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引爆五條網際網路思維!

《我不是藥神》不無意外地在正式上映之前爆了。

並且截止7月7日18點

僅上映3天猛破8億

目前已衝破10億

有可能追上戰狼2的56億票房

為什麼?什麼樣的互聯網思維,引爆了《我不是藥神》

《我不是藥神》引爆五條互聯網思維!

《我不是藥神》引爆五條互聯網思維!

一、點映思維

《我不是藥神》在點映前引爆,這是典型的內測,用戶參與創造思維。

7月4日當天,《我不是藥神》豆瓣正式開分,超過六萬用戶評價,起分就已到9分。這是自2002年的《無間道》以後,16年後再次有華語片收穫這一超高分成績。影片也正式宣佈提檔一天,搶先在7月5日全國公映。

點映,用通俗的話解釋點映,就是選擇在個別的地方影院,預先放映還未正式上映電影。與以往電影院為觀眾播放老電影不同,如今點映播放的大部分是剛引進的好萊塢大片,或是還未到首映之時卻已讓觀眾垂涎的“壓箱之作”。

《我不是藥神》引爆五條互聯網思維!

中國電影的巔峰之作

《我不是藥神》引爆五條互聯網思維!

點映到現在,豆瓣評分一直維持在9分,看過的人都哭了。

《我不是藥神》引爆五條互聯網思維!

《我不是藥神》引爆五條互聯網思維!

《我不是藥神》引爆五條互聯網思維!

《我不是藥神》引爆五條互聯網思維!

二、IP思維

好的電影核心是內容IP。

這部豆瓣評分9.0的電影,改編自一個真實的故事:代購“印度格列寧”。

甯浩回憶,自己經常會親自篩劇本,往往看了30多個,一回想卻一個都想不起來。然而“藥神”的故事,他隔了半年還記得住。他覺得“這就是好故事,有力量,它種在那兒了!”當甯浩後來無數次給別人講起這個故事時,每到高潮和關鍵部分,都會自己感動到講不下去。後來與老搭檔徐崢見面,講起這個故事。對好故事同樣敏感的徐崢當即表示“有力量!”並詢問甯浩導演會拍嗎?甯浩當時回覆了一句“有可能”。沒想到至此徐崢就隔三差五的問他:“藥神”什麼時候拍?

● 《我不是藥神》徐崢飾演人物 程勇

“藥神”原型——陸勇

《我不是藥神》引爆五條互聯網思維!

7月2日晚,由文牧野導演、甯浩監製、徐崢監製並領銜主演的電影《我不是藥神》在清華大學舉辦首映禮。片中徐崢所飾角色程勇的“原型”陸勇到場助陣,他在現實生活中是一位慢粒白血病患者,他的傳奇經歷曾被多家媒體報道過。

在《我不是藥神》首映禮上,原型人物陸勇還帶著兩位朋友蒞臨現場,同時分享了正在逐步改善的病患現狀。在陸勇的倡議下,由片方以及主創人員籌集,捐贈200萬元人民幣給白血病患者。陸勇表示:“我非常高興受到邀請過來,非常地激動。我沒有販賣過藥品,因為電影創作可能需要一些改編。”

《我不是藥神》引爆五條互聯網思維!

據悉,陸勇不僅是位白血病患者,也是一位企業家,許多白血病患者稱他為“藥神”,因此他也被認為是《我不是藥神》的原型。2002年,陸勇被查出患上白血病,隨後開啟他漫漫尋藥之路。一直覺得自己在做好事的陸勇,2013年竟因涉嫌販賣“假藥”,被警方帶走。之後千餘名白血病病友簽名為陸勇求情,最終有關部門“撤回起訴”。

影片《我不是藥神》從一位不速之客的意外到訪講起,神油店老闆程勇的平凡人生由此打破。主人公從一個交不起房租的男性保健品商販,一躍成為印度仿製藥“格列寧”的獨家代理商。收穫鉅額利潤的同時,一場關於救贖的拉鋸戰在波濤暗湧中慢慢展開……

陸勇鄭重澄清自己在代購格列衛的過程中沒有賺過病友的錢,雖然能夠理解藝術創作的需要,但最初看到自己被改編成了為利益而賣藥的保健品店老闆,還是會生氣,“我不是這樣的人,我是自救,順帶幫助大家”。導演文牧野表示,這樣改編是為了讓人物變化更有弧光,從相對普通的底層小人物變成最後的英雄。徐崢則稱:“我演的這個角色,小人物的部分是屬於我的,英雄的部分是屬於你的。”

徐崢回憶說,第一次見陸勇是圍讀劇本的時候:“我們長得不太一樣。如果在馬路上碰到陸先生,我不見得了解他,即使現在知道了他的故事,也覺得他就是一個普通人。但恰恰是這樣一個人,擁有一種精神,人性中小小的善意的光芒越放越大,這種慈悲心足以感動所有人。我為我能參加這樣一個電影的拍攝而感到自豪。”

如陳佩斯所說,“喜劇都有一個悲劇的內核”,《我不是藥神》笑裡含淚。

作為嘉賓首映禮的黃曉明和劉曉慶都盛讚該片。黃曉明激動地稱:“即使沒有參與,也特別驕傲。以後要有這麼好的片子,再小的角色都叫上我,我自己貼錢都行。看得我一把鼻涕一把淚,哭了三次。”

三、用戶思維

得用戶得天下,屌絲者得天下。儘管該影片類型比較新,切口是一群慢粒白血病患人群,但展開卻是時下是"看病難",這可是一個大話題。

《我不是藥神》引爆五條互聯網思維!

據《中國企業家》雜誌李秀芝報道稱,最新官方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新發惡性腫瘤病例約380.4萬例,這意味著平均每天超過1萬人被確診為癌症,每360人裡就有一名新的癌症患者。除了發病率,中國的癌症死亡率也在呈上升態勢。然而,與嚴峻的癌症患者情況並不匹配的是,中國的癌症治療現狀不盡人意。

《南方都市報》曾報道,中國對於發現後的癌症治療方法與發達國家差別不大,基本是以手術切除為主、化療為輔,再配合基因療法或單抗新藥。無論手術切除、化療、還是基因療法,中國大醫院的醫生尤其是頂尖醫生和發達國家差距不大。關鍵,在於藥物。

一方面,國際上抗癌新藥(原研藥)的研發頻頻取得突破。過去5年,全球總計上市了49種抗癌新藥。但中國進展緩慢,直到近日才傳出了好消息——多家媒體報道稱,首箇中國自主研發生產、面向結直腸癌患者的藥物“呋喹替尼”已遞交上市申請,被授予了“優先審評”資格。

另一方面,中國進口抗癌新藥的審批流程很長。即使患者能夠等到進口抗癌新藥在國內上市,經過層層關稅和增值稅後,正規途徑的進口抗癌藥已近乎天價。而且,中國大病醫保有所缺失,癌症治療自費程度很高,一旦有家庭成員患癌,就是傾全家之力來治療,因病致貧的案例比比皆是。

《我不是藥神》引爆五條互聯網思維!

《我不是藥神》劇照,警察追查代購案的幕後主使,一位患病老太太求情。

另外,電影的表演的用戶思維也頗值得關注。

據中國青年網報道:《我不是藥神》最合適的主演 一張臉背後是一群人。

一部優秀的電影誕生,幕後必然有一群同樣卓越的主創團隊,《我不是藥神》的主創團隊也是壞猴子影業一貫合作的班底。對於主演陣容的選擇,監製甯浩表示:“每一個選擇,都是最合適的,整個卡司形成了一個最合適的組合。”徐崢、週一圍、王傳君、譚卓、章宇、楊新鳴、王硯輝、王佳佳——這樣優秀紮實的主演陣容站出來,相信瞬時就讓影迷感受到“戲大過天”的質感。在甯浩看來:“徐崢是塑造力非常強的演員,《心花路放》之後他到達了演技非常嫻熟的階段,現在是創作動人人物的時期,是表演高峰期。”

而談及首次合作的譚卓、王傳君、章宇等人,甯浩認為:“譚卓形象和氣質有力量,又有生活質感。王傳君需要短期瘦下來,他就玩命地跳繩,風雨無阻。這種尊重表演尊重藝術的演員,是要鼓勵的。章宇的形象很中國,他有匪氣又有工人氣,是有骨頭的人。在我印象中,中國男性就該這樣,樸實淡定,明事理不張揚。”

在監製甯浩和壞猴子看來,好的演員要具有對生活的閱歷和質感,要有血有肉。無論是譚卓為學鋼管舞導致不可逆的腿傷;還是“黃毛”章宇提前數月體驗苦力生活;或是完全不懂英語的“牧師”楊新鳴一句句的學英語。“透過臉,我們能看到背後有一群人。有時我們看一張臉就是臉,像人工智能,背後看不到什麼。我覺得無論演員還是偶像,還是要代表一種人。幾年前我們拍電影還體驗生活呢,現在很少了。時間被量化,大家很忙,但還是要回歸電影本質。這部就是,所有演員都回歸到電影本質。”甯浩表示。

《我不是藥神》的表演魅力,眼下已經通過點映征服了無數觀眾。卡司們的共同努力,把一個個角色還原成一個個有血有肉的人。有觀眾表示“每個角色都讓我歡笑,又讓我淚目”。清華首映禮上,久未出席電影首映的影壇前輩劉曉慶出席觀影併發言,她激動地表示:“很多年前我一直認為,世界上最好的表演,來自英國、前蘇聯、和中國內地的好演員。但這句話好多年不敢提了,今天《我不是藥神》讓我終於再次有底氣說出這句話!”

2018年7月5日,《我不是藥神》提檔一天,正式與全國觀眾見面,影片也將要接受更多的掌聲和評價。壞猴子影業一直追求品質創作和打造優秀電影的工匠精神和初心從未改變,對此甯浩表示:“電影人要尊重觀眾,尊重角色。觀眾能感受到尊重,不要俯視他們,他們不是螻蟻,我們都是有生命的人。人都有尊嚴,都有同理心。《我不是藥神》就是尊重觀眾,且有尊嚴的電影。”

用戶社群思維

《我不是藥神》引爆五條互聯網思維!

人物的命運其實是依託於社群,對《我不是藥神》來說是,就是病友群。

在影片中,最開始推銷、賣藥是賣不出去,因為缺乏信任基礎。但最後程勇找到群主之後,才算是找到了渠道,並從此一發不可收拾。這正是典的互聯網用戶、社群思維。

這也被人總結經典的社群團隊:這部電影中的“藥神團隊”很有意思,我發現他們的組合分五大類:會商務的(程勇)、有供應渠道的(程勇)、有客戶的(呂受益、劉思慧)、埋頭幹活的(黃毛)、懂技術的(劉牧師會英語),這個組合可以說是社群創業團隊必備組合,缺一不可,反思下自己,我們的社群團隊有這幾類角色嗎?

當然影片也道出社群運營方式法:意見領袖、利益一致性、社群裂變、社群規則、社群價值觀、信仰等。

四、創新思維

《我不是藥神》尺度之大卻過審了,網上不斷有人感慨,這本身也是創新所致。

除了現實題材、觸及敏感材外。更值得關注的是加入宗教話題:佛教與基督教,以及信仰問題。生命、藥與信仰的碰撞,同時與法律的矛盾,產生了難以估量的創新力量。

《我不是藥神》引爆五條互聯網思維!

看看下面的對話頗有味道:

印度藥商:所以,你想做救世主?

程勇:我不要做什麼救世主,我要賺錢。這個藥在中國會有很大的市場,因為很多的人都靠這個藥來救命,而命就是錢。

“命就是錢”,而“我要賺錢”!這就是程勇的價值觀,一開始程勇露出的是“投機倒把分子”的價值觀,也易於讓常人理解!

但,程勇在說服會講英語的基督教牧師幫忙賣藥,並加入團隊時,他說的又是什麼?

牧師:“我是基督徒,違法的事情我不做。”

程勇:“上帝不是說了嗎,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

呂受益:“那是佛祖說的。”

程勇:“都一樣。你自己也是病人,你知道正版藥有多貴,印度藥有多便宜,而藥效一樣。你讓他們信上帝,他們能有藥吃嗎?為了救人命而違法有什麼錯?上帝不是說了嗎?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

呂受益:“那也是佛祖說的。”

《我不是藥神》引爆五條互聯網思維!

有意思的是,警察也一度因“情與法”困惑,拒絕執法……

最後,屬於信仰的部分,由主角用賺的錢實現救贖;

屬於情的部分,給予了減刑,

屬於法的部分,對走私進行宣判。

屬於政府的部分,得到了糾正,列入醫保。

上帝的歸上帝,凱撒的部分歸凱撒……

五、免費思維

《我不是藥神》引爆五條互聯網思維!

正版“格列寧”生產商,價格高昂,一直在維權、維護自身利益

《我不是藥神》正版藥“瑞士格列寧”在國內售價近4萬元一瓶,普通人根本無法承受,而印度仿製藥的零售價格只有2000元。不過,印度格列寧在中國境內禁止銷售。 徐崢飾演的程勇,原本只是個賣印度神油的,生意不好,生活更是一團糟,用一個時髦的詞來概括,他就是一個Loser。一天,一個名叫呂受益的神秘男子,找到程勇,託他從印度代購一種藥。呂受益是慢粒白血病患者,這是一種血液癌症,他要找的藥是抗癌藥“格列寧”。答應呂受益的請求,就是走私藥物,是犯罪。但程勇最終為自已解決生活,商鋪租金等資金方面問題,還走上了這條賣藥之路。一開他當把自己當成生意人,最開始以低於正版藥四倍的價格——5000元的價格出售藥物,獲得豐厚的利潤,一度因為怕風險,改行了。但是隨著他和白血病病友的深入接觸,發現很多病友因為承受不起高藥價,怕拖累家人自殺,眼睜睜看生命的消失。他意識到他販賣的不僅是藥,而是很多人生的希望,於是進行自我贖,以500元的工廠進價幫助病友,甚至最後對2000元進價,虧本供應病應,這已經是在超越免費思維了

,如果演變成一場公共危機,那最後將由政府為全民埋單。這也正是免費思維吸引了大量用戶擁護,儘管涉嫌走私、賣假藥,也被病友們支持簽名聲援,最終得到減刑,推動官方醫療改革……

《我不是藥神》引爆五條互聯網思維!

在電影結束之後,片尾字幕滾動的現實進展更叫人唏噓——2002年的慢粒白血病存活率30%,2018到了85%,拯救慢粒白血病的天價藥後來納入了醫保,2018年國家對抗癌藥品實行零關稅。

影片真實表達一種抗議:價格即人心。高高在上的大藥企,必然會遭到廉價仿製藥的衝擊,否則生命權就受到挑戰!

《我不是藥神》引爆五條互聯網思維!

《我不是藥神》抗議高價格藥廠劇照

最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也適用於高價藥。

各種抗癌藥、腫瘤靶向藥價格高昂,且不在醫保範圍內,普通家庭根本無力負擔長期治療所需的鉅額藥費。

既然是救命藥,為什麼醫藥公司不能把價格定低一點?

這是由專利藥物的研發過程決定的。

《我不是藥神》引爆五條互聯網思維!

圖片來自《“格列衛—一個轉化醫學的世紀典範”的前世今生說開去》(劉喬飛)

《藥神》中程勇所走私的抗癌藥“格列寧”,真實名稱叫做“格列衛”,它的藥效就如電影中宣稱的那樣,對於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的有效率達到95%。

但如任何一款“天價藥”一樣,“格列衛”的研發成本極其高昂,從病因“費城染色體”的發現,到研製合成藥品並臨床試驗成功,跨越了半個世紀之久,其總研發費用達數十億美元。

《我不是藥神》引爆五條互聯網思維!

圖片來自《製藥經理人》雜誌

藥種的特殊性使其需求量相比普通藥物過低,要承擔銷售額虧損的風險。再加上進口關稅,藥物價格過萬有跡可循。

所以在我們日常抱怨醫藥行業暴利時,也應該明白,藥物是不能以研發成本來定價的。

“一顆藥的成本是5美分,但為什麼要賣500美元?”

“因為那是第二顆,第一顆的成本是50億美元。”

格列衛的上市銷售在社會上引發了巨大的反響。就在它獲批的同一月,便登上了美國《時代週刊》的封面,稱其為革命性的藥物,並被喻為抗癌戰爭中的新武器。但難逃價格高昂。

《我不是藥神》引爆五條互聯網思維!

藥業大力投入創新研發的動力,無疑就是來自於暴利,而這本身又是一把雙刃劍。

印度仿製藥發達,歸功於印度政府實行了30多年專利強制許可制度,即可以忽略某些藥品專利而強制進行仿製藥生產。2009年印度新的專利法生效後,印度也有相對寬鬆的仿製藥生產環境。比如,經美國FDA批准上市的藥品,在印度上市時無需再做臨床實驗;只要印度製藥廠能做出和在美國上市的藥品同樣的產品,經印度藥物管理局測試認定兩種產品成分一致後,藥品就能在印度合法上市。

因此,中國的癌症患者的治療途徑基本變成了“去美國買特效專利藥和去印度買低廉仿製藥”。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WTO的成員國,中國必須遵守WTO的貿易規則:“必須保護創新和專利”。因為正版“格列寧”由瑞士醫藥公司最先研發,所以他們可以掌控全球的定價權。若哪個國家仿製,將立馬就要遭到專利大棒的制裁。

如何解決這個難題?2001 年,WTO 的多哈宣言允許各國在出現公共健康危機的時候,實施對於藥品的強制許可——哪怕藥品仍然處於專利期內,也可以強行仿製。

中國解決問題方案就是醫保目錄。

《我不是藥神》引爆五條互聯網思維!

"我不是藥神"上映前國務院醫改領導小組收到新任務。4月28日的國新辦發佈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曾益新就表示,對未納入醫保的抗癌藥實行醫保準入談判擬於5月1日後啟動。

5月1日之後啟動的不止是新一輪藥價談判。

原研藥在中國賣得貴,剛才政知君解釋過,第一個原因就是關稅高。

今年兩會之後的總理記者會,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出“抗癌藥品進口稅率力爭降到零稅率”的承諾。

4月10日下午,李克強去考察了上海羅氏製藥有限公司,這是瑞士羅氏製藥公司的藥品及診斷產品生產基地,在中國跨國製藥公司中腫瘤領域排名第一。

《我不是藥神》引爆五條互聯網思維!

他對這家外企負責人說:我們可以將一些藥品納入醫保報銷目錄,採取政府採購等方式,希望羅氏製藥生產的抗癌藥等重大疾病藥品價格能夠更加優惠公道一些。

兩天之後,4月12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召開。會議決定,從2018年5月1日起,將包括抗癌藥在內的所有普通藥品、具有抗癌作用的生物鹼類藥品及有實際進口的中成藥進口關稅降至零,使我國實際進口的全部抗癌藥實現零關稅。

救命藥賣出高價的第一個問題解決了,還有第二個。

時隔兩個月,李克強又在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了新要求:抗癌藥是救命藥,不能稅降了價不降。我們已經對抗癌藥實施了零關稅,下一步主要是要嚴防中間環節層層加價。

李克強要求,新一屆國務院醫改領導小組成立後,第一件事就是要切實把抗癌藥價格降下來。

電影中程勇說的那句“相信會越來越好的,希望這一天早一點到來”真實發生了——從2002年,陸勇被確診的那一年,到2018年,16年間,慢粒白血病的存活率從30%上升至85%。

2012年,來自多個國家的120名醫生在美國雜誌《血液》上發表聯名信抗議“格列寧”定價過高(美國市場價格曾7年內翻了兩倍,中國的市場價格至今為2.35萬元/一盒)。2013年,印度最高法院駁回了瑞士格瓦製藥公司對“格列寧”的專利訴訟,印度仿製“格列寧”轉為合法生產。

2014年11月,發改委下發《推進藥品價格改革方案(徵求意見稿)》,對藥品價格形成機制進行改革。

2015年8月,國務院印發《關於改革藥品醫療器械審批制度的意見》。

2016年,工信部、國家衛計委等六部門聯合印發《醫藥工業發展規劃指南》。

2016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開展仿製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的意見》出臺:凡是2007年10月1日前批准上市並列入“國家基本藥物目錄”的化藥仿製藥須在2018年底前完成一致性評價。

2018年5月1日起,中國開始對進口抗癌藥實施零關稅。 中國對103種進口抗癌藥實行了零關稅,只徵收3%的增值稅,“格列寧”特效藥就是零關稅進口藥品之一。

此外,中國積極構建醫保體系,將“格列衛”納入醫保,報銷比例達到90%以上。2018年,我國已有19個省市相繼將瑞士諾瓦公司生產的格列寧納入醫保。而在遵守WTO專利規則的情況下,中國政府和老百姓其實正在為西方醫藥公司的專利進行雙重買單,而西方醫藥公司才是唯一、最終的暴利攫取者。

來源:互聯網思想綜合自中國青年網、成都商報、中國企業家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