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峡:得天独厚的人文宜居之地

青海新闻网讯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是湟水河沿岸的百姓们最真实的写照。他们世世代代依附着湟水河而生存,对这片土地有着不可言状的情感。

从碾伯镇驱车沿着湟水河从东向西大约15公里,就到了乐都大峡。一直以来,大峡是重要的交通要塞,如现在的民小公路、兰青铁路、兰新高速铁路等交通路线均交汇于此。它是湟水流域的川水地区,土壤肥沃,气候湿润,非常宜居。

大峡,不仅藏匿着很多人文历史故事,而且当地百姓用勤劳的双手将此地打造成了蔬菜品牌基地,真可谓人杰地灵。

湟水河从四望龙泉两山穿过

一路驱车,就能近距离看到湟水河一路从西向东奔流而去,虽然河水在经过连续几天的暴雨之后有些浑浊,但仍然掩不住它奔腾不息的生命力。站在大峡口就能看到两座山,南面是四望山,北面是龙泉山,湟水河就从两山之间穿流而过。

大峡村的党支部书记王君久指着湟水河中的一块大石头告诉记者,从远处望去,河中有块石头外形酷似一只乌龟,头朝北,尾朝南,正渡河去北岸的龙泉山。老一辈的人称此为“神龟过江”。记者循声望去,果然在峡口以东约1.5公里处的河南岸有一块神似乌龟的大石坐落于此,此时的太阳光线正好由东照射而来,整个“神龟”的外形一览无遗,整个身子坐卧在湟水河南岸,伸出的一部分小型石块像极了乌龟的头部。此“龟”大约有2米长,据村里的老一辈人称,这只“神龟”是很多年前,从乌龟身后的四望山上滚落下来形成的。

因为刚下过雨,加上四望山山坡陡峭,所以我们没有攀爬。从四望山脚向上望去,北面山坡陡峭,奇石嶙峋,而南坡就相对舒缓很多,人们都是通过南坡爬上四望山顶的。王君久表示,站在四望山顶向四周望去,向东能望见老鸦峡,向西能看见小峡口,向南看则是一片连绵的阿伊赛迈雪山,向北能目接松花顶,故“四望山”因此而得名。

继续驱车向西走,我们来到了高店镇西南约2公里的地方,在这里我们看见了一段长约15米、高约1.5米的土墙。王君久说,这部分土墙就是古时遗留下来的古城墙。据他描述,以前这里有一座城池,分内、外城郭,内城占地约一平方公里,其西北角修建有一座兵营,驻扎着军队。随即,记者站在古城墙边向北望去,远处的高山上有一座形似烽火台的建筑,而当时这支驻扎军队的主要任务就是守护这座烽火台,因为它在当时那个年代来说,是通信、制敌的“桥头堡”。

喝药水唱花儿成当地民俗

大峡口处的刘家村有一处药水泉。王君久说,每年的四月初八和六月初六,大峡村的村民都会络绎不绝地来到药水泉取水喝。之所以这个药水泉受大家的青睐,是因为传说这里曾有史上骁勇善战、赫赫有名的西汉武将赵充国来此取水。据他介绍,当时赵充国带兵平定荒乱路过碾伯镇时,他的几位士兵晚上突发疾病,连大夫也束手无策。就在当晚,赵充国梦见一位白胡子老人,老人告诉赵将军,距离碾伯镇向西大约15公里处有一药水泉,只要士兵们喝了药水泉的水,就会病愈。于是赵将军差人连夜赶往此处,他们在大峡的刘家村找到了药水泉,取回水给士兵们喝下后,果然病症都消失了。

从此,大峡村药水泉就更加出名了,很多邻村的村民们也都纷纷赶来此地取水喝。王君久说,其实这药水泉的泉水碱味较重,喝了之后容易帮助消化,所以人们觉得它能治病,甚至有人在这药水里撒了糖来喝。每年四月初八和六月初六很多老百姓习惯性地聚集此地来喝水,有的人甚至不远千里带着盛水的家当来此地取水带回去给家中老少喝,以示祛病。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来此喝药水时,自行加入了娱乐的元素,开始在药泉周围的树林里搭帐篷,进行如火如荼的花儿对唱,人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创造了喝药水、唱花儿的当地民俗风情。

如今,尽管药水泉旁已是杂草丛生,但很多老人对药水泉的信任是不可取代的。

富硒黑蒜让农户走上致富路

大家都知道,乐都大峡的紫皮大蒜在省内是小有名气的。因为此处多为水浇地,加上气候温和,适宜种植,此外由于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生产周期长、土壤病虫害少等地理因素,紫皮大蒜中的蒜素含量是全国乃至全球其他白皮大蒜蒜素含量的2-10倍,具有显著的食用和药用价值,也是典型的纯天然绿色食品,深受广大老百姓的青睐。

近年来,青海省海东地区发现富硒土壤资源上千余平方公里,富硒土层厚、硒含量适中,无重金属伴生、土壤硒的赋存条件好,所以大峡的紫皮大蒜就开始了大规模种植。

如今,产业园的规模形成将当地大蒜正式打造成富硒黑蒜品牌系列,高店镇当地的一家企业建成了年产千吨富硒黑蒜及其延伸产品、富硒杂粮、富硒马铃薯三条生产线,吸收和消耗大量当地大蒜、辣椒、马铃薯和杂粮等。由于黑蒜含有氨基酸、肽类、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物、碳水化合物等生命元素成分,所以其成品黑蒜片、富硒黑蒜酱、黑蒜面膜等系列均成为省内外,甚至国外的畅销品。

值得欣喜的是,黑蒜基地产业园的形成不仅为当地农民带来经济收入,还为他们创造了就业机会。毛俊军是当地某生物科技公司的营销部总经理,据他介绍,目前公司采用订单农业,以“公司+合作社+农户+富硒技术+互联网复合营销”的方式,响应国家号召,以富硒科技带动精准扶贫。目前已带动乐都区15个乡镇157个村三千多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约15000人脱贫致富。乐都区的蒜农种蒜收入也由2013年平均3500元/亩,增长到2017年平均13000元/亩,富硒产业带动脱贫效果非常显著。现在他们正以另一种复合营销方式扩大销路,以强大的产业和销路链来帮助农户脱贫。


分享到:


相關文章: