撿來皇位,打下萬里山河!英年早逝,奠定大宋基業!

大宋朝是宋太祖趙匡胤開創的,黃袍加身的典故耳熟能詳,都知道趙匡胤那時是個帶兵的,出去打仗時走到陳橋被部下黃袍加了身迫不待已做了皇帝。但誰派他出去打的仗?是朝廷。朝廷有誰?是孤兒寡母。當家的皇帝呢?死了!這位去世的年輕皇帝就是歷史上少有的英明神武的周世宗柴榮!這些兵將都是去世的年輕皇帝柴榮留下來的,他要是不死,就沒有宋太祖,也沒有大宋,中國的歷史就要改寫了!

幼年家貧,投奔姑父!為謀生獨自經商,政治鬥爭,他的妻及子、繼父郭威的家眷全被殺害!及至郭威憤而起兵,後被部下黃袍加身(沒錯,歷史上第一個黃袍加身的是郭威)曲折登基(是為周太祖),柴榮仍在外(鄴城)鎮守!郭威在位5年(950-954)死後,柴榮接任繼父皇位(是為周世宗)。這位英明的皇帝開始了他傳奇的治國之路!

撿來皇位,打下萬里山河!英年早逝,奠定大宋基業!

給我三十年,還你一個強大的中國:登基伊始,他曾向左諫議大夫王樸發問:"朕當得幾年?"精究術數的王樸答曰:"臣固陋,輒以所學推之,三十年後非所知也。"柴榮聽後十分欣喜地說:"若如卿所言,朕當以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足矣!"對於未來的治國具有充沛的底氣和自信心(奈何天不遂人願,整個治國只有5年)!

罷相親征:登記當年即顯德元年(954年),北漢勾結契丹南犯,柴榮召大臣議欲親征,宰相馮道極力止,柴榮因言:"唐初,天下草寇蜂起,並是太宗親平之。"道奏曰:"陛下得如太宗否?"柴榮怒曰:"馮相何少也(馮相你真幼稚啊)!"乃罷其相位。曰:"以我兵力之強,破劉崇山壓卵耳!"他率軍兼程速進,在高平之南與北漢軍遭遇時,右軍樊愛能,何徽部不戰遁潰。在危險時刻,柴榮不畏矢石冒死督戰,北漢驍將張元徽被殺,劉崇單騎北逃,契丹軍退逃。此戰鞏固了柴榮的地位(皇位是繼承繼父的,和郭威並無血緣關係,也無戰功,不能服眾,馮道說陛下和唐太宗能比嗎就是赤裸裸的看不起這個新皇帝。),他趁勝整飭軍紀。樊愛能、何徽等70多名將士因臨陣脫逃悉數斬殺,同時對作戰有功的

李重進、趙匡胤等將士給予重賞。

毀佛鑄錢為軍需:當年有檀越銷融銅錢以鑄佛的風氣,周世宗反其道而行,即下令毀滅天下銅製佛像,要銷燬佛像以鑄造銅錢。世宗限定民眾於五十日內繳納,官府收購。只要家藏五斤以上的銅佛而不繳納,則判死刑。一時天下佛像幾滅。官員議論紛紛,周世宗卻說:"卿輩勿以毀佛為疑。夫佛,以善道化人,苟志於善,斯奉佛矣。彼銅像豈所謂佛耶?且吾聞佛在利人,雖頭目猶舍以佈施。若朕身可以濟民,亦非所惜也。"("你各位不要對我毀去佛像這件事有疑慮。佛啊,是以善道度化世人的,如果有心向善,就是供奉佛了,那銅像豈是所謂的佛呢?而且我聽說過,佛為了利益他人,就算是頭顱、眼睛都可以佈施給別人。如果朕的身體可用來救濟民眾,我也在所不惜啊。")詔旨頒佈後,廢佛之風席捲全國,除重點保護寺院外,一律停廢。禁私度僧尼,禁僧俗捨身,並下詔毀銅佛像以鑄錢。只留下前朝帝王有賜與匾額的重點佛寺,其餘寺院一律毀去。又對僧侶條件嚴格限制,必須要會背誦一定卷數以上的佛經並取得尊長同意,才能出家,否則犯罪。且禁止一切當年佛教徒"自殘式佈施"(斬斷手腳、以熱油燙臉等)明志的風氣,最後,廢去佛寺30336所,還俗61200僧。全國寺院僅餘兩千所。

撿來皇位,打下萬里山河!英年早逝,奠定大宋基業!

在封建社會,能跳出民俗意識窠臼,客觀認識宗教、理性對待佛教是極其難能可貴的,修佛是為的度化世人,心向善就是供佛了,這些思想是一般人(包括現在)遠遠達不到的!比起那個梁武帝更要不知道高明多少倍了!關鍵是利用這些毀佛得到的銅用於鑄錢支援平川軍,更是物盡其用!

虛心請教納良言治國:柴榮辦事謹慎,虛心求諫,他曾極為誠懇地專門下詔要求群臣儘量上書言事,還點名讓20多名翰林學士都寫兩篇文章:《為君難為臣不易論》《平邊策》。這種命題向眾多朝臣徵求治國之策的做法在歷史上是很少見的,而且他也絕不是譁眾取寵,只作作樣子。在認真審讀大臣的建議後,他欣然採納了大臣王樸《平邊策》中"先易後難"的主張,以此制定統一大計,付諸實踐。

一月收復三關三州十七縣:柴榮一生最值得稱讚的是顯德六年(959年)四月,柴榮親率諸軍北伐契丹。至寧州,刺史王洪以城降。之後,領兵水陸俱下,至益津關,契丹守將終廷暉以城降。至瓦橋關,守將姚內斌以城降。鄚州刺史劉楚信以州降。五月,瀛州刺史高彥暉以本城歸順。這次出師,僅四十二天,兵不血刃,連收三關三州,共十七縣。柴榮正準備乘勝奪取幽州,遇疾而返。

後世評價:

歐陽修:"世宗區區五六年間,取秦隴,平淮右,復三關,威武之聲震懾夷夏,而方內延儒學文章之士,考制度、修《通禮》、定《正樂》、議《刑統》,其製作之法皆可施於後世。其為人明達英果,論議偉然。即位之明年,廢天下佛寺三千三百三十六。是時中國乏錢,乃詔悉毀天下銅佛像以鑄錢,嘗曰:'吾聞佛說以身世為妄,而以利人為急,使其真身尚在,苟利於世,猶欲割截,況此銅像,豈其所惜哉?'由是群臣皆不敢言。嘗夜讀書,見唐元稹《均田圖》,慨然嘆曰:'此致治之本也,王者之政自此始!'乃詔頒其圖法,使吏民先習知之,期以一歲,大均天下之田,其規為志意豈小哉!其伐南唐,問宰相李谷以計策;後克淮南,出谷疏,使學士陶谷為贊,而盛以錦囊,嘗置之坐側。其英武之材可謂雄傑,及其虛心聽納,用人不疑,豈非所謂賢主哉!其北取三關,兵不血刃,而史家猶譏其輕社稷之重,而僥倖一勝於倉卒,殊不知其料強弱、較彼我而乘述律之殆,得不可失之機,此非明於決勝者,孰能至哉?誠非史氏之所及也!"

司馬光:"若周世宗,可謂仁矣!不愛其身而愛民;若周世宗,可謂明矣!不以無益廢有益。" "世宗以信令御群臣,以正義責諸國,王環以不降受賞,劉仁贍以堅守蒙褒,嚴續以盡忠獲存,蜀兵以反覆就誅,馮道以失節被棄,張美以私恩見疏。江南未服,則親犯矢石,期於必克,既服,則愛之如子,推誠盡言,為之遠慮。其宏規大度,豈得與莊宗同日語哉!《書》曰:'無偏無黨,王道蕩蕩。'又曰:'大邦畏其力,小邦懷其德。'世宗近之矣!"

朱熹:"周世宗亦可謂有天下之量,才見元稹均田圖,便慨然有意。""周世宗規模雖大,然性迫,無甚寬大氣象。做好事亦做教顯顯地,都無些含洪之意,亦是數短而然。"

馬天驥:"周世宗當天下四分五裂之餘,一念振刷,猶能轉弱為強。"

朱元璋:"三代之王有其時而能為之,漢文有其時而不為,周世宗則無其時而為之者也。"

撿來皇位,打下萬里山河!英年早逝,奠定大宋基業!

周世宗在位5年零5個月,國家在政治軍事經濟科舉水利農業等各方面均長足進展,國土也擴大一倍,立下萬丈雄心勵精圖治,開疆擴土,為繼任者留下百廢俱興的萬里山河,後趙匡胤兵不血刃黃袍加身,開創大宋盛世,正是延續了周世宗開創的大好局面。周世宗柴榮,一個偉大的靈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