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窮游雲南」散佚的87天,只爲一件最重要的事,會是什麼?

「徐霞客窮遊雲南」散佚的87天,只為一件最重要的事,會是什麼?

上篇回顧:徐霞客第一次進入雲南,在滇黔交界的“石獅記風雨,土色辯雲貴”勝境關,他看到了什麼、記述了什麼,都在那堆灰燼中了…..

在講徐大牛人的故事之前,先做個小測驗:中國第二大河是那條?

估計沒有人會說是長江,回答“黃河”的請舉手!

恭喜你!答錯了

2012年,中國科學院遙感應用研究所科研人員利用衛星遙感技術對珠江的長度和流域面積進行了量測,並得到了準確數據,確定珠江為我國第二大河流!

不要一天只會刷手機,知識也要刷新一下!

「徐霞客窮遊雲南」散佚的87天,只為一件最重要的事,會是什麼?

珠江流域

這和徐霞客有毛關係?

當然有關係了!

從勝境關進到了雲南,徐大牛人並沒有遊山玩水,人家在科考!

沒錯,就是在科考!科考什麼呀?河流啊。

珠江源頭有座霞客草堂,就是紀念“徐霞客三渡尋源,沉思徘徊,油燈草卷,記述《滇遊日記》”的。

「徐霞客窮遊雲南」散佚的87天,只為一件最重要的事,會是什麼?


回到故事。

徐霞客到了雲南之後,最初的87天寫的日記後來被火燒了,這個前一篇已經說過了。

那他做了些什麼呢?

還算幸運的是,徐牛人的這一段遊蹤,可從《盤江考》和《遊記》其他部分透露的信息作大致的概括:

崇禎十一年(1638年)五月初十日由滇南勝境關進入曲靖,過平夷衛(今富源縣)、白水、交水(今沾益縣西平鎮黑橋村旁),第一次與南盤江親密接觸,然後乘船向南行,沿南盤江順水而下,抵曲靖府、越州衛(今麒麟區越州)和陸涼州(今陸良縣),沿途觀石堡山,過潦滸滾水壩,遊覽陸涼西部的石門(今乃古石林)勝景,過宜良壩子,再經嵩明州(今嵩明縣)南部的楊林,抵雲南省城(今昆明市)。

「徐霞客窮遊雲南」散佚的87天,只為一件最重要的事,會是什麼?

也就是說,人家是在考察南盤江,是幹活而不是遊玩!

雖然這一次入交水城考察南盤江的情況我們再也無法得知。

但從後來又到雲南曲靖轉悠、哦不考察三次,寫出著名的《盤江考》可以確認,他這趟行程斬獲頗多,記述甚豐。

可惜“毀於火”


是不是很奇怪?

徐大牛人幹嘛老在這片,也就是雲南的東部轉悠、哦不考察?他這三入曲靖真的像在轉悠!

他在找什麼?他確實在找東西!

《黃帝宅經》 雲 :“ 認脈尋宗, 看山別水, 察龍觀勢是尋龍穴之本也。 ”

在中華傳統地理概念或者說叫做風水中,這裡是中華大地三龍脈南支龍分為一支三龍後的

南龍走向之地啊!

「徐霞客窮遊雲南」散佚的87天,只為一件最重要的事,會是什麼?

他在考察山水,冥冥之中也在尋找什麼,可能他自己都不知道。

但是,如果我們現在來看:

珠江超越黃河成為第二大河,而珠江的源頭就在這裡,就在他考察的地方,我們似乎知道他在找什麼了。

中華的傳統文化就是這麼神奇或者說玄乎!

在沒有天上的偵察衛星指導的情況下,憑著簡單的地理知識,就知道這一帶是不平凡之處!

是牛人更是高人。

「徐霞客窮遊雲南」散佚的87天,只為一件最重要的事,會是什麼?


好了,不說這些有點奇幻的東西,我們就走進珠江之源去看看吧。

珠江源,位於曲靖市沾益區城北50公里的馬雄山東麓,從馬雄山頂下至半山腰,上下兩個洞口流水潺潺,即是珠江之源。

「徐霞客窮遊雲南」散佚的87天,只為一件最重要的事,會是什麼?

有“一水滴三江,一脈隔雙盤”的奇異景觀。

還有珠江流域滇、黔、桂、粵四省領導和專家的題詞、題詩。

「徐霞客窮遊雲南」散佚的87天,只為一件最重要的事,會是什麼?

所以說,

珠江流域滇、黔、桂、粵四省和港、澳同胞、海外僑胞,

真要抒發飲水思源之深情、暢享尋源探源之幽意的話,

那就跟著徐霞客的腳步,來珠江源吧!

「徐霞客窮遊雲南」散佚的87天,只為一件最重要的事,會是什麼?

這下和大半個中國人都有關係了。

長江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不知道是不是該加上珠江

「徐霞客窮遊雲南」散佚的87天,只為一件最重要的事,會是什麼?

徐霞客來雲南,和你真的有關!

下篇爆料:考察南盤後,江徐霞客第一次進入雲南省城昆明,遊歷太華山寫下記述,總算彌補的散佚的
87天的部分空白,也讓《滇遊日記》有了像樣的開篇。


本頭條號今後將循著徐大旅人的足跡,為你係統、完整地介紹他在雲南的行程和今天的樣子

就讓我們循著400多年前牛人的足跡,換個角度看看不一樣的雲南。

如有興趣請繼續關注本頭條號的【徐霞客窮遊雲南】系列連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