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花8元買了只雞,9元賣出去10元買回來,11元再賣出去,他賺了多少錢?

奔跑的土豆哥


一隻雞,從8元進價開始,到11元價格賣出結束,期間按題主的描述週轉了(轉手)3次,差價淨值就是11元-8元=3元!

其中倒手2次的人賺了2元,倒手1次的賺了1元。

這是一個對小學生而言屬於算術題,有固定答案。

然而,如果放到成人的世界裡,這隻市場雞就不是僅僅簡單的數學題,而是十足的邏輯與商業思維題。既然是思維邏輯題,答案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五花八門沒有定式。

不管你有何觀點與見解,如果只談賺了幾塊錢,錢到誰的口袋去了顯然有點像中國小學教育的固定思維一樣,只講答案的結果對錯,不求思維邏輯是否合理、是否多樣,與出題者的初衷可能會相差了十萬八千里。


我也湊湊熱鬧,說說此題自己的看法:


一、從生意商業的角度來說:不管是什麼商業模式,其本質是要能盈利;也不管盈利模式如何先進花哨,離開了產品、差價、需求這支撐盈利源的核心三大件都不靠譜!

就好比題主的中的主角之一:“雞”而言,雞就是產品,你的產品好了後,要能賣得出去、能被客戶接受。能賣得出去、實現得了交易,產品才能變成商品。產品變為商品過程,你要有價差,沒有價差,你無法變現,更沒有中間商這個接盤俠來幫你,現在都說去中間商,其實不靠譜,真正說去中間的那個人或者平臺成了最大的中間商。光有產品、中間商還不行,你還要有顧客或者消費者這個韭菜,只有你的韭菜地越大、長的越好,你才能多割韭菜、獲得更多的韭菜!雞就是一個產品,也是一個市場,市場做的夠不夠好,夠不夠大?離不開消費及週轉的基數和頻次、價差,這最終將決定我們的規模及價差的總額和淨值!如果你是做生意的,對於產品、價差、顧客需求等你會有什麼樣的考量,會怎樣設計你的商業模式呢?


二、從企業經營的角度來看:除了商業模式外,在日常經營與管理中資金是關鍵,而資金中的資金變現回籠、資金週轉率、資金使用率又是重中之重。很多企業就是因為資金週轉不靈、或者資金斷流而倒閉。對於企業經營者而言,既要看毛利率,也要看變現容易度,更看資金週轉率,是要做的靜態投入與動態回報相結合。

比如題主的這隻市場雞來說,第一次,8元進來,9元賣出,表面看產品只有毛利率11%,第二次,10元進來,11元賣出,第二次只有表面毛利率9%,1次轉手也只賺了1元,但這隻雞在第一人手上轉了兩次後,也就意味著同樣的資金,在差不多的時間,別人只週轉了1次,他週轉了2次;別人只有10的毛利率,他有20%的綜合毛利率;別人只有10元的產值,他有9元+11元的產值。如果你是老闆,你會怎麼看這個帳,怎麼算這個帳?


三、從投資理財的角度來講:不管是機構還是個人,投資理財最講究個核心是:安全性、成長性、回報率、變現度。一雞8元進來,9元賣出;然後10元進來、11元出手,說明這隻雞是有接盤俠的,屬於安全性產品;兩次出手,不管8元購入,還是11元購入,2次交易,雖說單次回報率在10%左右,但能多次週轉,等同金額的動態投資回報率是不錯的;不管是9元拋出,還是11元脫手,能快進快出,且能多次交易,說明變現、兌現好!現在,老百姓口袋有些閒錢了,為錢找出口,讓錢生錢成了投資理財大行其道的基石。儘管老百姓都知道投資理財的風控的三要素,但真的自己實施操作的時候,不少人就會失去控制。作為投資理財人,對於市場雞你怎麼控制你的風險?


這道題很有趣,也很有參與感!答友們,你會用什麼樣的機靈解讀這道“雞”題?歡迎在評論區抖抖你的智慧機靈!


知棧


對於這個題,可以用這麼一種假設的思路來做,


假設,這個人本來有10元錢,

第一次,花8元錢買雞,那麼,現在還有10-8=2元錢,再加一隻雞;

第二次,將雞以9元價格賣出,那麼,現在只有錢2+9=11元了;

第三次,又以10元的價格把雞買回,那麼,現在有11-10=1元,再加一隻雞;

第四次,再以11元的價格賣出這隻雞,那麼,現在就只有錢1+11=12元了。

至此,經過四次交易,原先只有10元錢,現在有了12元錢,那麼就說明賺了2元錢。

或者也可以這麼理解,第一次買雞從口袋掏出8元,因為第二次收入了9元,所以第三次再次買入的時候,只需要再從口袋裡掏出1元,加上第二次收入的9元,一共是10元,那麼從口袋裡一共掏出了8+1=9元,而第四次賣出之後可以得到11元,收入的減去掏出的就是利潤,2元。

或者用初一的正負數知識來解答,因為在開始時和最後時雞都不在這個人這。

以最開始的錢數為標準量,記作0,收入為正,支出為負,最後的結果如果為正,就說明收入的多,最後的結果為負,就說明支出的多,

計算,0-8+9-10+11=2,結果為正,則說明收入的多,比原先多了2元,這2元就是利潤。


數學胡哥


謝邀請:一個人花8元買只雞,9元賣出去,10元買回來,11元再賣出去。請問他賺了多錢?下面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一、這個問題其實是一個很簡單的算數,只是出現多個數字和兩次買兩次賣,因而讓我們的思考拉大了想像。



二、這個人開始只花8元錢買了一隻雞,然後又9元錢賣出去了,那麼這第一筆生意不用多加考慮,就是實實在在的掙了1元錢。



三、這個人第二次又花10元錢把這雞買回來了,然後以11元的價格賣出去了,那麼這就是第二筆交易,又是實實在在的掙了1元錢,加上第一筆就是總共掙了2元錢了。



江西農村歐陽


回答這個問題,主要是考慮你是不是經商的材料,那麼面對這個問題每個人能得出不同的答案,因為每一種算法都有一個答案,那麼哪個答案才是正確答案呢?請看下面分析:

題目:一個人花8元買了只雞,9元賣出去,10元買回來,11元再賣出去,他賺了多少錢?

第一種算法:首先9-8=1,賺1元,其次11-10,賺1元,共賺2元;總計算:-8+9-10+11=2

第二種算法:首先9-8=1,賺1元,9-10=-1,虧1元,11-10=1,賺1元,共賺1元;總計算:9-8+9-10+11-10=1

第三種算法:有的人直接跳過中間過程,8元進11元出,賺3元;計算方式:11-8=3

那麼上面三種答案,哪個是正確的呢?看我下面具體分析:

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先假設一個人身上沒有錢一分錢,買雞的錢是借的,不然後面會有人把第二種方法當做是正確的。

首先,一個沒錢的人像別人借了8元買了一隻雞,然後9元賣出,這裡毫無疑問賺了1元,把別人的錢還了,還剩下1元。

其次,他又花10元買雞,但是錢不夠,又向別人借了9元,加上上一次賺的錢一共10塊買了只雞,然後11元賣出,這裡賺了1元。那麼現在這個人身上一共有11塊,他把借的9塊還了,還剩下的2元就是自己賺的。

上面第三種方法很明顯是錯誤的,漏電中間過程的利益差,第二種方法錯主要是,9元進與10出這裡有問題,這裡看似虧了1元,但是實際你這裡也增加了1元的成本,因為你身上只有9塊,突然變成了10塊,這裡面多了1元哪裡來的呢?當然是自己的成本。你9進10出看似虧1塊,但是你也增加了成本1塊,所以這裡的虧與增加成本就抵掉了,你10元買的雞相當於9元買的,即你相當於9元買雞11元賣出,共賺兩元。

如果嫌麻煩可以把這兩次交易分開算,第一次交易:8出9進,賺一塊;第二次交易:10進11出,賺一塊;這兩次交易互不影響,你把你兩次賺的錢加起來就是這兩次交易賺的錢2元!


汐水柔情


所謂買賣,至少得兩個人。

我們就假設是張三和李四吧。

張三花8元從李四那裡買了只雞,張三9元又賣給李四,別問為什麼李四要買回來。

過了幾天,張三有花了10元把雞買回來。

再過了幾天,張三又11元再賣給李四。

我們來算算張三和李四。

對張三來說:

-8+9-10+11=2元,張三賺了2塊錢。張三最終手裡也沒有雞,但是通過倒騰,白白賺了2元,這其實就是炒股的邏輯。

對李四來說:

+8-9+10-11=-2元。

最終雞又回到了李四手裡,所以李四是白白虧了2塊錢。有沒有這樣的事?當然有,那就是典當,抵押。因為李四需要急用錢,於是把雞賣出去,後面又想再買回來,不過雞已經漲價了。

如果李四賣出雞以後就沒有再買回來,而是其他人在買賣呢?

那麼張三還是賺2元。

李四不過是8塊錢賣了只雞。

中間那個9塊錢買了張三的雞,又被張三10元買回的人,賺了1塊錢。

最後一個11元買雞的人,是賺是賠不知道,但雞在他手裡,等他賣出去才知道是賺是賠。

這樣一輪以後,雞的市值已經從8元,變成了11元。

你看懂了嗎?


傅一聲


想要徹底明白這個問題答案朋友們請點進來!神仙解答!

看到大家回答了大概有說1元的,有人說2元的,有3元的,甚至有人說是不賺不賠0元的,然後大家開始互相爭吵都認為自己的答案是對的,那麼你們的答案到底對不對呢?我的回答是:你們說的都是對的!也全是錯的!


為什麼我會這麼說呢?大家再仔細看看這個題目的標題《花了8元買只雞》,重點在這裡,標題並沒有說這個8元是本金,也沒有說8元不是本金,所以一開始我們就被文字遊戲給糊弄了,後來才有了不同的思路想到了不同的答案,思路大體分為兩種:一種是8元本金思路,第二種是賺錢思路(沒有8元本金思路)

下面我來慢慢的給大家捋捋思路。

一 .只用賺錢思路(沒用本金思路)1:

1. 花8賣9賺1元,花10賣11賺1元,一共2元

只用賺錢思路(沒用本金思路)2:

農民手裡有20塊錢,20-8+9-10+11=22元

22-20=2元 答案一樣都是2元

(這個是大眾認為最簡單的一個答案)

2. 8元本金思路1:

手裡只有8元買了只雞賣了9元,再花10快買只雞 後又11塊賣出去了,最後手裡有11塊本金是8塊

所以 11-8=3元

8元本金思路2:

手裡只有8元買了雞賣了9元,賺了1元,想花10 元買只雞可是隻有9元不夠怎麼辦,貸款1 元, 10元買了雞然後11元賣了賺了1元,賺了2元后 要還貸1元,所以2-1=1,最後賺了1元

(這個答案是少數人認為最正確的答案)

還有人說是最後不賠也不賺的也是按照不同的思 路得出的結論我就不再分析了打字打的手疼

最後的最後大家看明白了嗎?這個問題其實是沒 有正確答案的,換句話說你們的答案都正確,這 個問題其實設計的很巧妙,一不小心就會從這個 思路轉到另外一個思路上就像發現了新大陸一樣 覺得自己彷彿知道了答案,卻從一開始就陷入漩 渦之中,甭管你是經濟學家還是教授。

為什麼大家的答案都不一樣呢?關鍵就是我之前 說的花了8元標題沒說明是本金還是什麼,所以 才有了看上去這麼簡單的問題,大家回答的卻不 一樣的情況也別覺得自己聰明也不要覺得別人笨 只是思路不同,並沒有唯一的答案,就是讓愛因 斯坦他也說不出答案的,這就是個文字遊戲,別 說什麼MBA測試題,類似於這種文字解密遊戲網 上還有很多,難道都是MBA測試題嗎?

希望大家看了之後覺得茅塞頓開的請給個贊。

最後祝大家生活健康家庭美滿!


可愛小馨兒1355


其實這個用一個另類的抽屜原理就可以解釋了。


有人一次次的分析,第一次花了8塊,就是-8,第二次賣了+9,第三次10塊買回,-10,第四次11賣出,+11。這樣所有的加在一起,-8+9-10+11=2,這就一目瞭然了。這樣算屬於過程性算法,是物理學上的數學思維,比較繁瑣,就如同動能動量守恆一般,需要把過程思考一番,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有點難。

我就說個簡單的方法。AB抽屜


A抽屜:作為支出,但凡付錢出去的都算到這個抽屜裡,不管買幾次,都是支出,加到這個抽屜中,然後再把所有的加和。

B抽屜:作為收入,但凡進入自己口袋的錢都算到這個抽屜,不管幾次,最後進行加和。


A抽屜作為支出,總體來說就是付出的,應該減去的。B抽屜是收入的,應該要加上。所以總體的計算就是B-A,得到的數字是正的就賺了,得到的是負的就虧了。


這樣算是不是簡單些呢?


老王語錄:親愛的讀者你怎麼看呢?歡迎留言評論。別忘給老王點個贊哦~關注老王,老王分享世界給你!


老王偵查記


首先要肯定成本,只有8元買入,9元賣出,成本擴大了雞漲價了,必須借l元才能夠成本,用第二次成本10元買回來,11元賣出去,表面上看象是掙了1元,但是我還要還第二次借的錢l元,所以不掙不賠,瞎折騰了兩次,反虧了勞力和時間。這個題說明一個真理,兩次交易的結果相等,是保本但費了時間和勞動力,以此為基準線,兩次交易出現了差別,若大於第-一次所得,比如是4,那就掙了3元,若小於第一次所得1,那就是虧了,炒股掙和虧就是要永遠拿第二次交易和第一次去比較,做外貿也是一樣,也要拿第二次交易的結果與第一次比,才知道是為國家掙了還是賠了。供參考。


清親45690316


這個問題實在是太難了,那麼多的人都不能回答正確,首先我們從題面上看,這是一個生意人做的賺錢的買賣,買來賣去看他賺了多少錢,我來細細的解答一下這道大學考研的數學計算應用題。我先給出答案他就賺了一元錢。'

這隻雞是這個人花8塊錢買來的,之後賣了9塊錢,先算一下這一次賺了多少錢?

9 - 8 = 1 (元)

第二次他是用了10塊錢買回的這隻雞,不過他是9塊錢賣出去的,這樣算來他的這次交易是賠錢了,沒有賺錢,那麼賠了多少錢呢?

10 - 9 = 1(元)

由以上這兩次交易看出,此人的兩次交易一次賺了一塊,一次賠了一塊,因此兩次交易沒有賺錢。下面再接著看題。

喜歡我的回答請點擊上方關注我一下☝☝☝☝☝☝☝☝☝☝☝☝☝☝☝☝☝☝

他又用11塊錢賣出去,

11 - 10 = 1(元)

他最後一次十元買的,十一元賣的因此最後一次是整道題的關鍵,他從頭到尾的交易就是掙了一塊錢。列出的算式是

(9-8) +(9-10)+(11-10)=1(元)

因此,得出結論他最後只賺了一元錢。

我認為這道題的關鍵在於他用9元賣出,10元買回來是關鍵這個過程他賠了一元錢,如果單從題面上做解答是有點誤導人,很多人會誤以為第一次的交易掙了一元錢,第二次又掙了一元錢,一共掙了兩元錢,我認為不對,忽略了中間賠一元錢的環節。

最後鎖定答案就賺了一元錢,你有沒有和我一樣或者不一樣的答案,請評論說出你的意見。


農民馬大哈


一個問題,2000多人回答,可見這個問題的重要性了,是吧,我這個也算搞經濟工作的再不回答一下,有點說不過去了!

先強調一點,可我不是高級會計師,也不是高級精算師,我算對了,朋友們給我點個贊就行了,我算錯了的話,你們就回家裡找個小學一年級的小朋友就行了,他一定能給出你正確的答案的!

我得一步步的捋著往下算!

1:他的本金是8元,用8元的本金買了一隻小雞雞。

2:他買回來一隻小雞雞後,想賺點零花錢花,他就把這隻小雞雞又賣了出去,賣了9元錢,這樣,他就賺了1元錢。

3:他感覺賺1元錢有點少,還想再折騰折騰,就又把這隻小雞雞買回來了,多少錢買回來的,10元錢買回來的,這樣他就得又從褲兜裡摳出來1元錢。

4:這樣的話,他拿出的本金就增加了1元錢,就是8元+1元=9元了,對吧,哈!

5:他還要賺錢哪,所以他就又折騰了,就又把小雞雞賣了出去,這回可賺了,他把小雞雞賣了11元。

6:再問他還折騰不折騰了,他說不折騰了,那就最後算賬吧,他最後把小雞雞賣了11元,他的本金是9元,那就列個減法題吧,則是:

11元—9元=2元

答:他賺了2元。

所以,他的一隻小雞雞賺了2元錢,那我為什麼說他的這隻雞是小雞雞呢,因為我們市場賣的雞每隻都賣幾十元錢,而一隻雞買來賣去的也就這十元八元的,那這隻小雞一定是小的了,我估計這隻雞連一市斤也不到,也就七兩八兩的了,你們說是不是呀!

【社會現象,家庭問題,綜合觀察,全面解析。請您關注從善如劉的悟空問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