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人是如何愛國

顧炎武曾說: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大意是指天下大事的興盛、滅亡,每個百姓都有義不容辭的責任。這句話對於當代年輕人來說更具有激勵作用。他們對於這個社會有美好的嚮往,用自己的力量去改變社會。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從小就被教育愛國。因為這是每一個國民必須要有的品質。

道德是立身的根本,愛國是做人的本分。但是,如何才是真正的愛國,這才是我們所必須思考的問題。

釣魚島問題與日本發生衝突時,對日本生產的東西進行打砸破壞。這是愛國的表現嗎?這隻能說明,他們愛國,但不懂得如何愛國!

愛國不僅僅是一句口號,更要表現在實際行動上。在面對汶川地震、舟曲泥石流眾多自然災害中,組織力量救援、參加志願者、積極捐款,這才是愛國。愛崗敬業,誠實守信,文明友善這才是愛國!

愛國,不是說出來的,生在這個和平的年代,我們無需有“直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屍還”也不必有“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的憂患,只要有“以家為家,以國為國”

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是最大的愛國。

曾記得有本書中所說,我彷彿看見甲午船不屈的怒吼;圓明園三天三夜的大火,染紅了華夏大地蔚藍的天空;南京城柏油路下依然還有不屈的悲憫。

有句話說得好:不記仇,很對,但是不能忘記。

我走過的山路是徐霞客曾經留宿過的,我走過的關隘是六國曾經逡巡而不敢前的,我駐足遠眺的城樓是于謙曾經堅定守衛過的,我現在能馳騁由韁的西北草原是霍去病曾經為之而奮戰過的,我還能吃到蘇軾當年手不停箸的紅燒肉,我還能飲到太白當年舉杯邀月的花間美酒,我還能在眾多浩劫後讀到前人的筋骨血肉,我還能在大喜大悲後脫口而背出一句他們曾經用來形容自己的愛恨離愁。這片土地留給我們後人最大的禮物應該就是這麼兩件了吧。一件是歷史,一件是文化,前者可鑑世,後者可潤心。

我們生活在先輩們鮮血染紅的河山之間,還有部分人崇洋媚外,去日本購買馬桶蓋?笑哉,中國從建國以來發展至現在,與發達國家是有差距,可那個國家的發展速度能遠超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