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是未来工厂的主要角色

如果说机器人是未来工厂的主要角色,那么,人工智能就是实现智能制造的关键角色,通过机器学习的特别制造商更准确地预测需求模式和分配资源。换句话说,AI允许制造商根据海量的数据参考来回答问题,而不是人为猜测。

甲骨文正在将人工智能扩展到很多核心业务应用中,推出了Oracle自适应智能应用程序(Oracle Adaptive Intelligent Apps),这是一款式基于云的智能工厂应用程序,支持复杂的决策科学。据甲骨文应用产品开发执行副总裁Steve Miranda描述,Oracle自适应程序嵌入了AI算法,但这种方式对用户是隐藏的,嵌入到他们用来执行日常工作任务的软件中。

未来,AR(Augmented Reality,增强现实)技术将被大量应用到工厂的设备维护和人员培训中。工人带上AR眼镜,就可以“看到”需要操作的工作位置。例如,需要拧紧螺栓的地方,当拧到位时,会有相应提示,从而提高作业人员的工作效率;维修人员可以通过实物扫码,使虚拟模型与实物模型重合叠加,同时在虚拟模型中显示出设备型号、工作参数等信息,并根据AR中的提示进行维修操作;AR技术还可以帮助设备维修人员将实物运行参数与数字模型进行对比,尽快定位问题,并给予可能的故障原因分析。此外,数字工厂仿真技术可以基于离散事件建模、3D几何建模、可视化仿真与优化等技术实现对工厂静态布局、动态物流过程等综合仿真和分析,从而能够先建立数字化的生产系统甚至全部工厂,依据既定工艺进行运行仿真。

未来的智能水厂与新技术的各种融合。不久的将来,在VR技术普遍应用的时候,我们的水厂的管理也可以使用VR的虚拟现实技术,将水厂装入虚拟现实的眼镜,管理人员无需去现场,也不需要看电脑屏幕 中的工艺监控画面,我们戴上眼镜,就能“身临其境”下去查勘,100%还原真实现场运行,有了这个技术之后,未来水厂的管理是这样的“您不再因为身处何方而纠结了,我在家也能办公,我在闲暇时也可以管理,我在出门时也可以监控了”。

机器人是未来工厂的主要角色

智能装备核心控制功能部件和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系统是公司的两个核心业务。其中,智能装备核心控制功能部件产品主要应用在金属成形数控机床、木工机械、纺织机械、包装机械、印刷机械、3C电子制造设备、光伏设备、新能源设备及半导体制造设备等机械装备的自动化控制上。工业机器人产品则包括括六轴通用机器人、六轴桌面机器人、四轴码垛机器人、SCARA机器人、DELTA机器人、冲压直线机器人等。

 “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推进制造过程智能化,通过建设智能工厂,促进制造工艺的仿真优化、数字化控制、状态信息实时监测和自适应控制,进而实现整个过程的智能管控。在机械、汽车、航空、船舶、轻工、家用电器和电子信息等离散制造行业,企业发展智能制造的核心目的是拓展产品价值空间,侧重从单台设备自动化和产品智能化入手,基于生产效率和产品效能的提升实现价值增长。因此其智能工厂建设模式为推进生产设备(生产线)智能化,通过引进各类符合生产所需的智能装备,建立基于制造执行系统MES的车间级智能生产单元,提高精准制造、敏捷制造、透明制造的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