但對於眼鏡,3年不換,然後天天說暴利。

或者對比奢侈品,奢侈品的售價中的5%是其實物成本。賺了你95%啊,但很多人趨之若鶩,從來不提暴利。只不過眼鏡在消費者眼中感覺很簡單,不值得這個價,而手機等看著很高端,還能顯擺,心裡感覺值這個價。

眼鏡店房租、人力成本高,服務性強,但消費頻次低

頭條很多文章都說,壓垮實體經濟的,不是馬雲和淘寶,而是房租。現在多少省市的經濟是靠房地產帶動的?有多少城市的經濟是真正靠企業與創新帶動的?眼鏡店也要面臨高的房租、水電、人力成本。

配鏡需要驗光,驗光的設備驗光師的服務也都是成本。心臟動脈支架淘寶就有賣,幾百塊,但做個手術幾十萬,那這如果按售價與成本,絕對的暴利中的暴利啊。大家完全可以自己買支架自己做嘛,自己不會做找個大學畢業生也行啊,那肯定便宜。但真的可能麼,醫院的幾十萬都是利潤麼?幾十萬其實就相當於服務費,有經驗技術好的醫師不是一蹴而就的,他高技術的服務是非常值錢的,只不過我們的認知裡對無形的服務不認可收費而已。

另外,我們自身配鏡的頻次是多少?基本2年一次,青少年1年一次,或者半年一次,但是你是需要配的。頻次下去了,那為了維持店的經營,肯定售價要高啊。如果大家天天都買一副眼鏡,那眼鏡肯定便宜的不得了。我們一方面不願意消費,一方面覺得暴利,覺得暴利就更不願意消費。

對於這些問題,多因素考慮考慮,如果是暴利,肯定是熱銷產品,剛需產品,且行業有一定壟斷。開眼鏡店還是比較簡單的,找會的人就行,基本沒啥壟斷,我們配鏡頻次還低,老年人更是寧願賣了房子買保健品也不願多花20塊買眼鏡,這樣的環境下暴利不現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