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華人博主遭詛咒,為國外疫情喝倒彩:什麼才是真“愛國”?


 海外華人博主遭詛咒,為國外疫情喝倒彩:什麼才是真“愛國”?

1

昨天看到一個旅居德國的華人號主發了篇文章,說了她最近這段時間遭受了嚴重的網絡暴力。

有人罵她“舔狗”,說她是反花勢力。


有人看到德國疫情升級歡天喜地地跑到她的號裡說:“呵呵,德國不行了吧”。


還有人跑過去說:“你看你這個傻X,德國也死了這麼多人了吧?看你還樂觀得起來嗎?”


甚至還有人專門加了她微信,等待她通過之後跟她說:“我希望你老公和兒子都感染死掉,看你到時候還能這麼樂觀嗎?”

這一切,只是因為她一週前寫了一篇介紹當時德國防疫政策的文章。


 海外華人博主遭詛咒,為國外疫情喝倒彩:什麼才是真“愛國”?

當時德國的學校未放假、商場未關門、公司照常上班,禁止1000人以上的聚會,可是999人的演唱會開了幾場。醫院要求輕症感染者回家隔離,發生症狀先打電話給家庭醫生諮詢。

分析之後她認為德國的防疫政策是基於他們的特定國情和特定文化,德國和意大利關係緊密,意大利疫情爆發之後,病毒在德國的大流行無可避免,只能儘量延緩高峰、防止醫療資源擠兌。

她也說,小姑子一家咳嗽發燒了,她去超市多給兩歲的兒子屯了些紙尿褲和牛奶,估計大家都有可能感染一次,擔心到時候不能出門。

文章分析得算是理性客觀,但當時已經完整經歷了國內疫情高峰的我,看完之後還頗有些擔心德國政府對病毒的威力判斷不準,也擔心她及家人的身體健康。

後來疫情直轉急下,德國第二天就關了學校,後來又關了商場,總理還出面表示:德國進入二戰之後最危急的時刻。

這些天我還特意留意了一下德國的情況,感染人數不斷增加,但幸好死亡率還比較低,說明德國的醫療系統實力挺強,也沒有陷入混亂和崩潰,她的判斷基本準確。而她和家人目前都健康平安,也頗讓人欣慰。

但是,就是這樣的一篇文章,卻讓她陷入爭議,被很多自稱的“愛國”人士圍攻。背後的原因,不過是因為她對德國的防疫政策表示了理解,於是就被冠以“舔狗”之名。

被辱罵、被譏諷、還被詛咒家人和孩子。作為一個局外人都覺得心裡堵得慌,更可以設想當事人是什麼心情了。

2


其實自從疫情從國內轉向國外,有一些華人為了避險回國之後,對於海外華人、留學生的抨擊就不絕於耳。

“家鄉建設你不在,千里投毒你最快”


“祖國拿你當親人,你把祖國當冤大頭”

……諸如此類的段子傳播甚廣。


 海外華人博主遭詛咒,為國外疫情喝倒彩:什麼才是真“愛國”?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吃過疫情的苦,加上確實有些歸國人員不夠遵守防疫政策,隱瞞病情或者態度惡劣,引發對外輸導致疫情反彈的擔憂,也屬人之常情。

但如果有同懷之心,就應該理解,自己對於可能帶來的危險尚且如此懼怕,那些身處險境、背井離鄉的海外華人,孤身求學、買不到物資又被當地排斥的留學生該是多麼恐慌和無助。

危險時刻想回家,這也是人之常情啊。

再何況,隱瞞病情者、態度惡劣者畢竟還是少數,他們應該被批評,並且承擔相應的責任。

但如果要因為少數人就舉著“愛國”的幌子打擊整個群體,不但會傷了一大波人的心,也並不是真正的“愛國”。

要知道,當初國內疫情剛爆發的時候,可有不少海外華人傾力相助,留學生們掃貨做志願者,都趕著出自己的一份力。

湖北籍華人集團董事局主席鄺遠平,不僅發動公司員工捐款,還組建抗疫志願隊,募捐近2億元的醫療及生活物資,再用包機運回國、分送湖北各地。

如今面對國內的質疑之聲,有些留學生不無委屈的說:

這場疫情,中國打了上半場,海外打了下半場,可是留學生們卻打了全場。

擔驚受怕這麼久,出錢出力裡外不是人,確實是難為他們了。

守望相助是中華民族傳統,何況是對自己的同胞。

有規依規,有法依法,在法規之外講人情講義氣,這才是為中國人樹立好形象。

3

這陣子,除了對留學生和海外華人的歧視,網上還冒出了不少對國外疫情的嘲諷。

比如:

批評各國不會“抄作業”,宣揚“一省包一國”、擺出“看心情決定援助”的譜兒;


借疫情之由批評別國的政治體制,猛誇祖國硬核;


對於部分國家的疫情蔓延大聲叫好,甚至跑到別國的大使館官博留言;

還有一個粥鋪,掛了條匪夷所思的橫幅。

 海外華人博主遭詛咒,為國外疫情喝倒彩:什麼才是真“愛國”?

受到批評之後,有人很委屈地說:

咱們國家抗疫的時候,西方媒體各種批評,說風涼話;現在我們抗疫勝利了,揚眉吐氣了,還不能發洩幾句?

可正如作家方方所言,抗疫哪有什麼勝利,不過是結束而已。

疫情帶給生者的傷痛需要長久的時間來治癒,帶給死者的災難永遠都無法再過去。

而疫情之下,根本不存在獨善其身,不存在人種和國度的差別。

媒體代表不同的立場,政權會有自己的考量,但是人民——這個地球上共同的生物,面對的是同一場戰鬥:與另一種未知生物的共同較量。

中國有個成語叫:兔死狐悲。我們與國外人民的關係,不是兔和狐的關係,是同種同類的關係。

他們目前經歷的困苦我們同樣經歷過,又怎麼能不感同身受,又怎麼能隔岸觀火、事不關己,甚至嘲諷取笑、傲慢喝彩?

4

無論是詛咒德國公號主,排斥海外華人,或者嘲諷別國疫情,都同樣披上了一件“愛國”的外衣。

但 “愛國”只是一種積極行動符號包裝,讓這些人取得了戾氣的合理化和合法化。

  • 因為我們是“愛國”的,你們就是“舔狗”,是“送毒”,是應該被病毒攻擊的群體。
  • 因為我們是“愛國的,所以使用過份的言辭,辱罵、嘲諷、詛咒“你們”,都不過份。

“愛國”這種熱烈的氛圍和看似正義的感召,也讓更多“沉默的大多數”失去理性的判斷,加入喧譁之中。

就像勒龐所說的:

數量在人類社會中會經常性地產生一種充足的理由。處於群體中的個人會感受到一種強烈的“正義”力量,對他們來說群體就是正義,數量就是道理。

但其實,“同仇敵愾”只是戾氣發洩的形式,並不代表戾氣的發洩體現為正義。

就像跑去詛咒一個旅居德國的公號主,或者罵留學生“千里送毒”,再或者為別國疫情喝彩,本質上就是戾氣的宣洩而已,並不關愛國什麼事。

子路曾經說:我不欲人之加諸於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

意思是,我不願別人把不合理的事加在我身上,我也不想把不合理的事加在別人身上。

在病毒的無差別攻擊之下,作為同一個種群,我覺得我們至少應有這樣的同理心:

  • 我不想被誤解,所以我不誤解別人;
  • 我不想被嘲諷,所以我不嘲諷別人。
  • 我也會恐懼,所以我理解別人的恐懼;
  • 我曾經遭受苦難,所以我不希望有更多的人遭受苦難。

關於愛國這件事,我的理解是:

  • 像理解自己一樣理解同一片土地上的人民,
  • 像愛護自己的榮譽一樣愛護她的榮譽,
  • 像注意自己的形象一樣維護她的形象。

你可以為了讓她更好而批評她,但你不可以打著愛她的幌子征伐別人。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