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聲聲慢》:偉大的文本具有豁免權

李清照《声声慢》:伟大的文本具有豁免权

週末讀詩063期

本期詩人

李清照

李清照(1084-1155),號易安居士,濟南章丘人。其父李格非為東坡門下士,母親為狀元王拱辰孫女。十八歲時與太學生趙明誠成婚,時趙父為吏部侍郎,後進左丞相。元佑黨爭時父罷官,蔡京當權後趙父卒,兩人屏居鄉里十年,雅好書畫金石的蒐集整理。靖康後流寓南方,趙明誠病死,晚景淒涼。李清照為婉約詞人之一大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今存詞四十餘首,清詞麗句,最善白描。詩留存不多,感時詠史,情辭慷慨。後人有《漱玉詞》輯本。

李清照《聲聲慢》:偉大的文本具有豁免權

江弱水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這首《聲聲慢》,前人講得太多,已經題無剩義了。但既然講李清照,我也不想繞過它,就留到最後,來講一講我的心得。

一般來說,高手作文,不作興用形容詞。你可以寫傷心事,不可以說傷心話。可是你看,“悽悽慘慘慼戚”“傷心”“憔悴”“愁”,這麼多的形容詞都用上了,李清照真是“能文”而“無顧籍”呀!

王安石說:“意氣未宜輕感慨,文章尤忌數悲哀。”(《李璋下第》)一旦如數家珍地數起了自己的悲哀,就容易弄成很low的感傷主義。但是,偉大的文本具有豁免權,譬如《離騷》,譬如《古詩十九首》。《聲聲慢》十分slow,卻一點不low,這是一個橫放傑出的特例,它老是犯規,你也總是跪。

比如說,有人注意到詞中居然出現了三個“怎”字,這對於用字須戒重疊的填詞是違例的。清人孫致彌在《詞鵠》凡例中說:

字面前後相犯,雖絕妙好詞,畢竟不妥,萬不得已用之。如易安《聲聲慢》,疊用三“怎”字,雖曰讀者全然不覺,究竟敲打出來,終成白璧微瑕,況未能盡如易安之善運用,慎之是也。

是不是“易安之善運用”不好說,“讀者全然不覺”卻是真的。

我也是這回要講《聲聲慢》,才發覺裡面“怎”字有三個,而反問句更有四個。正常情況下,這麼多的反詰肯定令人不耐煩,但《聲聲慢》就是讓你“全然不覺”。這便是陳世驤《姿與GESTURE》一文中說的,那起首的十四個疊字,形成了籠罩性的氣氛,做成了支配性的姿態,你從一開始就被帶進去了。

李清照《声声慢》:伟大的文本具有豁免权

中國文學的抒情傳統

版本: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14年9月

細察全篇,三個“怎”字句,四個反問句,都是在五個否定判斷中——

不能“將息”:“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不能“敵”:“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不能“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不能“黑”:“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不能“了”:“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一個接一個的否定,對一切的一切。這些否定,實來自對昨日的世界之篤定與安定的肯定。往昔有千般好,今日就有萬般不是。李清照《〈金石錄〉後序》裡的那句“甘心老是鄉矣”,真是恍惚夢魂中的喟嘆。她希望時間停止在那一刻,不走了才好。可是她的命運崩壞了,過去的生活場景像一扇巨大的落地玻璃窗稀里嘩啦打了個粉碎,剩滿地玻璃渣,戳手,扎心。於是,一如張棗的《護身符》所說的——

燈的普照下,一切恍若來世

寬恕了自己還不是自己

寬恕了所竊據位置的空洞

“不”這個詞,馱走了你的肉體……

“文章尤忌數悲哀”,可李清照難捱的餘生裡,只剩下了“數”,機械的列數:三杯兩盞淡酒,滿地黃花堆積,細雨點點滴滴,怎一個愁字了得……零零星星,細細密密麻麻,《聲聲慢》裡這些“數”,是那前面十四個疊字所預設的節奏的繼續。守,而無所候;期,而無所待。李清照的悲哀,真是看得見,摸得著,解不開,頓不脫……

這首詞,儘管用了那麼多形容詞,卻沒有抽象之弊,它勝在具體可感的意象,如“酒”“雁”“黃花”“梧桐”“雨”“窗”等等,尤勝在空前絕後的聲音。這一點,夏承燾在《唐宋詞字聲之演變》中講得最到位。李清照《詞論》說過,“歌詞分五音”。五音是根據發音部位,將漢字分為唇、齒、喉、舌、鼻五個類別。一般來說,一首詩的五音是隨機分佈,比較平均的,但《聲聲慢》卻傾斜得極為嚴重。夏承燾指出,全詞97字,單是舌音和齒音就有57字,明顯佔半數以上:

舌音16字:難、淡、敵、他、地、堆、獨、得、桐、到、點、點、滴、滴、第、得。

齒聲41字:尋、尋、清、清、悽、悽、慘、慘、戚、戚、乍、時、最、息、三、盞、酒、怎、正、傷、心、是、時、識、積、憔、悴、損、如、誰、守、窗、自、怎、生、細、這、次、怎、愁、字。

當心弦都調理停當,受基本的情意姿態所控制,該要的聲音自己會來。夏承燾總結說,此詞密集的雙聲,在宋詞中絕無僅有,“當是有意以齧齒丁寧之口吻,寫其鬱伊惝怳之情懷。”對於《聲聲慢》萬語千言的評析,沒有比這一句更精闢的了。而且,“齧”“丁”“寧”是舌音,“齒”是齒音。最高的表達是現身說法:他說的,正是他的字句在做的。

而鬱伊惝怳的李清照,將她命運的碎玻璃渣收攏起來,珍重細數。經她一番深情凝視與妙手點化,一一化作了璀璨的鑽石,而《聲聲慢》是其中最大的一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