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化改革再邁關鍵一步 天然氣產業鏈「東風」來了

市場化改革再邁關鍵一步 天然氣產業鏈“東風”來了

7月12日,中海油氣電集團珠海銷售分公司通過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開展首場LNG招標交易。據介紹,本次招標交易推出了2000噸的LNG招標量,底價為3950元/噸。在眾多業界人士看來,終端客戶通過這場交易,鎖定了貨源和價格,規避了價格波動的風險,也促進了上下游穩定、長期的合作關係。

LNG招標交易,為賣方招標,即為買方用戶在賣方投標底價基礎上自主申報投標價格和氣量,按“價格優先、時間優先”的原則予以成交的交易模式。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內部官員表示,這是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繼掛牌、競價之外又推出的新的交易模式,也是推動國內天然氣市場化交易的又一項創新探索。

本次招投標允許客戶最少投標氣量為20噸,所有客戶累計投拍量達到招投標總量的80%即有效,交易模式更加靈活,有利於供需雙方的計劃安排。其次客戶可以分多個標的報價,可根據不同價格承受能力申報多個標的,從而更好地挖掘潛在市場。也正基於此,此番招投標允許客戶最少投標氣量為20噸,所有客戶累計投拍量達到招投標總量的80%即有效,交易模式更加靈活,有利於供需雙方的計劃安排。

相對於掛牌與競價交易,招標交易模式用戶只需按需出價,不受其他因素干擾,效率更高。據瞭解,在12日上午的交易過程中,參與投標用戶的有效申報量達到5600噸,最終2000噸LNG全部成交,加權成交均價為4100元/噸左右。而在當前天然氣供需整體偏緊的形勢下,這種交易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價格推漲過高的風險,將對市場預期起到較好的引導作用。而在此之前,天然氣價格改革已經先行一步。

其實,經歷了2017年國內LNG市場的大起大落,從業者已經認識到一個嚴謹的價格標杆對於行業發展的重要性。而頻次逐漸加密的競價交易既可以看作市場需求的旺盛,也標誌著國內天然氣市場化定價在不斷深化。為推進能源清潔化,國家發改委於2016年12月印發《天然氣發展“十三五”規劃》。《規劃》提出“十三五”期間要逐步把天然氣培育成主體能源之一。到2020年我國天然氣消費佔比要達到10%,到2030佔比提高到15%。

2017年冬到2018年春,一場大規模“氣荒”席捲中國,在南北多地爆發的的天然氣“氣荒”和天然氣價格暴漲的現象讓人記憶猶新。對此,中石油專家曾稱,天然氣必須改革,否則五年內難以解決。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出通知,宣佈自6月10日起理順居民用氣門站價格、完善價格機制。這是我國自2010年以來首次調整居民用氣門站價格。從門站價格體系的角度而言,本次政策的里程碑意義在於,天然氣門站價格體系改革的最後一塊拼圖完成,天然氣行業價格改革加速落地。

如今,天然氣價格改革終於觸及居民用氣這道艱難的坎,定價機制完善實現了重大突破,天然氣價格和體制改革將進入新的歷程。2017年全國天然氣需求量增速重回兩位數,華北地區甚至超過了20%,居民用氣和“煤改氣”數量的持續增加,導致居民天然氣需求量擴大。考慮到當前我國天然氣消費比例與目標值仍有較大差距,且短期內經濟復甦有望帶來能源消費提升,預計未來幾年我國天然氣需求增長空間十分廣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